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绞股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茎的扦插繁殖试验表明,其插条极易长出不定根,扦插成活率高,无需生长素处理.扦插后第10天,95%以上的插条在茎节、节间处长出大量不定根.经观察,绞股蓝扦插生根过程可归纳为3个结构变化阶段:部分髓射线细胞分裂活动→根原基的产生→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嫩枝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黄刺玫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刺玫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属诱生根原基生根型。黄刺玫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愈伤组织,为较难生根树种。 相似文献
3.
两种椴树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糠椴、蒙椴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椴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属诱生根原基生根型。糠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难生根树种;蒙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髓射线与皮层交界处、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易生根树种。愈伤生根为两种椴树的主要生根形式。 相似文献
4.
桉树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扦插易生根的赤桉和较难生根的直杆桉的插条进行解剖学研究,发现易生根桉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据原细菌存在,的细胞必须由插穗处理后才夷苡盏夹纬桑辉诮馄恃希咨某喟矗保担玻罚脖戎备髓裼猩课欢啵旌蜕慷嗟奶氐恪? 相似文献
5.
矮丛越橘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ABT1速蘸下部枝条的扦插方法,在温度为25℃腐苔藓基质上对矮丛越橘品种美登(Blomidon)进行扦插繁殖,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扦插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发现矮丛越橘形成愈伤组织,扦插前未见根原始体.将其外部形态特征同其内部解剖学特征对应比较后发现,愈伤组织产生于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根原基产生... 相似文献
6.
杉木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腊切片法研究杉木嫩枝扦插生根过程,比较了成年树根戏曲明条,树冠上部枝条及其复壮条扦插时不定根形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壮条与根颈萌条生根过程相似,一般不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不定根由维管形成层或皮层薄壁细胞分裂而来;用上部侧枝扦插时,穗条基部常形成许多瘤状愈伤组织,不定根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7.
欧李扦插影响因子及生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欧李嫩枝扦插繁殖技术以及不定根形成机理。[方法]从激素种类、浓度与处理时间和扦插基质等方面入手,研究了影响欧李嫩枝扦插成活率的主导因素,并且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欧李插条不定根的形成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生根剂影响欧李嫩枝扦插成活率的最佳组合是:ABT生根粉2号1 000 mg/L、处理30.0~60.0 min,生根率均高于78%,是清水对照平均生根率20.7%的3.8倍 基质对欧李嫩枝扦插影响的试验得出,ABT生根粉2号以1 000~1 500 mg/L,在珍珠岩+河沙基质中生根率最高,其次是在河沙基质中。[结论] 生根剂类型是影响欧李嫩枝扦插育苗生根率高低的第一关键因子 欧李插条不定根原始体为诱生根原始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观察了扦插于珍珠岩中的马铃薯品种"东农303"顶芽苗不定根生成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结果显示:扦插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马铃薯不定根属于诱导型生根;大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和临近薄壁细胞区域,极少数起源于皮层薄壁细胞区域。马铃薯扦插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临近薄壁细胞分裂出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脱分化,形成具有分生能力的根原基;(3)根原基分别向轴心、远离轴心方向分裂,轴心方向分裂的细胞最终与茎内的维管束相连,远离轴心的方向分裂的细胞穿过皮层,向外继续朝表皮方向发展,最终穿破表皮伸出不定根。 相似文献
9.
沙棘微扦插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棘微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属于诱导型生根,观察到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2个区域,一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区域。沙棘不定根原基继续发育时,一部分沿射线向外生长,另一部分向外生长的同时会与茎段的髓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他树种中尚未发现。沙棘插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出一些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且脱分化,形成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继续分裂,沿着射线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伸展,从而形成根原基;4)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外继续朝皮孔方向发展,最终从皮孔伸出形成不定根,不定根伸出皮孔前内部维管系统发育完善并与茎部维管系统相连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altaclerensis‘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1)经1 000 mg·L-1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2)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榛子绿枝插条生根部的解剖构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生在形成层或初生木质部与次生木质部分界处。不定根的根原基,或由次生木质部的活细胞形成,或由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形成。未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基对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紫薇的繁殖速度,建立紫薇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紫薇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含有一定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的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不含任何激素的培养基,紫薇试管苗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1mg/L。随着6-BA、KT、NAA浓度的变化,茎段的出芽率、芽平均长度及生长情况都有较明显的变化,适宜增殖培养基是MS+6-BA2.0mg/L+KT1.0mg/L+NAA0.01~0.05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NAA0.5mg/L,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粗壮,生根数较多。[结论]6-BA、KT、NAA等激素的浓度对紫薇丛生芽的形成和生根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紫薇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5个花色(白色、紫色、玫红、浅红色和浅紫色)紫薇的花粉为材料,分别用I2KI染色法、TTC(2,3,5氯代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紫薇花粉活力。结果表明蔗糖和硼酸影响紫薇花粉的萌发,20 mg·L-1的蔗糖和2.0 mg·L-1的硼酸对白色紫薇花粉萌发有促进作用;TTC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不能准确表示紫薇花粉的生活力,染色5~8 h后的染色率仅为5.26%~18.57% ;与对照相比,低温(1~3℃)贮藏2~5 d后,染色率变化不大。当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0%~50%时,紫薇花粉可以贮藏25 d以上。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贾文庆等紫薇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紫薇品种与狭瓣紫薇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方法]观察紫薇品种和狭瓣紫薇的花粉萌发率,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紫薇品种和狭瓣紫薇的花粉在加有120 g/L蔗糖或100 g/L PEG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左右萌发率最高,随后萌发率开始下降。将花粉保存在低温下,可以延长花粉的寿命。开花后8~10 h狭瓣紫薇的柱头可授性明显上升,用0.3 mg/L NAA或0.3 mg/L 6-BA对柱头进行处理可以提高柱头可授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紫薇属远缘杂交效率和选育优质芳香紫薇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垂丝海棠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垂丝海棠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垂丝海棠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愈伤组织自身形成的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40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并且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产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紫薇幼胚培养进行尝试性研究,探讨其适宜的生长分化条件。[方法]以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其萌发并建立无菌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激素水平和培养方式对紫薇幼胚培养的影响。[结果]紫薇幼胚去种皮后易于萌发,其萌发率可达100%;启动培养基为MS+BA0.5+NAA0.5+sucrose3.0%+agar0.7%;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0.5+NAA0.1+sucrose3.0%+agar0.7%+椰乳10%;生根培养基为MS+BA0.5+IBA0.1+sucrose3.0%+agar0.7%+椰乳10%。[结论]该研究可为紫薇的后续优化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个紫薇品种的花粉离体培养与萌发。[方法]以3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翠盘堇薇’和‘紫爪银薇’)的盛花期花粉为材料,对花粉离体培养及花粉管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筛选出紫薇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50g/L蔗糖+60mg/L硼酸+20mg/LCaCl2+20mg/LMgSO4+100mg/LKNO3,其中蔗糖和硼酸的浓度对紫薇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紫薇的长、短花丝萌发力存在差异,其中‘紫爪银薇’和‘红蝶飞舞’短花丝的花粉萌发力高于长花丝,而‘紫爪银薇’相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交授粉后2~6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生长速度由快到慢。[结论]为培育紫薇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