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ITES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英文名缩写,是世界近代所实施的国际四大生物保护公约中涉及面较广、执行最严格的一个,其宗旨是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措施,防止因过度的国际贸易和开发利用危机物种在自然界的生存。最基本措施是实行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和证明书管理制度。目前世界上共有33900多个野生动植物种,并分别将濒危物种列入附录一(A)、附录-(B)和附录三(c),按照这“三种基本控制方式”的标准对其国际贸易进行管理。现已有160个缔约国。我国于1980年12月25日,加入该《公约》,1981年4月8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我国的《公约》履约管理机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简称国家濒管办)和科学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中国作为世界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的主要进口国、出口国和利用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列入《公约》附录的野生动物有400多种野生植物有1300多种。  相似文献   

2.
对元江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红花木莲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外貌、演替等,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47科80属。(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3)群落未发展到稳定状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应用于濒危植物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微卫星(SSR)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从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索物种起源与进化历史、揭示物种濒危机制和确定优先保护单元等方面对SSR分子标记在濒危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作者在对该区域的珍稀植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受威胁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习水保护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植物191种,隶属于61科107属。可划分为苔藓植物(3种)、石松与蕨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175种)4个类群。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21科31属55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52种;受威胁物种(易危及以上)117种;被《CITES》附录Ⅱ收录70种;贵州特有种18科20属24种。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组成多样,并且受到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保存有大量古老、孑遗和特有的类群。本文针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亚洲象和非洲象最基本的区别,就是非洲象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都有象牙,而亚洲象只有雄性拥有象牙。另一区别就是耳朵的形状和大小,非洲象的耳朵是亚洲象的两倍。亚洲象的栖息地(上)。亚洲象与非洲草原象近似,甚至更适应于食草生活,它们之所以退居到森林中,可能仅仅是由于干旱平缓的区域被人类占据,它们只能在与人的竞争中妥协。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一个亚洲象家庭在戏水(下)。目前,中国亚洲象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子保护区:勐养、勐腊、尚勇)及周边、临沧市南滚河(南滚河保护区)和普洱市(思茅区、澜沧县、江城县)这3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全球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贸易现状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通过互惠协定和认证许可体系致力于管理物种跨国贸易,预防濒危物种因国际贸易而过度开发乃至灭绝,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CITES管理理念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文中讨论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贸易面临的问题、物种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实现方式、经济激励与促进民众生计、野生动物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等,提出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建议,以期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新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采自浙江省的5个珍稀濒危植物新记录分类群,其中杜仲科为科级分布新记录,圆柏属和杜仲属2属为属级分布新记录,圆柏,杜仲2种为种级分布新记录,报道了22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级分布新记录,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变种);同时报道了夏蜡梅等10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内新分布点。此外,还报道了毛莨泽泻,长柄双花木分别在莲都区,开化县重新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湖北省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提出湖北省有62种,占全国的15.97%,其中一级3种、二级24种,三级35种,鄂西北分布54种,鄂西南51种,鄂东南26种,鄂东北25种,鄂北4种,江汉平原3种;鄂西北特有4种,鄂西南物有4种,鄂东北特有3种,全省广布2种;鄂西南和鄂西北为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3个组合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来确定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优化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3种,其中濒危物种16种,稀少物种23种,安全物种4种;属于一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0种,二级19种,三级11种,四级3种,其结果与国家所确定的保护植物的保护等级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在800~1600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最多且特有性高,占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的72.09%,是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的集中区域;高海拔段(1600m以上)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群落,原生性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现有的濒危物种等级评价方法,包括IUCN濒危等级评价体系和国内动植物红皮书及国内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级。对易于濒危的动植物类型作了相关的探讨。文章重点介绍了濒危乔木等级评分评价方法,此评分法设5个评价因子:数量等级划分因子、年龄结构因子、种群分布因子、天然更新能力因子和致危因素因子。每个因子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予3分、2分、1分和0分。并根据分数划分为4级:当濒危值∈[0,4]时,此物种为低危种;当濒危值∈[4,8]时,此物种为易危种;当濒危值∈[8,12]时,此物种为濒危种;当濒危值∈[12,16]时,此物种为极危种。并对此濒危乔木等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小陇山林区16种珍稀濒危树种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陇山林区为总体,采用线路、典型样地及访问调查的方法,并采用定量化和权重分配法,对该16种珍稀濒危树种在小陇山层面上的物种“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本区的物种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为该林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八种珍稀濒危植物引种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2-1994年三年来,从内蒙、新疆和甘肃等省(区)的沙区地带引种来的8种珍稀濒危植物,现保存有性和无性繁殖苗近千株,大多已开花结实,经过对沙区8种珍稀濒危植物播种育苗研究认为:准噶尔无叶豆、矮沙冬青、银沙槐3种植物种皮坚硬吸水困难,播前须用浓硫酸处理后再经温水浸泡,才能吸水膨胀发芽;沙生柽柳、半日花、裸果木、绵刺、四合木等植物,种子质地松软,无需特殊处理均可干播发芽,播深适中均能取得较好出苗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9月,采用线路调查、抽样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北京市蒲洼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和物种进行了不同季节的调查,以期对现存野果资源进行评价,指导开发利用。调查结果:极危种1种、濒危种2种、近危种4种、安全种18种。对濒危系数EI〉0.5的物种,严禁开发利用,对EI〈0.5的一些安全种和使用价值较大的物种提倡重点开发。  相似文献   

14.
《园林科技信息》2005,(1):45-45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究了全球所有5743种已知两栖动物生存状态,综合了超过500名有关科学家的意见。结果发现,按IUCN的标准,约有1856个物种处于脆弱、濒危或严重濒危状态。科学家说,在今后100年内可能有一半的两栖动物灭绝,人类对此负有责任。应当限制或禁止捕杀某种类的青蛙等,并建立保护区。对于神秘灭绝的物种,则必须通过人工养殖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湖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之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湖北省22个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点)现已就地保护了55种国家第一批公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占全省总数62种的88.7%;在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和布局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点和禁伐区,就地保护和其它保护手段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产业》2005,(10):F0003-F0003
红豆杉是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也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生长极为缓慢,其提取物——紫杉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癌药物,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线和样地法对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调查.对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3个系数(共11个指标)进行评分和计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31科40属;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优先保护等级与国家保护植物的级别不同.4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  相似文献   

18.
王会  赵俊 《森林与人类》2006,26(11):28-45
丹顶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易危物种被列入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湖北省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提出湖北省有62种,占全国的15.97%,其中一级3种、二级24种、三级35种;鄂西北分布54种,鄂西南51种,鄂东南26种,鄂东北25种,鄂北4种,江汉平原3种;鄂西北特有4种,鄂西南特有4种,鄂东北特有3种,全省广布2种;鄂西南和鄂西北为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20.
涵盖25个县市的滇中南口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41科54属63种,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354种)的41.7%和17.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其成分具有:(1)起源古老,孑贵植物多,单型科属比例大;(2)热带科多,特有现象丰富;(3)对同类植物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区内分布特点和珍稀濒危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