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齐鑫 《新农业》2023,(11):97-98
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有了空前的变化,花海植物景观的作用也逐渐得到突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阶段,花海景观的营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花海种植技术及后期养护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营造的景观效果。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花海种植技术及养护要点,以期为花海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农业大学紫云英花海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斑块为调查的基本单位,对试验田花海植物景观的花卉个体数目、分枝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空间方位等,进行景观空间均匀度分析和景观破碎化指数分析。研究发现,斑块边缘和中间位置的4个不同方位,以中部偏北部分作为Pmax的参数,其值为1.681 94。紫云英花海植物构成的斑块均匀度普遍值为0.84以上,整体具有相当高的均匀度水平。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的破碎化指数分别为0.24、0.145、0.25和0.22,南部的景观破碎化指数较另外3个方位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小,整体性较强。通过均值和标准差分析比较,南部和西部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差异性较小,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差异性较大。对单一性的紫云英花海植物景观的空间研究发现,花海植物景观的种植和方位有一定的联系,选择具分枝形式的花卉对花海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行观赏向日葵不同播种时间试验,了解观赏向日葵的分类及开花习性,阐述观赏向日葵花海景观配置原则、营造形式、国庆期间花海景观观花的栽植技术,为节日花海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议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公园景观营造的问题提出景观营造的原则和思路,从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和植物景观营造的层次、加强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丰富植物色相景观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指出今后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山风景名胜区的现有植物种类多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林相相对单一,美感较差。在植物景观规划和建设中,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紧扣“花海石林”的景区特色,点、线、面旅游有机统一,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旅游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功能分区的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与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量国内文献进行综述,来描述花海的概念及内涵,认为国内花海理论研究领先于实践探索。在归纳国内特色花海景观营造技术的基础上,寻找花海景观发展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当通过构建花卉旅游产品体系,赋予花海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提升花海景观的管护科技水平,充分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来促进花海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成都的蜡梅产业观光园是全国成功的蜡梅产业示范区。因此本文以幸福梅林植物景观营造为例,分析其植物景观特色,并对其植物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闽北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植物品种选择,并阐述了在乡村道路景观、公园景观、庭院景观、水岸景观和花海景观中的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花海经济”逐渐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根据花海景观的功能用途,乡村花海经济可分为旅游观光型、农旅融合型两个类别,基于花海景观类型与经济产业环节构成,可分为“自然花海 +休闲旅游”“人工花海 +休闲旅游”“农业生产 +人工花海 +休闲旅游”“花卉生产 +人工花海 +休闲旅游”“花卉生产 +花卉加工 +人工花海 +休闲旅游”五种类型。五种花海经济模式的景观特点和运营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在景观效果呈现、运营季节周期、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米伟  林伯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9-13010,13022
通过景观恢复措施,营造自然景观,解决深圳市下围岭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封场后人工化痕迹明显,与周边景观不协调的问题。该项目景观定位为常绿落叶混交景观林,以花海、色斑、丰富的季相变化为景观特色,将山体分为上、下部两块,分别营造道路原野型生态林景观区和城市背景型生态林景观区,形成"小群落大混交"和"大群落大混交"两种形式。综合考虑植物花期、色彩差异体现景观林的季相和色彩变化,大尺度营建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斑块,丰富林际线和季相景观,采用群落混交的方式配置植物,并利用生态挡渣坝、坡地覆土、土壤改良、绿化浇灌措施最终营造远、近景自然交融的景观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园林花卉的作用、发展以及在植物造景的应用原则,从用地性质、造景功能以及艺术性等方面探讨园林花卉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各地植物造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中国富园林花卉种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野生花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正逐步被开发利用。为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结果表明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共有62种,隶属于24科54属。结合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对其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主要可用于花坛、花境、岩石园、垂直绿化及切花等方面。最后提出野生花卉的合理开发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引种驯化,这样才能达到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季春歌  成晨 《北京农业》2011,(6):141-142
园林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景观,其选用和配置不仅影响到园林景观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到园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到园林设计单位的声誉。根据植物特性以及园林应用,园林植物可分为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园林植物的选用实际上就是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的选用。因此,科学的选用园林植物和花卉才是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绿化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开阳县十里画廊风景区的整体景观效果、旅游品住和旅游形象,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根据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各地域立地条件,植被现状,旅游开发特色,景观整体绿化布局规划为森林、花果苑、河流、农田4大景观类型,以斑块状交织分布.全区以禾丰底窝坝(玉水金盆)为植物规划中心,以青龙河和全国汽车拉力赛开阳站赛道为植物景观视景轴线,以凤凰寨片区、水头寨片区作为植物规划重点,以凤凰寨后山植物造字、白鹤林观景台景点作为植物规划亮点,空间布局为开放式自然带状绿化结构,利用节点、轴线、景点的有机结合,构成绿化的整体结构网络.  相似文献   

15.
杨相甫  范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45-9947
研究了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灌植被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一年四季中,春花、夏绿、秋色、冬季枯黄,每个季节阶段都具有典型的植物物候形态组合与色彩组合,独特的季相特征为植物景观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沈阳城市绿化发展很快,就植树而言,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园林,以较少的投入,又快又好的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本文从适时植树、适地植树、苗木规格、苗木产地、合理密植、适地种草、露地花卉、重在养护等八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17.
瞻园植物造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存琛  丁彦芬  陆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01-12303
分析了瞻园造景特征,即:植物搭配倚山傍石、植物营造空间对照强烈、植物配置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小中见大、园内古树名木众多、植物季相变化明显、香花植物多有运用。并指出了瞻园植物造景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先花后叶植物观赏特征及景观营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花后叶植物在我国的植物造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介绍了园林中常见的早春先花后叶植物种类,分析了先花后叶植物花、叶、枝的观赏特征及其在闹春、时序、视觉上的景观特征,最后针对目前该类植物在我国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园林景观营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草本花卉的养护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草本花卉的经济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草本花卉进行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了城市园林绿化以及草本花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作之一,将对常见的草本花卉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与分析南昌市外来入侵花卉逸生状况及其对绿地景观的影响,提出预防对策,为南昌市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引种和外来入侵花卉的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南昌市外来入侵花卉种类及其逸生状况.[结果]南昌市有外来入侵花卉14科26种,其中菊科最多,有11种,占42.31%;繁殖方式上,以种子进行繁殖的有24种,其中11种兼具无性繁殖能力;逸生程度上,仅5种无逸生现象,其余种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逸生性.[建议]谨慎引种,避免可能引发的生物入侵问题;加强对现有外来入侵花卉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植株或繁殖器官逃离人工栽培场所而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和建立种群;加强对已逸生为杂草的外来入侵花卉的综合防治及利用研究,把其对园林景观的破坏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