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6年-2019年采用马来氏网监测昆明晋宁区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两者发生趋势基本一致,半闭弯尾姬蜂与小菜蛾具有跟随现象。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全年有1~2个发生高峰期,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出现峰值滞后小菜蛾成虫峰值20~32 d。2016年-2019年半闭弯尾姬蜂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12日-8月30日、7月2日-8月21日、6月30日-8月31日、5月20日-6月10日,夏秋季寄生率明显高于冬春季,7月15日-10月30日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在42.00%~87.21%,春季至夏初田间半闭弯尾姬蜂数量和寄生率较低,夏秋季是人工田间释放半闭弯尾姬蜂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为半闭弯尾姬蜂田间保护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种农药对小菜蛾弯尾姬蜂成虫毒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评价了 7种杀虫剂对新引进的小菜蛾幼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小菜蛾弯尾姬蜂成虫的毒性。结果表明 :农药对小菜蛾弯尾姬蜂成虫的击倒力和触杀活性的顺序依次为 ,52.5%农地乐乳油 >爱福丁>20%好年冬乳油 >50%甲胺磷乳油 >集琦虫螨克 >高效氯氰菊酯 >Bt。供试农药除Bt外 ,对小菜蛾弯尾姬蜂成虫都有极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弯尾姬蜂室内批量繁殖的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宗麒  缪森等 《昆虫天敌》2001,23(4):145-148
报道小菜蛾弯尾姬蜂室内批量繁殖工艺技术。实验室温度:20℃-25℃,光照:L:D12:12,相对温度:65%-70%,40m^2温室面积用于栽培甘蓝。在此条件下,每周可生产2000头-3000头小菜蛾弯尾姬蜂,可田间释放寄生蜂防治小菜蛾15亩-20亩。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重要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一种主要寄生蜂,在气温较温和的地区可对小菜蛾种群起到明显控制作用.文献中未见该蜂在中国自然分布的记录.在北京、山东、河南、山西、宁夏、新疆等地采得的一种弯尾姬蜂与澳大利亚引进的半闭弯尾姬蜂形态特征一致.对中国北京和澳大利亚昆士兰两地的弯尾姬蜂种群进行了杂交试验,种群间正交、反交和回交的子代数和雌性比与种群内交配的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个地理种群在生殖上完全亲和,属同种.这是首次以形态学和遗传学证据证明半闭弯尾姬蜂这一重要天敌在中国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5.
研究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能够显著抑制小菜蛾血淋巴内酚氧化酶前体激活,导致体外处理中血淋巴黑化的时间被延长;同时,抑菌物质的产生也受抑制并最终造成离体培养中血细胞的感菌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宁波地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蔬菜最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保护和利用寄生性天敌是控制小菜蛾的重要手段。为有效控制小菜蛾在蔬菜上的为害,减少农药用量,作者于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对宁波地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田间自然被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共有8种原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东方长颊姬蜂Macromalon orientale、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齿唇姬蜂Campoletissp.、弯尾姬蜂Diadegmasp.)、1种兼性寄生蜂(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和5种重寄生蜂(盘背菱室姬蜂Mesochorus discitergus、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 verticillata、稻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oryzae、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和啮小蜂Tetrastichussp.),其中优势种为菜蛾啮小蜂和菜蛾盘绒茧蜂,分别占62.23%和31.19%,同时,小菜蛾幼虫期田间自然被寄生率普遍高于蛹期。另外,菜地蔬菜品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寄生蜂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寄主植物对半闭弯尾姬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对白菜和甘蓝上寄主的选择性 ,以及白菜和甘蓝经不同处理所产生的挥发物对该蜂寄主选择的作用。结果表明 :当白菜和甘蓝上小菜蛾幼虫密度相等时 ,半闭弯尾姬蜂对白菜上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数明显高于甘蓝 ;在对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观察中 ,半闭弯尾姬蜂对白菜 小菜蛾复合体的选择性大于甘蓝 小菜蛾复合体 ,对被小菜蛾损伤的白菜植株的选择性也大于被小菜蛾损伤的甘蓝植株 ;而该蜂对两种蔬菜的完整植株或机械损伤植株之间则无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寄主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下研究了小菜蛾幼虫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子代发育、存活及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不同寄主龄期的半闭弯尾姬蜂从卵发育到结茧的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寄生于4龄幼虫的个体比寄生2、3龄幼虫的个体发育显著要快,但结茧至成蜂羽化的历期无显著性差异;寄生不同龄期小菜蛾幼虫的寄生蜂的结茧率、羽化率无显著差异;寄生各个龄期的后代雌蜂在羽化当天的寄生能力没有差异,但寄生3龄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蜂每雌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寄生2龄和4龄幼虫羽化出的蜂,雌蜂的寿命也比寄生2龄和4龄的显著要长.  相似文献   

9.
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及其天敌优姬蜂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总结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害虫天敌影响的四条通径。在模拟农药—作物—小菜蛾—优姬蜂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地分析了农药—小菜蛾—优姬蜂种群动力学,用生命表技术,以控制效应(CE)来评判系统中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和优姬蜂种群的影响,以及在农药亚致死剂量影响下,优姬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农梦特亚致死剂量对优姬蜂的控制效应大于对小菜蛾的控制效应,受农梦特亚致死剂量影响的优姬蜂仍能对小菜蛾种群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弯尾姬蜂与菜蛾啮小蜂的种间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室内25℃下,同时让弯尾姬蜂和菜蛾啮小蜂寄生或只让其中一种蜂寄生3龄小菜蛾幼虫,研究了两种寄生蜂间的竞争关系。两种蜂均可产卵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过的寄主幼虫。当寄主先供弯尾姬蜂寄生,然后于0~4d内再供菜蛾啮小蜂寄生,所育出的蜂几乎全部为弯尾姬蜂。当寄主先供菜蛾啮小蜂寄生,然后再供弯尾姬蜂寄生时,若后者产卵发生在前者产卵后1d内,育出的仍基本上是弯尾姬蜂;随后随时间间隔的延长所育出菜蛾啮小蜂的比例增加,3d以后全部为啮小蜂。结果表明,两种寄生蜂间可以发生直接食物资源竞争,竞争结果依两种蜂的产卵先后顺序及时间间隔长短而异。  相似文献   

11.
在24℃下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对寄主生长发育、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蜂能寄生小菜蛾2-4龄的幼虫,但当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44、0.19。该蜂对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下降。2-4龄小菜蛾幼虫被寄生后,总发育历期与预蛹期都比未被寄生的显著延长。当小菜蛾幼虫在2龄初被寄生后,总取食量比未被寄生的显著减少;但当幼虫在3、4龄初被寄生后,各龄的取食量与未被寄生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疆额敏县野果林苹果巢蛾主要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野果林遭受苹果巢蛾Yponomeuta padella Linnaeus的严重危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寻找其有效天敌,保护这些珍贵的果树资源,2008-2009年,对额敏县野果林苹果巢蛾的寄生性天敌资源展开了调查.通过野外采集及室内饲养,发现了寄生于该害虫卵、幼虫及蛹的3种寄生蜂,即:卵-幼虫跨期寄生蜂--巢蛾多胚跳小蜂Ageniaspis fuscicollis(Dalman),蛹期寄生蜂-黄柄齿腿长尾小蜂Monodontomerusdentipes(Dalman)和幼虫-蛹跨期寄生蜂--全北群瘤姬蜂指名亚种Iseropus stercorator stercorator(Fabricius);其中巢蛾多胚跳小蜂为优势种,寄生率可达95.98%.本研究为苹果巢蛾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大的森林害虫,对我国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其为蛀干害虫,隐蔽性生活,难以防治。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作者研究探讨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测定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了林间防治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由于是抑性外寄生性,其产卵之前的刺蛰可造成天牛幼虫直接死亡,对1、2、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00%、92.10%和87.29%;可寄生3龄天牛幼虫。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林间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致死率为27.79%~37.87%,平均为32.51%,放蜂比例以蜂虫比8~10:1的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不能正常羽化出蜂问题,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a(stainton)卵为寄主,分别以1:3、1:5、1:10(对照)的蜂卵比接蜂培养,经过35代过寄生连代繁殖驯化,其36代(F36)成蜂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成蜂体长、体宽分别减小28.89%、16.08%(1:3处理)和27.43%、20.56%(1:5处理)。经蜂卵1:3、1:5接蜂连代繁殖驯化后的F36斑螟分索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44%和55%,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能顺利从荔枝蒂蛀虫卵内羽化出蜂,羽化率分别为31.8%、25.5%,对照则无羽化出蜂。表明通过过寄生驯化培育可以改变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个体大小,并有望使其在荔枝园内建立稳定种群,达到持续控制荔枝蒂蛀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三级营养关系出发,研究了不同粮食(小麦和玉米)和寄主(米象和玉米象)对雅脊金小蜂发育和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三级营养系统中雅脊金小蜂实验种群在4种虫源寄主中均能正常发育,其卵-成虫的发育历期在4种虫源寄主中由短至长依序为:玉米粒-玉米象〈小麦粒-玉米象〈小麦粒-米象〈玉米粒-米象;4种蜂源中雅脊金小蜂对小麦中的米象或玉米象的寄生率、刺死率和总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玉米中的米象或玉米象。因此用雅脊金小蜂控制小麦中的米象或玉米象,其效果较之玉米中的米象或玉米象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北京杏主产区延庆县鲜食杏园为例,系统调查了3次用药模式下天敌与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并确定两者的生态位及其宽度以及灰色关联度,为减少杏园用药次数,保护和利用天敌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杏树树冠的优势天敌为捕食性蜘蛛、大草蛉、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寄生蜂和龟纹瓢虫;主要害虫(螨)为山楂叶螨、桃蚜和小绿叶蝉,其中山楂叶螨全年为害,桃蚜为害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小绿叶蝉主要在8月为害。通过生态位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异色瓢虫和大灰食蚜蝇与山楂叶螨和桃蚜同域性和同步性强,寄生蜂和小绿叶蝉的同域性和同步性强。由此认为,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寄生蜂为鲜食杏园优势害虫的主要控制性天敌,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