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由于广泛发生的水土流失,退化严重。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黑土退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全区域采样调查方法,结合县市土壤志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从区域尺度分析了东北典型农田黑土的退化过程。结果表明自开垦以来,农田黑土发生了显著退化,土壤有机质下降了60%,处于退化发生、退化发展和退化危机阶段的农田黑土共存。第二次土壤普查至2002年的20a间,农田黑土有机质仍以年平均5‰的速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市年均下降速率高达13.5‰,黑土侵蚀已成为当前黑土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研究也表明如果增加农田投入或实施生态保育,农田黑土退化可以遏制,耕地是可培肥的。图1,表2,参10。  相似文献   

3.
典型黑土区土壤退化及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上粪也打粮”的典型黑土区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 ,土壤正在急剧退化。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和生物退化主要由水土流失、化学污染等引起 ,永久退化则由基本建设引起。可持续利用之道是在物理退化和化学退化为主地区分别推广拜泉县通双小流域的“十子登科”和六合示范区的立体、集约经营方式 ;在生物退化为主地区推广水土保持耕作 ,增加地表覆盖和秸秆还田 ;对永久性退化则应通过加强宣传和立法来加以制止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强烈水土流失导致的黑土厚度下降及土壤质量退化,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系统分析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对阻控黑土退化、维持土地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与侵蚀环境效应、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和未来研究展望.多营力复合、缓坡长坡是黑土区...  相似文献   

5.
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我国, 由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关注黑土、研究黑土的人越来越多, 尤其是黑土可持续利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黑土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是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碳)的研究。基于此, 本文依据有关文献资料, 简述了我国黑土的分布、黑土开垦历史、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及其在农业上的贡献,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田土壤碳研究的方法及其进展, 指出了开展我国黑土农田土壤碳演变及其预测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其潜在价值, 建议未来应侧重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与调控方面的研究, 即在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定向培育技术、指标体系和量化表征评估方法、预测模型等方面有所突破, 最终形成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黑土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黑土地退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虽然看起来其直接原因是人类对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但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制度,包括现行农村土地制度、黑土地资源的定价制度、政府扶持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等。深入了解导致黑土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对于从制度建设上解决黑土地退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开发、利用和保护黑土的关键和基础。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中观角度,以黑龙江的嫩江县、克山县、五大连池市和海伦市作为研究的评价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主要运用分级标准比例法、德尔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影响黑土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结合评价区土壤生态环境的现状,构建了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从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和土壤肥力退化三大评价因子共13个单项指标,对4个评价区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克山县为中等偏差,海伦市则为较差,最后从土地管理、工程措施、农业耕作技术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沟蚀是导致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开展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国外和国内黄土高原沟蚀研究的差距,进而介绍了近年来对东北黑土区5个典型流域侵蚀沟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沟蚀的分布、形态特征和侵蚀沟迅速发育的原因,提出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的防治对策,肯定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全球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态势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土富含有机质,适宜耕种,具有极高作物生产潜力。黑土耕地是重要农业自然资源与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随着我国黑土大规模开发、高强度利用、不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以及水土流失导致其耕地地力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突出表现就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给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深入了解全球黑土有机质变化态势,采取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建立黑土生态保护机制,遏制黑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的趋势,既是农业生产实际的客观需求,也是农田生态学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黑土有机质的文献资料,参考了国外黑土有机质研究前沿进展,对黑土耕地有机质的利用现状、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了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保持与提升技术措施,并提出未来我国黑土耕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兼顾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黑土区坡地退化不仅降低水土资源质量,而且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探索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层厚度及退化规律,为区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支持.选取吉林东辽杏木试验基地内坡度6°和10°2个坡面为研究对象,以已有水保措施的8°坡耕地中位作为对照,研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层厚度和土壤退化程度.结果 表明:1)研究区土壤厚度20 ...  相似文献   

11.
植被盖度在土壤侵蚀模数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东北黑土区是重要商品粮基地,长期的自然侵蚀和过度人为开垦,引起的黑土退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限制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植被具有截留降水,增强土壤抗蚀性,抗击减流等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植被盖度也对水土流失的强度产生直接影响。采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影像WorldView提取植被盖度,用以计算中国土壤侵蚀方程(CSLE)中生物措施因子B值的范围,并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算中,对该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侵蚀状况与植被盖度关系密切,说明植被在治理土壤侵蚀中有巨大作用,同时体现出该方法精度高,可信度大,在同类研究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特征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设施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了解设施土壤退化成因与特征,并采取适宜的调控措施,对于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目前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微生物区系破坏、养分失调、有害物质积累等5个方面的退化特征与成因。简述了生物、农业、工程3类调控措施在改良设施土壤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且针对我国设施土壤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关于探索形成原因和控制机理方面的研究少,原创性设施土壤改良与调控技术仍然十分缺乏,大尺度、长时间设施土壤质量演变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动态监测工作十分滞后,有关设施土壤退化因素叠加效应与交互作用机理研究尚未涉及等问题,提出应将构建设施土壤质量标准体系,开展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演变机理以及拓展调控与改良技术,系统研究不同退化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拓展新技术在设施农业土壤研究中的应用等4方面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的松辽平原黑土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保护黑土资源并使其可持续利用,基于ASTER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估算了黑土有机质含量,利用决策二叉树方法和DEM数据等提取了黑土信息。结果表明:基于ASTER数据可快速有效地提取黑土信息;当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低于2%时,估算有机质的模型精度受到土壤反射特性的制约而误差较大;在GIS支持下充分利用辅助信息可提高黑土的提取精度,使提取的黑土信息更准确可靠;根据研究得到松辽平原黑土带北起黑河市,南至昌图县,现有黑土总面积51 360.15 km2,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的黑土面积依次递减,分别是35 3  相似文献   

14.
Soil degradation due to tillage has been reported Africa-wide. Other main causes of soil degradation are overgrazing, extensive cultivation of marginal lands, widespread clearing of vegetation for agriculture, deforestation, exploitation of unsuitabl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mis-management of arable lands, and frequent drought. Hence, declining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 on lands are fragile bases on which to build expectations for improved crop production. This paper recognizes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as one means for preventing food shortag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degradation throughout the continent. Conservation tillage has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enhancing soil aggregation.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can create an aggregated, fertile surface layer that is important from a soil erosion reduction perspective and thus for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Africa. Some indigenous tillage systems in Africa can be adapted to meet objective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Further,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illage and seeding machinery will certainly enhance the rate of farmer’s acceptance and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与农村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世纪的主要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分别从“三农”问题的内涵、其解决的背景以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农村生态环境退化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部分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Dicyandiamide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oir on soils and peat humu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dicyandiamide (DCD) 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process that affects DCD fate and mobility in soils. Therefore, this study quantified DCD sorption-desorption on a phaeozem (Mollisol), a burozem (Alfisol), a soil with organic matter-removed and peat humus using the batch-equilibration procedure, and identified soil properties that influenced DCD sorption. The sorption on peat humus wa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phaeozem and the burozem, with much lower sorption observed on the soil with organic matter-removed, indicating that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the main carrier of DCD sorption. Due to its amphipathic property the DCD molecule sorption on the phaeozem and the burozem decreased as pH increased from about 2 to 5, but a further increase in pH led to a rise in DCD sorption.The DCD desorption hysteretic effect for peat humus was greater than that for the phaeozem and the burozem using 0.01 mol L^-1 CaCl2 as the background electrolyte, suggesting that the hydrophobic domains of organic matte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CD sorption.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主要旱地耕作土壤冻融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环境方面讨论了东北地区主要旱地耕作土壤的冻融环境,通过分析年平均气温、1月气温、小于0℃日数、气温年较差、暖季升温表明,以上因素对黑土的冻融作用影响比较大,对黑钙土和白浆土的冻融作用影响次之,对棕壤土和褐土的冻融作用影响最小;年平均降水和秋季后期降水对棕壤土的冻融作用影响比较大,对黑土和白浆土的冻融作用影响次之,对黑钙土和褐土的冻融作用影响相对较小;草甸土分布极为广泛,各项指标都随纬度变化而不同,草甸土遭受的冻融作用也随纬度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熊炎林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145-146,193
介绍了持续农业发展的内涵和水土保持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当前大冶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条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壤遥感自动分类与制图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文 《土壤学报》1982,19(2):184-193
自从美国通过所发射的第一、二、三颗资源卫星获得了大量的航天遥感资料以来,很多国家都在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土壤自动分类与制图的试验,企图用以提高土壤调查制图工作的质量与速度。但从所发表的资料看来,均没有说明所得最后结果是否能满足所需精度的要求[1,2,5]。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实际,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环境背景与条件。结合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探讨了海水入侵对农业水土环境产生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海水入侵使水资源恶化,农业灌溉供水源地减少、土地资源退化,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农业生产受阻。鉴于此,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实施“开源节流、拦蓄补源”、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生态农业是综合防治海水入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