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个柞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对5个柞蚕品种10组合的14个主要经济性状的方差与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性状的配合力大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真实存在;不同品种或组合同一性状,同一品种或组合不同性状间配合力差异不同。分析表明,茧层率、全茧量、千粒茧重和全龄经过等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能较真实地遗传给子代;公斤卵茧层量、公斤卵收茧量、公斤卵收茧数、收蚁结茧率等产量性状除受加性效应控制外,非加性效应更大。从综合分析结果看,金凤×抗大、金凤×青6、抗大×方山黄组合F1表现出较优良的可应用性能,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柞蚕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杂种优势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测定了4个柞蚕(Antheraea pernyi)亲本和8个杂交组合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以探讨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杂种优势在柞蚕卵、血淋巴、脂肪体、丝腺等不同材料间的表现不同。不同材料或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生命力性状(收蚁结茧率)和产量性状(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用于柞蚕杂种优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蚕业科学》2020,(2)
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对于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39份供试二化性柞蚕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单蛾产卵数、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柞蚕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45%、46.37%和26.46%;相关性分析显示,10项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这些性状间有26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8项性状对千克卵收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按由大到小排序为收蚁结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千粒茧重、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死笼率、茧层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39个柞蚕品种的10项性状8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48.07%、16.48%、13.99%和8.46%。对39个柞蚕品种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认为多丝4号、丰、辽柞1号和8712这4个品种性状优良,鲁红、小白蚕、青皮和胶蓝4个品种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4.
对部分柞蚕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对柞蚕品种的产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产量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产量性状的遗传力较小,只有41.56%是遗传的,而58.44%是由环境影响的。为了考察品种产量性状的稳定性,利用回归系数法对其产量进行分析,新品种9906、981的回归系数都小于1,平均产量高,说明这两个品种具有稳产、高产的特点,能够适应较差的环境条件。通过回归系数图发现,稳产性好的品种并不一定都高产,稳产性差的品种也不一定都低产。 相似文献
5.
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趾钩是鳞翅目昆虫幼虫分类上最常用的特征之一。前人对蚕类幼虫腹足趾钩的研究均注重于形态学特征与地理种分化的关系[1]。柞蚕饲养于野外柞林,其取食、固定蚕体等活动均靠趾钩把握柞树枝条。一般认为,趾钩数目与柞蚕抓着力有很大关系,影响着柞蚕的保苗率、结茧率[2]。目前仅刘彦群等(1999)对不同柞蚕品种趾钩数量的差异有过报道[3]。本文研究了不同柞蚕品种的趾钩数量与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4个品种青六号(A)、选大(B)、沈抗1号(C)、方山黄2号(D)为杂交亲本,配制8个杂交组合A×B、B×A、A×C、C×A、A×D、D×A、B×D、D×B。(沈抗1号为选育品种)
1.2 方法 在秋柞蚕5龄起蚕时进行。由于5龄足间趾钩数差异不显著[1],只调查第2对、第3对腹足趾钩数量。将腹足从近端膜处剪下,放在载玻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记数。各品种随机取样,♀各5头。求平均数进行统计分析,按刘权等(1987)方法[4]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试养柞蚕,柞树品种是麻栎,柞蚕品种是柞蚕101,饲养柞蚕经过催青、收蚁、小蚕放养、大蚕放养、熟蚕采茧全过程,全龄经过45d,公斤茧粒数101粒,平均茧重10.02g,平均蛹重9.8g。从试养的结果看,视气候及栎树生长情况,我区每年可养柞蚕4-6批,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8.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9.
柞蚕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柞蚕新品种选育过程的优良亲本选配及性状改良。在对辽宁蚕区保存的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的7项数量性状连续5年进行统一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遗传多样性。除实用孵化率和克卵粒数2项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5项性状均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其中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11.29%、13.87%和11.86%,并且各项性状的分布频率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除实用孵化率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克卵粒数、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这些性状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以最短距离法对距阵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39份柞蚕品种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4个从国外引进的改良品种聚为一大类群,印证了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关。上述结果显示供试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7项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等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可应用于品种改良;而实用孵化率的遗传潜力小,育种过程不易进行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柞蚕有着丰富的品种资源 ,按照品种化性、体色、茧色、丝量等形态与经济性状划分 ,已培育出 1 0 0多个品种或育种基础材料 ,这是我国柞蚕极其珍贵的资源。迄今 ,对柞蚕饲料效率的研究甚少 ,而弄清现有品种间饲料效率的差异性 ,则是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选育的基础性工作[1,2 ] 。本文对 1 4个柞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调查 ,发现品种间差异较大 ,而且春秋两季表现一致。1 材料与方法1 1 饲料麻栎 ,中刈 2年生。1 2 蚕品种一化性品种吉黄 1号、四青 ;多丝量品种三里丝、371 ;抗病品种抗病 2号 ;白茧品种白茧 1号 ;丰产品种青 6号、海… 相似文献
11.
12.
柞蚕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柞蚕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述了柞蚕育种研究进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柞蚕育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及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养细胞Pc-01后,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将该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P在柞蚕蛹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后6 d,EG-FP就有明显的表达;感染后12~18 d,蛹体液中的EGFP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EGFP标准样品定量分析EGFP在柞蚕蛹体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1 mg/mL;感染后30~39 d仍可以检测到蛹体液中EGFP的表达,而且蛋白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作表达载体,可在柞蚕蛹中高效稳定地表达EGFP,并且EGFP在雌雄蛹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蚕业科学》2022,(1)
柞蚕卵未受精率高是限制“二化一放”生产模式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不同低温贮藏时间对柞蚕精子活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的影响,比较6个二化性柞蚕品种和1个一化性柞蚕品种精子的耐低温贮藏能力,探索“二化一放”制种期柞蚕卵未受精率高的内在原因。分别在春季制种期和“二化一放”制种期对不同柞蚕品种的精子进行动态观察,并测试其活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结果表明:柞蚕精子存在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两种类型,其中有核精子活化前呈束状,不具有运动性,活化后分散打开,而无核精子具有运动性,能够快速向有核精子聚集,帮助其纠结成团状后向受精囊转移;“二化一放”制种期各二化性柞蚕品种精子的平均路径速度(velocity of awerage path, VAP)相较于春季制种期均显著下降,其中下降程度最小的品种是凤久和青黄1号,说明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对柞蚕精子的活动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二化一放”制种期各二化性柞蚕品种精子的顶体酶活性相较于春季制种期均显著下降,其中下降程度最小的品种是凤久和青黄1号,说明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对柞蚕精子的受精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二化一放”制种期柞蚕精子顶体酶活性与柞蚕卵未受精率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精子的VAP与柞蚕卵未受精率之间无线性关系,说明在“二化一放”制种期通过顶体酶活性可以预测柞蚕卵未受精率;根据有核精子顶体酶的测定结果,6个二化性品种中以凤久的耐贮性最佳。上述结果可为柞蚕耐贮性研究与“二化一放”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柞蚕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 4个代表性的柞蚕品种河 41、四青、青黄 1号、杏黄和 3个家蚕品种大造、C10 8、75 32的 2 8个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具有极为丰富的DNA多态性 ;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种内 )的多态性为 80 7%,而同一品种个体间的多态性也达到 45 8%~ 49 4 %;同一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33~ 0 2 38,远大于家蚕的 0 0 0 8~ 0 0 81;不同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2 15~ 0 382 ,与家蚕相似。柞蚕的DNA多态性有 6 0 %来源于品种内的个体间 ,而来源于品种间的部分只占 40 %。UPGMA聚类时 ,柞蚕的各个体均能按品种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利用正己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和氯仿-甲醇(体积比2∶1)4种有机溶剂提取柞蚕蛹油,并对蛹油中的甘油酯、磷脂、甾醇、维生素E等脂类物质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柞蚕蛹油中的脂类物质主要为甘油酯,其中甘油三酯约占88%,1,3-甘油二酯(1,3-DAG)约占1%,1,2-甘油二脂(1,2-DAG)约占1.5%;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质量分数可达到8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0%,油酸占29%,亚油酸占7%;脂类物质中维生素E的质量分数高达382.56μg/g,主要为α-生育酚(255.00μg/g),还含有少量β-生育酚、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甾醇类物质主要由胆固醇和β-谷甾醇组成,其中β-谷甾醇的质量分数达到3.36 mg/g;磷脂类物质主要由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酯酰丝氨酸(PS)组成,其中PE含量最高,达到34.82%,PS含量最低,仅占1.28%;采用质谱鉴定出18种甘油三酯,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为二油酸棕榈酸甘油酯(POO)、二亚麻酸棕榈酸甘油酯(PLnLn)和二亚麻酸亚油酸甘油酯(LLnLn),其含量分别占总甘油三酯的21.18%、14.22%和10.5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