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产前瘤胃反刍时间预测奶牛围产期酮病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酮病发病风险进行有效评估,选择103头荷斯坦牛(头胎44头,经产59头),收集反刍时间、活动量、体况评分、产奶量、血液β-羟丁酸(BHBA)浓度、血糖浓度等指标数据,利用BHBA判定奶牛产后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发病状态。研究发现:在头胎牛中,亚临床酮病牛在产前3周的反刍时间显著低于健康牛,活动量高于健康牛但差异不显著,产后2~6天产奶量与健康牛无差异;在经产牛中,发病牛产前3周的反刍时间显著低于健康牛,活动量与健康牛无显著差异,产后产奶量显著高于健康牛,且产前体况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牛。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头胎牛中可以使用反刍时间和活动量在产前1周进行亚临床酮病发病风险进行预测,随着反刍时间的降低和活动量的增加,亚临床酮病发病风险增加;在经产牛中可以使用体况评分和反刍时间对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的发病进行预测,随着体况评分的增加和反刍时间的降低发病风险增加。研究结果为围产期奶牛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产奶牛需防奶牛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营养不平衡,导致泌乳早期动员体储备使酮体生成过多并在体内积聚所引起的。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在高产奶牛中发病率较高,高发胎次为3~5胎。因为有些病例没有典型临床症状,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其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3.
高产奶牛泌乳早期能量需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是奶牛的第一营养需要。高产奶牛的特点是机体新陈代谢旺盛,饲料采食量大,转化率高。在泌乳早期,由于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产奶需要,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代谢机能障碍,发生酮病和脂肪肝。缓解能量负平衡的措施主要有:增加精料进食量,使用过瘤胃脂肪,添加瘤胃调控物质,饲喂优质粗饲料等。文章综述了高产奶牛日粮中能量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4.
南京农业大学实习牧场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发生的奶牛亚临床酮病是由于饲料中无氮浸出物比例偏低,能量和蛋白质比例不当,导致能量物质尤其是生糖先质相对缺乏,而使母牛体内发生能量负平衡所致。在该场35头血,乳采样母牛中,先后有13头发生亚临床酮病。其生化特征为酮血症,乳丙酮水平升高,伴有血糖浓度轻度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总蛋白浓度有升高趋势。亚临床酮病在产犊后10—30天发病率最高。早期诊断亚临床酮病应着重考虑母牛的发病时间、饲养病史,泌乳量以及血、乳生化分析的结果。为防治此病,可在饲料配方中添加高能饲料如玉米等。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奶牛酮病病因和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泌乳早期母牛采食精料不足及精料能量水平偏低所致的能量负平衡是南京地区奶牛酮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干乳期精料饲喂过量,可能使产后母牛食欲恢复变慢,而加剧能量负平衡,促进酮病发生;有些产后疾病常影响食欲而导致继发性酮病。诊断学研究表明,乳汁中丙酮加乙酰乙酸含量明显低于血液值,故使用一般酮粉检测乳酮,将会使一些亚临床病例漏检,因此作为其诊断方法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区黑白花奶牛酮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用血糖/血酮仪测试80头黑白花奶牛泌乳期血酮水平,分析血酮水平与胎次、泌乳月及日产奶量的关系,对贵州地区奶牛酮病作出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2.5%,亚临床型奶牛酮病发病率为12.5%;各胎次血酮水平无显著差异;第1泌乳月血酮水平显著高于第3以上泌乳月血酮水平;日产奶量在30kg以上时,血酮水平显著升高,奶牛处于亚临床型酮病状态.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也称为奶牛醋酮血症,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本病的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还可以出现低血糖症、血浆游离性脂肪酸升高、脂肪肝、肝糖原水平降低等症状.这一系列变化与泌乳早期产奶水平升高,而能量供应不能满足泌乳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8.
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发生于产犊后10~60天.调查显示,在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酮病,个别牧场甚至是这个数字的3~4倍.据加拿大研究者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达59%.如美国乳牛酮病发病率为5.0%,而印度14.69%,其他如荷兰、日本、波兰等都有此病的发生.在我国,随着高产奶牛越来越多以及集约化饲养程度的不断加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奶牛发生酮病后治疗费用高,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变,繁殖率降低及淘汰率升高,而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又是临床酮病的10~20倍.奶牛酮病的发生给牧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体况和泌乳潜力的奶牛对补饲保护性脂肪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在泌乳前期泌乳倾向较强 ,会消耗大量的养分来合成乳 ,于是产奶量不断上升。然而在这一阶段 ,奶牛的营养摄入量却是有限的 ,体内的营养平衡表现为入不敷出的状态 ,奶牛不得不动用体内的贮存脂肪。以往的研究表明 ,泌乳前期奶牛动用体内贮脂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高产奶牛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所以泌乳前期奶牛普遍消瘦 ,营养代谢性疾病较多 ,还会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1 ,2 ] 。为了使泌乳早期奶牛尽快恢复到能量正平衡状态 ,提高产奶量和保持好的体况 ,很有必要在奶牛日粮中应用脂肪类物质。关于应用于奶牛日粮的脂肪类物质 ,研究较多的是…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致.常发生于产犊前后10~15d.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较少.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产奶量下降、酮血、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酮病奶牛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且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酮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1.
奶牛酮病是奶牛酮血症、酮尿症及酮乳症的总称,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已经成为泌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奶牛产后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Subclinical ketosis,SCK)的影响,在黑龙江省3个规模化养殖场在奶牛产后10、20和60 d收集试验数据,根据国内外体况(Body condition score,BCS)标准将奶牛分为低体况组(L-BCS group,BCS≤3.00)、中BCS组(M-BC...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又称牛醋酮血病、酮血症、酮尿病。是由高产奶牛产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渐进性体况下降以至消瘦。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血、尿、乳、汗和呼气中有特殊的丙酮气味,部分牛伴发神经症状。本病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已成为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于产后2—6周内.产前和分娩8周后较少见,多发于舍饲期间缺乏运动.且营养良好的4—9岁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醋酮血症。酮病是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经产、高产、营养过剩的奶牛,有些牛久治不愈和反复发病失去生产能力。该病发生的病因与饲养管理有关,诱因是饲喂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精料过多,而糖和粗料多汁饲料不足,使瘤胃的内环境发生改变,采食量减少,饲料中能量水平不能满足泌乳所消耗的能量需要时出现能量的负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产后体况与再次配种妊娠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最佳的体况评分。【方法】试验选取了同一栋牛舍不同胎次的120头泌乳牛作为研究对象,泌乳牛产后60 d自然发情配种,在配种日当天采用5分制的五部分综合评分法评定体况,并于授精后35d检胎,统计妊娠率。【结果】结果发现,高产奶牛群产奶量与妊娠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处于2.5~3分的泌乳牛妊娠率最高,且在所有的泌乳牛和1胎次泌乳牛中其均显著高于其他分值牛的妊娠率。【结论】奶牛体况评分影响配种妊娠率,在试验牛场最佳配种体况评分分值为2.5~3分。  相似文献   

16.
奶牛酮病是由各种病因造成泌乳奶牛体内缺糖,由此引起体脂分解、大量酮体生成并蓄积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为醋酮血病、母牛热、产后消化不良及低糖血性酮病。临床上以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含量增高,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以3~6胎母牛发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发病较多。我国高产乳牛群酮病的发病率约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瘦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分别对15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酮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头荷斯坦奶牛中检出4头亚临床酮病奶牛,发病率为26.7%;亚临床酮病奶牛平均血浆Leptin水平(0.73±0.75 ng/mL)极显著低于非酮病组(2.06±1.64 ng/mL);与非酮病奶牛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水平在产后8周内的动态变化呈低频率变化,而与产前数据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波幅变化明显大于非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揭示了酮病发生的潜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一类营养代谢病,多发生在奶牛产犊后的第1个泌乳月,尤其营养好、运动量少的舍饲高产奶牛易发。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会影响奶牛食欲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易导致本病。奶牛酮病会导致产奶量明显下降、发情延迟、配种率降低、产下的犊牛发病率和死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是奶牛养殖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病,主要以血酮、尿酮、乳酮症为特征,主要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不仅可导致奶牛泌乳量和乳品质下降,而且还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奶牛养殖产业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奶牛营养代谢病的比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天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群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