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1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放养约1 800尾,在封闭式循环水饲养系统饲养66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海带多糖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29.03%(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23.88%(P0.05),饲料系数降低15.20%(P0.05);试验组石斑鱼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96元,饲料成本降低了12.54%;试验组与对照组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和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其生长、体组成、消化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用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和80%的鱼粉,酶解豆粕替代6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SM0、SM20、SM40、SM60、SM80、HSM60)。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7.18±0.4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同对照组相比,豆粕替代20%和40%鱼粉对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SM60和SM80组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_(GR))、蛋白质效率(P_(ER))和摄食率(D_(FI))较SM0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_(CR))显著升高(P0.05)。(2)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豆粕替代量的增加而降低,SM0组显著高于各替代组(P0.05),SM40-8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M80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3)SM60和SM80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各豆粕替代组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SM0组(P0.05)。(4)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在SM40-80组显著降低(P0.05),SM20和SM40组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力显著升高(P0.05)。(5)与SM60组相比,HSM60组幼鱼WGR、SGR和DFI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AST和ALT活力显著升高(P0.05),FAS活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豆粕可替代40%的鱼粉而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更高的替代量会对幼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在相同的替代水平,幼鱼对酶解豆粕的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两种蛋白水平下添加虾蛋白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设计6种饲料,以440、480 g/kg两种饲料蛋白与0、10和20 g/kg 3种虾蛋白肽添加量配制。结果显示,相同蛋白水平下,石斑鱼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均随着虾蛋白肽水平的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10 g/kg虾蛋白肽组显著高于0、20 g/kg虾蛋白肽组;虾蛋白肽添加量相同时,480 g/kg饲料蛋白组显著高于440 g/kg饲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血清AST和ALT活力、肝脏CAT和T-AOC活力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类似。饵料系数、血糖含量和肝脏MDA含量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中添加虾蛋白肽均能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添加量过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虾蛋白肽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β-葡聚糖诱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免疫响应机制,为β-葡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00 mg/kg β-葡聚糖进行养殖试验,饲 养8周后采样分别进行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转录组测序和肠道菌群组成分析。【结果】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石斑鱼肠道微生态群落的影响,以红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高筋面粉和玉米淀粉为碳水化合物源,配制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和60%的等脂等能饲料,分别记为P35、P40、P45、P50、P55、P60组),投喂初始质量为(6.50±0.0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8周,试验结束时取其肠道组织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P50组前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P40、P45和P60组(P<0.05),而皱襞宽度则显著低于P35和P40组(P<0.05);P50组中肠和后肠隐窝深度均取到最小值,P50组各肠段肌层厚度均取到最大值;Illumina MiSeq测序显示,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Coverage指数)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5和P60组的Chao指数显著高于P40、P45和P50组(P<0.05);从门水平上看,各组优势菌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50组变形菌门含量最低且厚壁菌门含量最高;从属水平上看,红球菌属Rhodococcus、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各组优势菌落,P50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含量最高,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含量均有所下降。研究表明,摄食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肠道菌群丰富度和肠道组织形态,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不仅能有效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优化肠道升级,还有助于乳酸菌等有益菌属定植并减少致病菌含量。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为期63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比较网葙养殖点带石斑鱼对宠物级鸡肉粉(简称P-PBM)和一种畜禽蛋白混合物(由饲料级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按质量比65:20:15的比例混合而成,简称MM)的利用能力.设5组等蛋白(49%粗蛋白)、等能(19 MJ· kg-1总能)饲料:对照饲料中添加50.0%鱼粉,在其余4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5.0%、30.0%的P-PBM或13.9%、27.8%的MM替代对照饲料中鱼粉的30%、60%,每个饲料处理设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中放养30尾鱼[初始体质量(33.4土0.1)g],饲养实验持续10周.结果表明:通过添加P-PBM或MM将点带石斑鱼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20.0%对鱼摄食、增质量、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NRE)、磷储积效率(PRE)和鱼体组成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利用P-PBM部分替代鱼粉后鱼生长速度趋于加快,NRE和PRE趋于升高.本实验结果证实P-PBM是点带石斑鱼的优质饲料蛋白源,将其与鱼粉搭配使用可提高网箱养殖点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食物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配置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为0%(FM组)、10%(FSM10组)、15%(FSM20组)、20%(FSM30组)、25%(FSM40组),分别替代0%、10%、20%、30%、40%的鱼粉。初始体质量(19.83±0.33)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天饲喂2次(7:00和17:00),养殖75 d。结果显示:各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SM20和FSM30组的均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FSM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FM组,FSM4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全鱼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在FSM20组出现最大值;FSM组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FM组;各组之间的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FSM30和FSM40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低于15%(FSM20组)替代,FSM组与FM组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花鲈配合饲料中鱼粉与豆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不同比例的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配以小麦粉、淀粉、鱼油、混合无机盐与混合维生素等,配制成蛋白质含量为43%,鱼粉与豆粕的比例为[BF]1:0.00~1:1.79[BFQ]的6组配合饲料,并以小杂鱼为对照组饲料,喂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结果表明,花鲈的生长和消化率随着配合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增加而递减,但用豆粕鱼粉替代的比例在40%以下时并无显著差异.花鲈幼鱼适用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40%,鱼粉与豆粕的适宜比例为[BF]1:0.72~1:1.15[BFQ].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营养物质利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等氮等能饲料:鱼粉含量20%的正对照组、鱼粉含量15%的负对照组(豆粕等蛋白替代鱼粉)、在负对照饲料中分别添加微囊赖氨酸(500 mg/kg)、蛋氨酸(900 mg/kg)(达到正对照饲料一致水平),175 mg/kg蛋白酶,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和175 mg/kg蛋白酶,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96±0.02)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正对照组具有最大增重率和最低饲料系数,而负对照组的增重率最低,饲料系数最高;在负对照饲料中补充氨基酸、蛋白酶后,有提高增重率和降低饲料系数趋势(P0.05);同时补充氨基酸和蛋白酶后,虾体增重率提高11.5%,饲料系数降低0.18(P0.05),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沉积率、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全虾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虾体粗脂肪沉积率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含15%鱼粉的饲料中单独补充900 mg/kg微囊蛋氨酸、500 mg/kg微囊赖氨酸或175 mg/kg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改善不显著,联合添加微囊氨基酸和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虾体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花鲈配合饲料中鱼粉与豆粕适宜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不同比例的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配以小麦粉、淀粉、鱼油、混合无机盐与混合维生素等,配制成蛋白质含量为43%,鱼粉与豆粕的比例为1:0.00~1:1.79的6组配合饲料,并以小杂鱼为对照组饲料,喂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结果表明,花鲈的生长和消化率随着配合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增加而递减,但用豆粕鱼粉替代的比例在40%以下时并无显著差异。花鲈幼鱼适用配合饲料中鱼粉含量不应低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姜黄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姜黄在白羽肉鸡饲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8只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雄性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有5,10,15 g/kg姜黄的基础日粮。试验期共42 d,分别在肉鸡21日龄、42日龄称质量和屠宰采样,测定各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指数、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1~21日龄时,低、中、高各剂量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仅低剂量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时,仅低剂量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且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各剂量组肉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仅低、中剂量组肉鸡的胸肌率显著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低剂量组肉鸡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42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肉鸡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水平在21日龄和42日龄时均无显著变化(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姜黄对肉鸡肝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各组肉鸡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2日龄时,低、中、高各剂量组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仅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⑥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低、中剂量组肉鸡肝脏中Nrf2、HO-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仅Nrf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低剂量组肉鸡肝脏中Nrf2、HO-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仅HO-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基础日粮中添加5 g/kg姜黄能显著提高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 256.1、1 465.5、1 674.8 kJ/100 g.经过59 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长速度、净增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7%,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1.30~33.50 kJ/g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羽毛粉部分替代鱼粉外加角蛋白酶DP100(DP100)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配制7组饲料,Ⅰ组(对照组)以鱼粉为蛋白源(蛋白水平为317.9 g/kg),Ⅱ~Ⅶ组以羽毛粉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Ⅲ~Ⅶ组添加Ⅰ组相对短缺的4种必需氨基酸并分别添加0,100,200,300和400 mg/kg的DP100。用7组饲料分别饲喂异育银鲫83 d,试验结束后根据异育银鲫初始体质量、终末体质量(FBW)以及摄食量计算体质量增加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蛋白质效率(PER),并解剖取肝胰脏和肠道,测定其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Ⅱ和Ⅲ组异育银鲫FBW、BWG、SGR、FER、PER及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SOD、CAT、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添加DP100的各组中,Ⅳ组肠道SOD活力和肝胰脏CAT活力均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MD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余指标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除Ⅶ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Ⅰ组(P0.05)外,Ⅴ、Ⅵ和Ⅶ组各项指标均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羽毛粉替代10%鱼粉外加200~400 mg/kg DP100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机体抗氧化能力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 256.1、1 465.5、1 674.8 kJ/100 g.经过59 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长速度、净增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7%,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1.30~33.50 kJ/g蛋白.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以25%鱼粉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酶以及复合酶(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配置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以初始体重为(39.65±0.15)g的大口黑鲈为实验对象,进行了57d的养殖实验,每天饱食投喂2次。结果显示,角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复合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末体重、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P < 0.05);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和植酸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蛋白沉积率(P < 0.05);而植酸酶和复合酶的添加对脂肪沉积率的提升明显(P < 0.05);不同酶制剂的添加均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有改善作用:复合酶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角蛋白、纤维素酶和复合酶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性蛋白酶和对照组组(P < 0.05)。综上,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酶制剂,特别是角蛋白酶、纤维素酶或复合酶,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进而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