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L-34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34在健康斑马鱼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常量表达。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后,斑马鱼脾中IL-34表达在48和72 h均上调,肠中IL-34表达均显著升高(除LPS刺激24 h时IL-34表达下降外)。斑马鱼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后,肠中IL-34表达明显增加(3、9和24 h),而脾中IL-34的表达则受到抑制(6、9和72 h)。腹腔注射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后,脾(1、3、5和7 d)和肠(1和3 d)中IL-34表达也显著上调。体外分析结果显示,SVCV感染和LPS刺激增强ZF4细胞中IL-34的表达;LPS、IL-1β和I...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清除被感染的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斑马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刺激物、细菌和病毒病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nfα及其受体[tnf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member 1a]在肾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nfα和tnfrsf1a在斑马鱼各组织中均有常量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I:C)]能够调控肾脏和脾脏中tnfα和tnfrsf1a的表达。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斑马鱼后,tnfα在脾脏(48 h和72 h)和肾脏(72 h)中表达显著升高;tnfrsf1a在脾脏(48 h)表达水平也有显著上调。在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asiella tarda)的斑马鱼中,肾脏的tnfα表达显著增加,但在脾脏的表达则完全被抑制;tnfrsf1a基因在脾脏和肾脏(6 h和72 h)有明显上调。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斑马鱼后,tnfα和tnfrsf1a在感染早期表达量有显著升高;而且在感染1~7 d中,肾脏的tnfrsf1a始终维持高水平诱导表达。实验结果表明:tnfα和tnfrsf1a在鱼类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的分子特征以及在不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IL-22的响应情况,以斑点叉尾鮰为(Ictalurus punctatus)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该序列进行克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各组织分布以及不同诱导模式下IL-22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该序列CDS长度为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发现IL-22在鱼类进化中与脊椎动物保守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IL-22广泛分布在斑点叉尾鮰的10个组织中,表达量在后肠中最高,心脏中最低。Poly(I:C)、LPS、PHA、PMA刺激斑点叉尾鮰肾细胞24~48 h后,Poly(I:C)和LPS刺激下IL-22呈上调反应,PHA、PMA刺激下IL-22呈下调反应;细菌、病毒注射实验以及溴氰菊酯浸泡鱼体的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鳃、皮肤、后肠、脾脏、中肾和头肾组织中IL-22表达量整体上调。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刺激下不同组织中IL-22表达模式具差异性,该基因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4.
采用1 mg·kg~(-1)脂多糖(LPS)腹腔注射30 min后进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腹腔注射100、300mg·kg-1)干预,并在LPS注射3和6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探讨NAD~+干预对LPS诱导的C57BL/6雄性小鼠海马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诱导海马中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LPS注射3h后,NAD~+(100、300mg·kg~(-1))均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中IL-1βmRNA表达量的升高;LPS注射6h后,NAD+(100mg·kg~(-1))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中TNF-αmRNA表达量的升高。说明NAD+抑制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NAD+可用于由脑部炎症引起的脑疾病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外品种仔猪抗应激能力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外品种仔猪抗应激能力差异性。[方法]分别选用(12.6±0.7)kg的莱芜猪和大约克猪的断奶仔猪6头,从腹腔注射200μg/kg的脂多糖(LPS),于注射前1h和注射后2、4、7、10h分别采血测定血浆白介素-1β和皮质醇的含量,并建立免疫应激模型,监测免疫应激后莱芜猪和大约克猪仔猪2-10h内血浆IL-1β和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免疫应激下,大约克猪和莱芜猪之闻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品种差异性。LPS刺激后2h莱芜猪IL-1β的水平显著小于大约克猪,LPS刺激后的2、4和7h莱芜猪的皮质醇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结论]莱芜猪的抗免疫应激能力强于大约克猪。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miR-21在调节性B细胞诱导中的作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正常小鼠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B细胞中miR-21和IL-10的表达;体外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小鼠脾脏CD19~+B细胞,分别用脂多糖(LPS)和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刺激72 h后, qPCR检测miR-21和IL-10 mRNA水平。MiR-21抑制剂及对照瞬时转染B细胞,再用LPS和SEA体外刺激培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L-10~+B细胞比例,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和SEA体外刺激均能使小鼠脾脏B细胞中miR-21和IL-10表达水平显著增高。MiR-21-Inhibitor转染B细胞, SEA和LPS体外刺激后IL-10~+B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一研究提示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可通过诱导miR-21的表达产生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斑马鱼TLR21受体家族的作用。[方法]用各种纯组分刺激斑马鱼,研究斑马鱼TLR21受体家族(zTLR21.1、zTLR21.3、zTLR21.4)的表达量变化,推测它们的功能。[结果]zTLR21.1对于LTA刺激无反应,对于LPS、ployI:C和Glucan刺激都有上调反应。zTLR21.3和zTLR21.4对于LPS、LTA和ployI:C刺激均无反应,对于Glucan刺激有明显上调变化。[结论]zTLR21.1可能是一种能够识别大部分抗原的模式识别受体。zTLR21.3和zTLR21.4的功能很类似,可能都是酵母的特异识别受体。  相似文献   

8.
兔出血症病毒(RHDV)感染成年兔可以诱导兔体内产生强烈的炎性反应,是病毒感染后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揭示病毒感染机体后体内重要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RHDV感染后6、12、24、30、36 h兔外周血、肝脏和脾脏内病毒增殖情况以及IL-6、IL-10、TNF-α和IFN-γ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拷贝数在外周血、肝脏和脾脏内随着感染时间的变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外周血、肝脏和脾脏在病毒感染中,促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都明显上调。肝脏促炎性因子IL-6在30 h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在外周血和脾脏中则持续上调。抑炎因子IL-10随着炎性因子的上调也随之上升,但其表达水平只有较低程度的上调。IFN-γ相对表达水平在肝脏和脾脏有短暂的上调,在外周血中则持续下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内皮源IL-8对猪血管内皮细胞其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解析IL-8在内皮细胞中作用,利用siRNA干扰技术对猪血管内皮细胞(VEC)中IL-8基因进行沉默,于干扰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上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检测VEC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上,促炎因子IL-6和促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12h上调显著,且在4 h VEGF显著上调;ICAM-1和VCAM-1在4h显著上调,其中ICAM-1在48 h极显著下调,72 h又显著上调;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几个时间段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水平上,VEGF除48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CSF在4h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表明,内皮源IL-8变化可能影响VEC增殖、迁移以及对造血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在酯多糖(LPS)致炎的大鼠乳腺中,黏附因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分布的变化。取产后5 d乳房注射LPS致炎大鼠的乳腺组织,及LPS致伤的体外培养大鼠乳腺MVECs(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表明:LPS处理大鼠乳腺后4~24 h内,乳腺组织切片试验和体外培养大鼠乳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MammaryMicrovascular Enclothelial Cells,RMMVECs)试验中ICAM-1和IL-1β的表达逐渐增强,TNF-α在乳腺组织切片试验中6 h表达显著增强,之后则逐渐减弱。在体外培养RMMVECs中-α表达逐渐增强。表达部位主要在乳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IL-1β在腺泡腔中的白细胞中也有表达。由此可见,LPS处理大鼠乳腺后ICAM-1、TNF-α和IL-1β这三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乳腺炎症过程中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