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isela5为德国培育的甜樱桃矮化砧木,因其矮化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及与甜樱桃嫁接亲和力强等特点,在甜樱桃的矮化密植栽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其枝条发根能力较差、萌蘖少,用扦插及普通压条方法繁殖苗木较困难,所以当前生产上主要通过组织培养来繁育砧苗,但组织培养所需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单位或农户很难做到,且组培苗价格较高,限制了该砧木的大面积推广。为此我们于2003 年春从山东果树研究所引入 Gisela5砧木大苗 1 000 株,进行了促根压条快速繁育甜樱桃苗技术研究,苗木当年可达 1 m 高,每667 m2(亩)产苗10 000…  相似文献   

2.
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5号、6号扦插生根困难,只能通过组培繁育苗木.本试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用当年生吉塞拉组培苗嫩梢扦插于河沙、珍珠岩及河沙:珍珠岩:蛭石(1:1:1)混合基质中;吉塞拉6号嫩梢基部经500-1000mg/LIBA.ABT 1号和6号生根粉处理后扦插于混合基质中,生根率均达70%以上,单株生根均达3条以上,可用于吉塞拉砧木苗的规模生产,加快繁育速度,满足生产需要.这是吉塞拉无性系优良砧木苗繁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快速、准确的RT-PCR检测方法,以感染苹果锈果类病毒的田间苹果枝条为试材,对苹果锈果类病毒RT-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选择和优化,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对保定市曲阳县苹果园苗木及3~5年生母本树苹果锈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自行设计引物ASSVd QCxin3特异性最好,优化体系灵敏度达到能够检测3.75 ng新鲜样本中的病毒,可准确、灵敏检测苹果锈果类病毒田间样本;曲阳县苹果园48株苗木中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13株,带毒率为27.1%;18株母本树中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5株,带毒率为27.8%。  相似文献   

4.
扦插时期对甜樱桃矮化砧木吉塞拉嫩枝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甜樱桃三倍体无性系矮化砧木吉塞拉5号、吉塞拉6号的嫩枝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扦插时期对生根率、生根质量及成苗率的影响,证明大田生长条件下嫩枝扦插插穗的最佳取材时期为9月上中旬,生根率最高达到94%,平均每株生根条数最高可达9.7条,9月下旬、10月上旬扦插生根率低,苗木质量较差。本研究提高了育苗效率,降低了育苗成本,为吉塞拉5号、吉塞拉6号砧木的快速繁育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流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田间分离并鉴定樱桃茎腐病病原菌,探究病菌对不同品种樱桃叶片、新梢及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及病害的流行动态和流行条件,为病害的防治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烟台地区樱桃苗圃分离得到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菌株P1639,进行初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P1639对5个属和1个属间杂交种共17个樱桃品种的致病性,测定对‘先锋’的叶片、新生枝条和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连续4 a(年)对樱桃茎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分析病害流行动态及流行条件。【结果】从田间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P1639,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樱桃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确定了菌株P1639对‘黑珍珠’‘红灯’‘艳阳’‘先锋’‘明珠’‘拉宾斯’‘萨米脱’‘美早’‘桑提娜’‘晚丰’‘布鲁克斯’11个甜樱桃品种均致病,而对‘大青叶’‘马哈利’‘吉塞拉6号’‘ZY-1’‘东北山樱’和‘樱砧王’6个樱桃砧木品种均不致病;菌株P1639能够侵染‘先锋’樱桃叶片和当年的新生幼嫩枝条,不能侵染木质化枝条;樱桃茎腐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湿度密切相关,在7月多雨的年份容易大发生。【结论】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的病原菌对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而对中国樱桃(P.pseudocerasus)、马哈利樱桃(P.mahaleb)、山樱花(P.serrulata)、欧洲酸樱桃(P.cerasus)4个属及酸樱桃(P.cerasus)和灰毛叶樱桃(P.canescens)的杂交种‘ZY-1’均不致病;该病原菌能够侵染欧洲甜樱桃的叶片和当年生新梢,不能侵染木质化枝条;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湿度密切相关,大爆发于高温多雨年份的夏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梨树是受菌根影响的果树之一,试验筛选出对川梨侵染效应的最佳接种时期和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种子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分别在萌芽期、幼苗3叶期、5叶期和7叶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结果】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菌根的形成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量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0%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川梨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幼苗5叶期接种的菌根侵染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接种时期,为菌根化苗木繁育技术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在田间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ASSVd在组培条件下的传播方式,2012—2015年对河北省顺平南神南村3个果园进行持续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果园A、B、C的显症率分别从3.00%、19.35%和10.00%上升至10.00%、34.41%和22.00%,带毒率分别从11.00%、20.43%和14.00%上升至23.00%、37.63%和30.00%,带毒率和显症率都逐年增加,而且带毒率大于显症率,即有些带毒果树不显症。发病果树田间分布有明显的发病中心。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显症果树ASSVd vsiRNA reads数是带毒未显症reads数的4.08倍,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显症树ASSVd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带毒未显症树。以携带ASSVd的组培苗和无毒组培苗为试材,利用RT-PCR检测明确了ASSVd可通过伤口沾染带毒汁液、组培剪污染、含毒培养基、根系接触进行传播,其中根系接触传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较全面客观地掌握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种质的遗传资源现状。【方法】最近5a,我们对分布于我国12个省(市)66个县(市)106个乡镇的中国樱桃地方种质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主栽地重要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列表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实地调查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表明,中国樱桃地方种质适应性广,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多样化的生境,果实表型如颜色、形状和大小多样性丰富,大小介于0.95 cm/0.97 cm^1.92 cm/1.78 cm(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0%~34.00%,其丰产性普遍较高。但调查涉及的106个乡镇的中国樱桃种质,约73%都属于小面积栽培或零星分布,且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结论】基于现存分布现状和比较评价,提出了现存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利用和保护策略,对考察采集的471份资源叶样,进行硅胶干燥室内保存,通过嫁接和实生繁殖对约200份优良种质进行田间保存,目前已有117份嫁接苗和49份种质的实生苗存活,其具体保存信息也做了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探索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方法】以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于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4.168 pg·μL-1,可在叶片显症之前检测到该病毒。通过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明确了5月中下旬是防治该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关键时间节点。【结论】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快速准确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进行追踪检测。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开展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初步明确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明确了枣树叶片带毒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6月份检出率较低,7—8月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6月份,这与病害前期隐症、7月份叶片显症、8月份进入显症高峰期的田间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枣树花叶病毒A与枣树花叶和果实畸形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优化的山楂属植物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RT-PCR检测体系,获得以山楂组培苗为试材的高效ACLSV脱除方法。【方法】基于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解析的山楂属植物ACLSV基因组序列设计病毒检测引物,比较c DNA模板浓度、Taq DNA聚合酶种类及采样部位对病毒RT-PCR检测效果的影响。通过组培苗热处理和培养基中添加三氮唑核苷来脱除山楂植株中的ACLSV。【结果】基于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2个ACLSV山楂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筛选出适合于山楂属植物ACLSV的RT-PCR检测引物。建立了优化的山楂属植物ACLSV的RT-PCR检测体系。对80份山楂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其中有18个样本检测出ACLSV,带毒率为22.5%。比较了热处理(37℃、30d)、化学处理(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的三氮唑核苷,处理40 d)、热处理与化学处理结合方法(处理30 d)3种方法对山楂组培苗中ACLSV的脱除效率,表明热处理或热处理与化学处理结合的方法能够完全脱除山楂中的ACLSV,而单独化学处理的脱毒率不能达到100%。【结论】建立了优化的山楂属植物ACLSV的RT-PCR检测体系,表明组培苗热处理是脱除山楂植株中ACLS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苹果砧木杂种后代的生根能力、耐盐碱性和对苹果腐烂病的抗病性。【方法】以八棱海棠בM9’杂种后代为试材,在对2 a生实生苗田间黄化指数调查的同时,对杂种后代无性系绿枝扦插苗的生根移栽率、100 mmol·L-1Na Cl处理30 d后的盐害指数、p H 9.0的Na2CO3处理30 d后的碱害指数及落叶后1 a生枝离体接种苹果腐烂病菌后的抗病性进行了观测。【结果】生根移栽率100%的株系占49.63%。田间黄化指数、盐害指数及碱害指数均表现明显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9.17%、98.29%和74.95%。腐烂病感染度变异系数为27.26%。黄化指数观测中,供试的2 007株实生苗分离为高耐黄化、耐黄化、中等耐黄化、低耐黄化和不耐黄化5个等级,分别占群体的10.16%、17.44%、34.78%、21.62%和15.99%;耐盐性观测中,供试的762个株系分离为22.05%高耐盐、41.86%耐盐、25.85%中等耐盐、8.27%低耐盐和1.97%不耐盐;耐碱性观测中,供试的1 016个株系分离为37.60%高耐碱、29.72%耐碱、19.69%中等耐碱、9.74%低耐碱和3.25%不耐碱;黄化指数与盐害指数的相关系数r=-0.001,黄化指数与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r=0.056,盐害指数与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r=0.055。抗腐烂病观测中,供试的1 108株实生苗分离为8.66%抗腐烂病、51.53%中抗腐烂病、26.90%中感腐烂病和12.91%感腐烂病。【结论】杂种实生苗绿枝扦插生根移栽率在100%的株系占49.63%,后代生根能力强。杂种后代在耐盐性、耐碱性和耐田间黄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综合上述观测的5个性状的表型,筛选出抗病抗逆初选优系5个。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树莓种苗可解决根蘖分株、埋土压条和扦插繁殖,出现生育周期长、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品种退化、繁殖速度慢等缺点。驯化成活率是组织培养技术能否应用到生产上的关键。高成活率可提高组培苗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研究树莓组培苗的生根方式、苗高度、根系长度、苗叶片数及遮光率对驯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季2831根长为0~0.5 cm时将瓶苗移至驯化室开始驯化,长至组培苗株高2~3 cm,根系长度0.5 cm,2片叶时进行移栽;单季1132根长为0~1.0 cm时将瓶苗移至驯化室开始驯化,长至组培苗株高2~3 cm,根系长度0.5~1.0 cm,二三片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后遮光率20%~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苹果花叶病的病原。【方法】从北京、陕西(延安、渭南)、山东临沂共采集140份苹果叶片样品,其中表现花叶症状的111份,无症状的29份。选取一个带有苹果花叶病的样品和一个不带任何症状的样品进行s RNA(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和RT-PCR验证结果,对所有样品进行苹果花叶病毒、苹果茎沟病毒、苹果茎痘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5种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验证与田间调查均未发现苹果花叶病毒。其中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中:对带有花叶病样品所构建的s RNA文库中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同源的s RNA份数(194份)多于健康样品文库中同源的s RNA的份数(4份)。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在花叶病的样品中带毒率为90%,远高于不带症状样品的7%。【结论】因此,苹果花叶病毒可能不是引起苹果花叶病的唯一病毒病原,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可能会引起苹果花叶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苹果抗寒矮化砧木‘BP-176’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及其离体叶片不定梢再生技术体系,为工厂化生产优质苗木及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品种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苹果抗寒矮化砧木‘BP-176’的半木质化新梢为试材,建立初代无菌试管苗。以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试管苗继代生长及生根的影响。以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细胞分裂素种类和浓度及碳源对不定梢再生的影响。【结果】半木质化新梢在芽启动培养基上的腋芽萌发率达85%以上。在基本培养基MS和QL上,试管苗的增殖没有显著差异,但生长表现不同,QL培养基上的增殖苗表现出该品种田间生长的红色特征。当细胞分裂素为BA时,蔗糖比D-山梨醇易诱导出叶片不定梢;当细胞分裂素为TDZ并且浓度较高时,D-山梨醇比蔗糖易诱导出叶片不定梢。以添加3 mg·L-1BA和30 g·L-1蔗糖处理获得的不定梢再生率最高,为71.6%。生根诱导,基本培养基1/2MS比1/4MS有效,生长素IBA比NAA有利于提高生根率。【结论】苹果砧木‘BP-176’试管苗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BA和0.1 mg·L-1IBA的QL培养基;最佳不定梢再生培养基为:NM+3 mg·L-1BA+0.3 mg·L-1IBA+30 g·L-1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1IBA+20 g·L-1蔗糖,最高生根率为69.8%。  相似文献   

15.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葡萄扇叶病毒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蛋白A抗体夹心和异种动物抗体夹心两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直接检测葡萄叶片和试管苗中的葡萄扇叶病毒,使试验程序简化,灵敏度与双抗体夹心ELISA直接法相当或较高。检测结果表明,经检测的103样品,其中田间品种扇叶病毒带毒率高达74.3%,热处理试管苗为5.6%,国外引进的脱毒品种(系)也有17.7%带毒。  相似文献   

16.
<正>(续前)5苹果脱病毒技术据调查,我国栽培苹果中3种主要潜隐型病毒的感染株率达60%~100%。树体本身没有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到目前又没有特效药剂或其他有效方法治愈苹果病毒病,实现苹果无病毒栽培的有效途径只有栽培无病毒苗木。而繁育无病毒苹果苗首先必需有无病毒砧木和品种的原种母树。当前,获得无病毒原种母树的有效方法是应用脱病毒技术脱除树体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山核桃属种间嫁接亲和性进行探讨分析,为嫁接砧穗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薄壳山核桃、湖南山核桃2 a(年)生实生苗为砧木,分别与山核桃、薄壳山核桃、湖南山核桃当年生优良穗条嫁接,形成9个砧穗组合,通过萌芽率、成活率、生长指标、光响应曲线和荧光参数等指标综合评价嫁接亲和性。【结果】(1)以湖南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为砧木时,接穗萌芽率最高,分别为80.26%和78.52%,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嫁接山核桃萌芽率提高了12%。(2)从嫁接苗的生长量来看,薄壳山核桃不宜嫁接在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砧木上;而当以薄壳山核桃为砧木时,能促进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的生长;湖南山核桃为砧木,能促进山核桃接穗粗度增加。(3)从光合指标来看,以薄壳山核桃为砧木的Amax显著高于以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苗木。LSP以薄壳山核桃为砧木时最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LSP较高的叶片不易光抑制,湖南山核桃嫁接在山核桃上能增强叶片的LSP,增强其抗光抑制能力。(4)薄壳山核桃为砧木、薄壳山核桃为接穗的嫁接苗栅栏组织最厚(145.665μm),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最高,也相应的使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接穗的嫁接苗栅栏组织变厚。【结论】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亲和性良好,以薄壳山核桃为砧木分别嫁接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亲和性好,但分别以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为砧木嫁接薄壳山核桃的亲和性差。  相似文献   

18.
2013~2014年连续两年对我国番茄主产区烟粉虱携带番茄褪绿病毒(To CV)的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2013年全国采集的16个地区烟粉虱样本中,山西运城、山西太原、山东商河、陕西杨凌、北京海淀5个地区烟粉虱携带To CV,烟粉虱样品携带To CV的带毒率均低于20%;在2014年全国采集的17个地区烟粉虱样本中,北京海淀、浙江杭州、山东商河、山西运城、陕西杨凌、内蒙古等6个地区的烟粉虱携带To CV,且除北京外带毒率均大于50%。山西、陕西、浙江、内蒙古地区To CV的发生均为首次报道,且2014年烟粉虱田间种群带毒率明显高于2013年。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快速扩散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和疏勒县厚皮甜瓜主产区随机采集了7科13种杂草的47份鲜样,采用RT-PCR法检测杂草带毒情况,分析杂草带毒率及病毒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不同种类杂草上的WMV、CMV、ZYMV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伽师县WMV、CMV、ZYMV的检出率分别为5.77%、1.43%、32.19%,而疏勒县分别为17.14%、2.86%、7.14%;大部分杂草都携带病毒。杂草上的WMV、CMV和ZYMV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全面客观地掌握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种质的遗传资源现状。【方法】最近5a,我们对分布于我国12个省(市)66个县(市)106个乡镇的中国樱桃地方种质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主栽地重要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列表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实地调查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表明,中国樱桃地方种质适应性广,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多样化的生境,果实表型如颜色、形状和大小多样性丰富,大小介于0.95 cm/0.97 cm~1.92 cm/1.78 cm(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0%~34.00%,其丰产性普遍较高。但调查涉及的106个乡镇的中国樱桃种质,约73%都属于小面积栽培或零星分布,且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结论】基于现存分布现状和比较评价,提出了现存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利用和保护策略,对考察采集的471份资源叶样,进行硅胶干燥室内保存,通过嫁接和实生繁殖对约200份优良种质进行田间保存,目前已有117份嫁接苗和49份种质的实生苗存活,其具体保存信息也做了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