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陇南市武都区冬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深耕整地、施足基肥、选用良种、播前催芽、播种方法、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销售等内容,以期为武都区冬播马铃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在陇南市武都区城郊乡渭子沟村推广马铃薯冬播双膜栽培技术以来,示范平均产量达22.5 t/hm2、产值5.25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6年陇南市政府把马铃薯冬播双膜栽培确定为21个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已在境内白龙江、白水江、北峪河流域及徽成盆地大面积推广.我们根据开展该项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了陇南马铃薯冬播双膜栽培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陇南市武都区积极推广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当地脱毒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毒马铃薯种植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促进当地脱毒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探讨了脱毒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及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4.
冬播马铃薯作为武都区主要支柱产业和一项增产增收的新型实用技术,是该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冬季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文章介绍了陇南市武都区冬播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有较大差异,不能照搬普通玉米的栽培技术。本文结合陇南市武都区自然条件与当地生产实践,对鲜食玉米在武都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都区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产实践,从环境条件、土壤条件、灌溉用水条件、种子处理、播种、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陇南市武都区春甘蓝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近几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陇南市武都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促进全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陇南市武都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区位优势、主要技术措施、发展障碍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相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CLRMIS的陇南市武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陇南市武都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CLRMIS)和ARCGIS10.2,基于层次模型分析和隶属函数模型上,进行了武都区马铃薯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下研究区马铃薯适宜性分为三个等级,高度适宜等级面积39 514.59 hm~2,占耕地面积的25.04%,适宜等级面积82 383.55 hm~2,占耕地面积52.2%,勉强适宜等级面积35 916.91 hm~2,占耕地面积22.76%。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陇南市武都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如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公益性水利工程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陇南市武都区小型水利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总结以滕州为代表的马铃薯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要点,为同类产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以滕州市的秋马铃薯生产为研究对象,对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覆膜、施肥、浇水、秋延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结果】 本文所总结的技术要点,可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劳动力投入有,全面提高二季作区绿色食品秋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效益,适宜在同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秋马铃薯受生长期影响,较春马铃薯生产一直存在虫害重、产量低及品质、效益差等问题,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秋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在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罗寨村进行冬播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荷兰15号、早大白、LK-99、费乌瑞它丰产性好,田间抗逆性强,适宜在武都区推广。荷兰1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3个品种上市早,效益高;LK-99虽比荷兰15号、早大白、费乌瑞它3个品种迟10~15 d上市,但产量高,在武都区可以实现阶梯式上市供应。对上述4个品种建议在当地及同类型地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陇南市武都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意义,并针对武都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武都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土壤类型复杂,存在化肥农药施入过量,有机质含量不足等问题。本文介绍了陇南市武都区耕地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由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项目确定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课题,引进了"6613号、1166号、58号、25号、76号、7号"等羊肚菌优质菌种在武都区鱼龙镇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全力推动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陇南市武都区林业局以精准扶贫为载体,以产业扶贫行动为契机,抢抓有利时机,抽调油橄榄产业办及研发中心技术骨干组织开展春季油橄榄高接换优工作。自开春以来,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区油橄榄研究开发中心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队,坚持以技能、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村入户,对广大群众进行培训。严格选择适宜武都区生长的佛奥、莱星、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灌溉现状、发展规划及油橄榄在推动地方发展及农民增收中的重要性,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武都区油橄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陇南市武都区山区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促进武都区山区蔬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为切入点,对陇南市武都区花椒林地修复前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变化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经微生态制剂修复后,陇南市武都区花椒林地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获67.29亿元的提升,涨幅为243.7%,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陇南市武都区大风时空演变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1971—2010年大风资料分析得出:武都区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4—8月出现频数最多,占总次数的80%,20世纪70—80年代为大风多发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大风可造成林木和作物的倒伏、断枝、落花落果等,造成设施农业的破坏,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该文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陇南市武都区大风危险性等级和风险等级白龙江河谷最高,其余各地由低到高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