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樱桃红了     
爷爷退休后住在昆嵛山深处的老家,爸爸几次请爷爷回城里享清福,爷爷都婉言谢绝了,说是离不开他的小驴车和叔叔几块巴掌大的薄地。  相似文献   

2.
“樱桃,卖樱桃……”路边传来小贩热情的叫卖声。樱桃红了么?我走上前一看,哇,红彤彤的樱桃一颗颗乖乖地躺在竹篮里,有几颗还沾着露珠,在阳光映射下晶莹闪亮,透射出钻石般的光泽。我突然想起外婆来。  相似文献   

3.
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南宋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词里,人们品味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在古人淡淡的落寞里,我们一边赏着芭蕉,一边吃着樱桃,唇齿沉醉,心动神怡,甚为惬意。这个季节,是家乡樱桃成熟的时候。穿行于郁郁葱葱的樱桃园里,树树樱桃点缀在繁密的绿叶间,像灯笼,像玛瑙,像宝石,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闪着金光,娇艳欲滴,让人不由得满心欢喜。清风袭来,芳香弥漫,轻轻摘下一颗  相似文献   

4.
樱桃红颈天牛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落叶乔木。株高可达8m。嫩枝无毛或微被毛。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6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柄长0.8~1.5cm,有短柔毛,  相似文献   

5.
又逢一年春暖时,紫溪山的樱桃红了。古时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春游一景,而今有"樱桃渐欲迷人眼,春风和煦游人欢"的紫溪山盛景。省级自然保护区紫溪山地理环境独特、光照条件适宜,所产的樱桃个大、味甜,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6.
林盛 《中国林业》2009,(1):27-27
驱车穿行在“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绿竹之乡”福建省尤溪县绿意葱茏的竹山中,蓝天、白云、青山、绿竹,相互辉映,绘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竹乡画卷,宛如荡漾于竹海里。沿路上,不时见到了一部部、一辆辆满载着挺直粗大毛竹的拖拉机、农用车,正在忙碌运竹;在竹制品厂,一捆捆、一箱箱已包装整齐的竹制产品正准备外运,销往省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春天到了,备受寒冬摧残的万物,褪去疲倦.开始苏醒。春风初度,一切都是那慵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朦胧的眼睛。天空碧蓝,大地嫩绿,江河流水笑意盈盈。那晨曦中的田野.尽管“草色遥看近却无”,却依然能听到它们拔节的声音。早春的二月.几杆太阳就把大地撩拨得闹腾.  相似文献   

8.
历经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成功,全社会对林业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以及林业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日益完善,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为破解如何使生态受保护、林业促发展、群众得实惠的难题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9.
甘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多年来,全省共有2.72亿人次履行植树义务,栽树14.9亿株,折合绿化面积4889万亩;年均植树6400万株,人均5.3株,超过了全国人大规定的适龄公民每年植树3至5株的量化标准。不仅如此,在各级党政军领导重视、倡导和绿化部门的精心组织下,甘肃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内涵更为丰富,一个人人参与造林,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在千里陇原遍地开花。义务植树建基地在甘肃,城镇每年有460万人参加造林绿化,农村有1364万人参加义务植树。目前,甘肃省、市、县、乡四级领导办义务植树点9296个,完成植树造林823.4万亩。工、…  相似文献   

10.
“樱桃村”不是真实地名,而是人们给成县小川镇下峡行政村取的美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下峡村由于“左”的干扰,樱桃树几乎砍光,“樱桃村”空有虚名。2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名符其实的“樱桃村”了。每当盛夏季节,全村211户农家的房前屋后、场边院边...  相似文献   

11.
一棵小苗,可以种出一片绿荫;一片荫凉,可以带给一村人和睦的亲情,无数人清爽的时光,几代人童年的记忆。植树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在涡阳大地早已深入人心。数字显示,截至"十五"  相似文献   

12.
一棵小苗,可以种出一片绿荫;一片荫凉,可以带给一村人和睦的亲情,无数人清爽的时光,几代人童年的记忆。植树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工作,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在涡阳大地早已深入人心。数字显示,截至"十五"  相似文献   

13.
周碧联 《湖南林业》2013,(Z1):35-36
秋来送爽,林木葱茏。三湘大地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林业与生态》杂志迎来60华诞。翻开历史的书页,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60年,虽只是历史长河一瞬,却蕴含着厅领导的重视与关心;蕴含着杂志社历届拓荒者、耕耘者、服务者的心血和汗水。在已出版的近700期(含增刊刊物中,无不显露出他们茁壮的浇灌身影。饮水思源,我对他们尤为敬重和感激。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开创性的贡献和倾情关注,就没有《林业与生态》的今天。60年前的今天,第一代编辑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发展林业方针政策,普及营造林科技知识的重任,凭着两支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