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密度调整与树形改造相结合 果园密度调整应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砧穗组合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果园密度可参照以下标准:普通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22~28株,株行距为4~5 m×6m;普通品种/矮砧或短枝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45~67株,株行距为2.5~3.0 m×4~5 m.对密度过大的果园,可根据要求确定永久株(涂红漆标识),其他当作临时株处理,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按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的原则,影响一点去一点,直至彻底间伐.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省力化是栽培技术创新的永恒目标,苹果矮砧密植代替苹果乔砧密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总结了苹果矮化自根砧园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可用于苹果矮化自根砧果园建园及栽后全程管理。1苗木栽植1.1株行距及嫁接口建园株行距一般为1~1.2 m×3.5~4 m,每亩栽植138~190株。  相似文献   

3.
1985年我镇发展密植乔化、矮化、半矮化苹果园 2000亩,栽植方式有:株行距 1×2.5m、1×3m、1.5×3m、2×3m,亩栽111~266株。栽植品种有新红星、好矮生,占60%,矮化中间砧红富士占15%,矮化中间砧乔纳金、王林占15%,金矮生占 15%。乔砧密植方式:2×4m、2×3m,品种有长富 2号、乔纳金、王林,新红星  相似文献   

4.
乌盟果树矮化栽培起步较晚,基本处于摸索阶段.其中商都县搞得最早,1990~1992年连续3年建矮化园5处,总面积为16.6hm2,株行距为2m×4m的10hm2,株行距为1.5m×4m的6.6hm2.由于乌盟地处高寒干旱地区,试验品种以当地的当家品种金红(即123,以GM256为矮化中间砧)为主.  相似文献   

5.
1富士苹果的定植密度 短砧+短枝型,密度1.5~2m×2~3.5m每667m^2栽22~100株,短砧或短枝型,密度2~3m×4m每667m^2栽56~83株,乔砧密度3~3m×4~6m每667m^2栽28~56株。栽培方式:长方形栽植(即行距与株距相差2m左右)较好,通风透光好,果实着色艳丽,品质优,便于管理,适于机械化作业,南北行向较好。  相似文献   

6.
苹果老品种树高接改换优良品种,投资少、见效快.因结果树树体结构己定,改接时可维持基本骨架,乔化树改接乔化优良品种,如烟富3号、烟富8号、美国8号等;矮化中间砧或短枝型品种可采取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隔一改一,分出临时株和永久株,改接永久株,保留临时株结果,后期对临时株逐渐缩剪至间伐.二是全部改接新品种.密度大的园片,选用优良短枝型品种如烟富6号等,树体改造成纺锤形;1~3年生未成形幼树,大株行距(3 ×4m或4×5m)的乔砧树,在中干或主枝部位改接乔化型优良品种,培养为小冠疏层形或纺锤形;大行距(3 ~5m)小株距(1~2m)的矮化中间砧或短枝形树,改接乔化或短枝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立乔砧红富士苹果园合理的群体结构,探讨群体结构对光照分布的影响,对临城县赵庄乡南沟村不同栽植密度、树形为改良纺锤形的盛果期乔砧红富士苹果园的群体结构以及树体不同部位的光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株行距2m×3m、3m×4m、3m×5m的郁闭度分别为0.88、0.70和0.58;行间近地面相对光照强度分别为0.94、0.46和0.13;行间地面向上0.5m处相对光照强度随株行距加大而加大,其值分别为0.12、0.40、0.95;行间地面向上1.0m、1.5m、2.0m不同株行距的相对光照强度除株行距2m×3m的果园的行间地面向上1.0m处为0.17外,其他都在0.76以上。每666.7m2总枝量、树高、叶面积系数以株行距2m×3m的为最大,分别为345 210根、3.23m和3.4;株行距3m×5m的为最小,分别为139 920根、2.81m、2.6;株行距2m×3m、3m×4m、3m×5m行内地面向上1.5m、2.0m处的相对光照强度均在0.49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化矮化密植果园,应是良种、良苗、良法的集成。果品生产要符合市场需要,建立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供销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对建园高度重视。苹果的栽培密度一般为:乔砧上接普通品种,株行距宜4米×5米至4米×6米,每亩33~28株;半矮化砧(M7,MM106)上接普通型品种,或乔砧上接短枝型品种,株行距宜3米×4米~4米×4米,每亩56~42株;矮化砧(M26,M9)上接普通型品  相似文献   

9.
蒋波 《河北果树》2014,(1):12-13
我县苹果园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初栽植的乔砧密植园,栽植株行距为3m×4m或3m×5m,树龄10年左右,存在着树形紊乱,群体严重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光照不良,品质下降等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2003年我县引进了北京中日友好观光园苹果高光效改形修剪技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渤海湾地区乔砧密植苹果园整形修剪技术,显著提高了苹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2011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年根1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7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 m×3 m、1.5 m×3 m、2 m×3 m、0.75 m×4 m、1 m×4 m、1.25 m×4 m和1.5 m×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2年,连续7年调查7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7年1 m×3 m和0.75 m×4 m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140万条·hm-2,第8年均超过140万条·hm~(-2)。栽植前期(第2~4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5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3年(第6~8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3 m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1.5 m×4 m(63.87%)、1.25 m×4 m(61.44%)、2 m×3 m(61.27%)、1 m×4 m(59.19%)、0.75 m×4 m(55.79%)、1.5 m×3 m(53.67%)和1 m×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3 m行距。比较前5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4 m和1 m×3 m的最高。综合稳产3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200 g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4 m行距和2 m×3 m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4 m行距,1~1.25 m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报刊摘引     
“大改形”果园科学应用环剥技术1)利用环剥间伐临时植株对于乔砧果园来说,栽植株行距小于3m×4m的,必须进行隔株间伐。但对已确定的临时性植株,先不要急于间伐,可于6月上中旬采取主干重环剥的方法处理,既能保持第2年丰产,又能有效控制临时性植株的生长势,给永久性植株预留充足  相似文献   

12.
在大棚内以"白天鹅"厚皮甜瓜为材料,采用立式栽培、行距与株距2因子裂区设计,进行了不同栽植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株行距,既保证了厚皮甜瓜产量,又提高了果肉厚度和中心糖含量,有利于厚皮甜瓜品质的提高,而在相同行距下过分加大株距的效果不明显,以株行距0.6m×1.0m,每667m2栽植1110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新品种‘北冰红’、品系‘2001-1-135'和‘98-8-165’为试材,研究了株距0.5、0.75、1.0、1.5m,行距2.5、3.0m,不同株行距和架式组合试验对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篱架株行距(0.5~0.75)m×2.5m和小棚架0.5m×3.0m,建园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植株感霜霉病害较重,导致第2年植株萌芽率和坐果率低而大幅度减产.小棚架株行距1.0m×3.0m单株保留2个主蔓和1.5m×3.0m单株保留3个主蔓,分别需5a和6a进入盛果期,表现植株感染霜霉病轻、坐果率、果实含糖高、产量低.株行距0.75 m×3.0m单株保留1个主蔓的小棚架,始花期早,4a生树可进入盛果期,表现产量最高,果实品质好,1.0m×2.5m单株保留2个主蔓的篱架产量较高,这2种架式和株行距表现试验当年和试验第2年稳产.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新品种‘北冰红’、品系‘2001-1-135'和‘98-8-165'建园适宜的株行距和架式是:0.75m×3.0m的小棚架和1.0m×2.5m的篱架.  相似文献   

14.
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是普通砧木(如八棱海棠等)与品种组合后,采用1~2 m×3~4 m的株行距进行定植的栽培方式,采用的树形有高纺锤形、自由纺锤形或改良纺锤形。这种栽培结果早,果实品质好,一般3年见果,5年丰产,产量稳定在3000kg/666.7m~2左右,优质果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黄金"梨为供试树种,采用纺锤形试验树形,以疏散分层形为对照,在黄棕壤上采取3种株行距(2.0m×3.0m、2.5m×4.0m、3.0m×4.0m)和对照(4.0m×5.0m),对比了不同栽植密度对"黄金"梨栽培性状、丰产优质性能和等级评价的影响,以期找到"黄金"梨适宜的栽培密度,为实现其优质丰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株行距2.5m×4.0m和3.0m×4.0m是"黄金"梨生产适宜推广的栽培密度,管理技术相对简单易行、省工省力,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着力解决枣生产模式混乱、生产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探索标准化枣生产栽培模式.[方法]通过改造传统栽培模式来创建新模式,其中M1、M2、M3模式树形分别为篱壁形、主干形和"Y"形,其株行距均为1.0m×4.5m,CK树形为小冠疏层形,株行距为1.0 m×1.5 m,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隶属函数综合评...  相似文献   

17.
2011 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 年根 1 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 7 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 1 m × 3 m、1.5 m × 3 m、2 m × 3 m、0.75 m × 4 m、1 m × 4 m、1.25 m × 4 m 和 1.5 m × 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 2 年,连续 7 年调查 7 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 7 年 1 m × 3 m 和 0.75 m × 4 m 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 140 万条 · hm-2,第 8 年均超过 140 万条 · hm-2。栽植前期(第 2 ~ 4 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 5 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 3 年(第 6 ~ 8 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 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 3 m 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 1.5 m × 4 m(63.87%)、1.25 m × 4 m(61.44%)、2 m × 3 m(61.27%)、1 m × 4 m(59.19%)、0.75 m × 4 m(55.79%)、1.5 m × 3 m(53.67%)和 1 m × 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 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 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 3 m 行距。比较前 5 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 4 m 和 1 m × 3 m 的最高。综合稳产 3 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 200 g 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 4 m 行距和 2 m × 3 m 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 4 m 行距,1 ~ 1.25 m 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正>1合理密植株行距以4 m×5 m或4 m×6 m为宜。栽植时株行距为4 m×2.5~3 m时,对临时行采取特别的修剪管理措施,促其早结果,当影响永久株生长后,清理临时行,使株行距变为4 m×5~6 m。2土肥水管理2.1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2.1.1扩穴施基肥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沿树冠外缘向外挖宽0.5 m、深0.5~0.6 cm、长1~1.5 m的沟,沟底填入15~20 cm厚的作物秸秆,回填时混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9.
<正>以山葡萄新品种雪兰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株行距和架式〔篱架为(0.5~1.0)m×2.5m,主蔓1~2个;小棚架为(0.5~1.5)m×3.0m,主蔓1~3个〕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造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雪兰红建园适宜的株行距、架式及留主蔓量分别为:篱架,株行距1.0m×2.0m,单株留主蔓1个;小棚架,株行距  相似文献   

20.
平原良种核桃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建园1.1合理密植,品种配置一般栽植株行距4 m×5 m或4 m×6 m。为提高早期单位面积产量,也可实行计划性密植,初植株行距4 m×2.5 m或4 m×3 m。5~6年后隔行去行,株行距变为4 m×5 m或4 m×6 m。为便于授粉和采收,要栽植不同品种,品种间按行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