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甜菜连作土壤对甜菜幼苗生长影响及其化感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甜菜化感物质成分,减轻甜菜连作带来的副作用,设置休闲土、连作一年的重茬土2个处理组,探究不同土壤对甜菜幼苗发芽率、染病率以及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初步筛选了2种土壤中差异显著(P<0.05)的化合物。结果表明:与休闲土相比,重茬土种植的甜菜幼苗发芽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是幼苗感染立枯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且达到显著水平。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方面,休闲土种植和重茬土种植差异显著,但茎粗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质谱联用技术,得出15种疑似的甜菜化感物质。甜菜连作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成分会对甜菜幼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筛选和鉴定疑似化感物质成分,对缓解甜菜连作障碍、提高甜菜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威  李国龙  李智  曹阳  张少英 《作物杂志》2019,35(4):100-49
全覆膜具有增温、保墒和压草的作用,是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的有效措施。为探索旱作甜菜在全覆膜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施氮量和密度不同组合处理对全覆膜旱作甜菜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旱作甜菜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全覆膜条件下施氮水平和密度对旱作甜菜光合特性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适宜的施氮量和密度配置有利于甜菜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以及块根产量的提高,SPAD值、叶面积指数、Pn、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在甜菜块根糖分增长期,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分别维持在53.8和4.5时,旱作甜菜产量最大;通过二项式回归分析建立密度和施氮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全覆膜旱作甜菜高产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28.8kg/hm 2。  相似文献   

3.
针对冀西北高原区气候寒冷多风、早春温度极不稳定、甜菜育苗晚、秧苗质量差、移栽甜菜产量和含糖量低等问题,利用冀中平原区丰富的热量资源进行甜菜异地育苗,而后移栽坝上生产的“南苗北植”方式,与当地育苗的甜菜进行比较,探讨南苗北植技术对甜菜生长、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苗北植甜菜在绿叶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径、产量和产糖量比当地育苗甜菜分别增加了55.6%~75.0%、29.1%~44.2%、9.6%~10.8%、17.1%~19.2%和19.2%~24.0%,效果显著,呈现南苗大于北苗、早栽大于晚栽特征。南苗北植甜菜的氮、磷、钾养分生物学效率高于北苗。“南苗北植”提高了甜菜在冀西北寒旱区的品质与生产力;北苗南育成为甜菜秧苗产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甜菜生产已普遍使用甜菜单粒种.随着我国甜菜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甜菜单粒种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单粒种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加工和甜菜生产机械化,而且可以通过精量点播技术,减少用种量,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但单粒种种株以单枝型居多,侧枝不发达,使种子产量不高,常徘徊在 50~ 80kg/667m2,导致我国单粒种子面积仅占小部分.为此,我所在近三年内对甜菜单粒种制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通过试验及大田生产示范,使单粒种产量达到了 150kg/667m2,有效地提高了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原生动物新物种肾形肾形虫(Colpoda reniformis)对甜菜幼苗的光合特征的干预情况以及对甜菜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采取液体培养方法,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育种品系701为试材,设置接种与未接种肾形肾形虫两个处理,通过生理指标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来评价肾形肾形虫干预下甜菜幼苗基础表型特征以及光合特性。与未接种肾形肾形虫的处理相比,接种肾形肾形虫后,甜菜幼苗的表型特征及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植株的总株高、叶面积、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4.14%、15.49%、20.09%、10.0%和33.3%。另外,接种肾形肾形虫后甜菜叶片的Pn、Gs、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43.91%、40.56%、31.58%、31.82%、31.72%。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增加23.52%。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积累量的地上和地下分别增加6.3%、8.8%和5.3%、19.7%。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特性的指标、氮效率以及植株的叶面积在甜菜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肾形肾形虫可以干预甜菜幼苗的生长发育,通过增加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来提高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氮效率,最终促进甜菜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甜菜萌发—幼苗期不同阶段耐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甜菜萌发—幼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耐盐能力,采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下,甜菜种子的发芽率、子叶期和第3对真叶期甜菜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萌发期进行NaCl胁迫,低、高浓度处理(140、280 mmol/L)甜菜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75%、22%;随着NaCl浓度提高,甜菜种子发芽时间逐渐延长,发芽率显著降低。子叶期和3对真叶期幼苗均未由于胁迫致死,子叶期幼苗根系、叶片、叶柄以及整株生物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都较对照明显降低,子叶期细胞膜的伤害率增大;3对真叶期幼苗只在高浓度NaCl处理下生物量、叶面积有所降低。因此,在萌发期进行NaCl胁迫,甜菜生长受到胁迫影响最大,子叶期胁迫影响次之,3对真叶期胁迫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甜菜库源关系改变后叶面指数、地上干重、地下干重的变化,以了解甜菜不同移栽期对库源关系改变的影响,确定甜菜移栽的最佳时期。以‘KWS6167’为试材,采用同一育苗期育苗,不同时期移栽,共设4个处理,A: 4月26日移栽;B:5月1日移栽;C:5月6日移栽;D:5月11日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不同,且同一叶面积指数不同处理持续的时间不一样。地上部干物质重各处理表现不一致,A、B、C三个处理是单峰线变化趋势,D处理是上升趋势,各处理地上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是正相关关系。6月10日-8月10日,地下干物质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地下干物质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8月10日-10月7日,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地下干物质则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减小而增加,地下干物质重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膜甜菜机械穴播技术是我团甜菜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了田间用工,同时节约了种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1996~1999年引进、改制、试验、推广膜上穴播甜菜453.5hm2, 667m2(旧制1亩,下同)增加产量723.5kg,667m2增加经济效益246.11元.该项成果2000年度获农九师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蔡葆  吴友芳 《作物学报》1964,3(3):247-258
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试验,证明夏甜菜采种是我国甜菜种子生产的良好途径。夏甜菜第一年生长过程受到外界条件的良好影响,明显的提高了母根质量和提高母根繁殖系数。至第二年采种时,不仅能提高种子的质量,而且通过适当密植能显著提高种子产量。适期播种保证夏甜菜有足够的生育期,并通过精细整地做好春季保墒工作,采用优良栽植技术,是保证夏甜菜母根和种株全苗高产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钾钠元素在甜菜生产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品种‘ST13092’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3个K+水平(0.03、1.5和3 mmol/L)和3个Na+水平(0、1.5和3 mmol/L),同时K+和Na+相互作用,共9个处理。培养3周后测定不同钾钠水平对甜菜幼苗叶片干重、叶面积、水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Na+和K+含量、N、P、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增加K+供应水平和Na+供应水平,甜菜幼苗叶片的干重、叶面积、水势、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均显著增加,而叶绿素a、叶绿素b、N、P及有机酸含量降低;在K+和Na+均为3 mmol/L时,甜菜幼苗叶片的水势、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以及Na+和K+含量达到最大,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以及N、P含量达到最小。钾、钠及其交互作用不仅直接增加叶片的叶片水势和叶面积、促进光合作用,还可以增加钾钠离子的渗透调节作用,减少了有机渗透调节的作用,进而间接提高光合产物的利用率,促进幼苗生长,调节植株N、P含量。  相似文献   

11.
定量施肥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定量施肥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在甜菜生育时期叶片、叶柄和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规律,而块根干物质积累呈一直增加的趋势;叶片干物质分配比率呈下降趋势,而块根干物质分配比率呈上升趋势。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明显促进甜菜块根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的3个处理平均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为110.93g/株,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长32.33g/株。氮、磷、钾全施的10个处理平均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则为134.49g/株,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长55.89g/株。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AD仪进行甜菜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甜菜大田栽培及生产过程中氮素的营养状态,以便及时补充氮素亏缺,使用SPAD-502仪(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测定了甜菜叶片不同叶位和叶序的SPAD值,发现SPAD值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性,建立了基于SPAD值的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试验设计了室内盆栽及田间试验,对不同基因型、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叶片不同叶位叶序的SPAD值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SPAD值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菜叶片SPAD值在不同叶位及叶序上有差异,其中叶片尖部SPAD最大值出现的次数与叶片侧缘部和叶片基部相比较有较明显优势,施氮及不施氮处理均达到50%以上;4~6片真叶期后最高叶片SPAD值与测得的同株叶片的SPAD值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最高叶片的叶片尖部可作为甜菜叶片SPAD值的最适测定部位;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叶片SPAD值;不同品种间叶片SPAD值也有差异;SPAD值与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全氮含量分别建立线性方程,拟合后发现叶片SPAD值和总叶绿素含量之间为极显著相关,与植株含氮量之间为相关性显著。因此,利用叶片SPAD值可实时监测甜菜生长与光合效应,进行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NaCl胁迫对甜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堽  於丽华  赵慧杰  刘钰  耿贵 《作物杂志》2021,37(4):99-651
为了解NaCl胁迫对甜菜幼苗不同阶段的危害差异,对甜菜生长至子叶期、一对真叶期和三对真叶期均进行3(CK)、140(LS)和280mmol/L Na+(HS)处理,处理后分别测定甜菜幼苗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甜菜幼苗植株干重与CK相比显著下降,且子叶期变化幅度较真叶期明显;随NaCl浓度增加,甜菜幼苗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同时也发现子叶期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真叶期;随着NaCl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子叶期比真叶期下降幅度大。此外,NaCl胁迫导致甜菜幼苗的Hill反应和RuBPCase活力下降。同时发现在LS处理后PEPC活性显著升高,在三对真叶期增幅最大,但在HS处理后PEPC活性有一定程度下降。因此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甜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甜菜苗龄的增加,幼苗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104份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104份甜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47%~63.05%;根头大小与根肉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苗期生长势与幼苗百株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根头大小与根沟深浅呈显著负相关,与幼苗百株重、苗期生长势、叶缘形三者均呈显著正相关。选取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其累积贡献率为63.156%。第1和第6主成分贡献率为28.346%,以株高和叶柄长等甜菜营养生长指标为主;第2和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8.630%,以根头大小和根沟深浅等甜菜机械化起收指标为主;第3和第5主成分贡献率为16.180%,包括维管束环数和肉质粗细等主要反映甜菜糖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PE编织布膜下移栽对烤烟生长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烟稻轮作烟区烤烟膜下移栽技术,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比较了一种可透光、透气、透水的聚乙烯透明编织布与普通农膜进行膜下移栽对烟株生长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下移栽烟株伸根期的根系和茎围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烟株;现蕾和打顶后的株高、茎围和节距也大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烟株;中部烟叶单叶重及单位叶面积质量大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的烟株,但叶片厚度减小;烟叶总氮和钾含量增加,氮碱比降低。编织布下移栽可有效促进湖南烟稻轮作烟区膜下移栽烟苗早生快发,增加叶片单叶重和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及块根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效果,试验于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进行。分别施用微生态制剂LJT1号和LJT3号于甜菜苗床喷施3次和移栽甜菜田喷施3次。试验结果表明,苗床喷施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加甜菜幼苗根长、株高、植株干重及增大根冠比率;移栽田喷施微生态制剂提高了叶片SPAD含量,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施用微生态制剂降低了甜菜根腐病发病率,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含糖和产糖量。因此,在甜菜种植中特别是重茬甜菜栽培生产中可以施用微生态制剂培育壮苗、提高光合能力、降低发表率,进而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of King Saud University near Riyadh (26° N, 46° E) during the 1984/85 seas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hading densities on the agronomic and growth parameters of sugarbeet. Two cultivars were grown under three shading nets with densities of 37, 50 and 70 % in addition to the control (0 % shading = normal sunlight cond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hading affected the growth and the weight of sugarbeet plants and the effects were function of shading density. Root weights were drastically reduced by increasing shading density, whereas top weights were less affected.
Increasing shading density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pecific leaf area, leaf area ratio while it decreased leaf area index, root weight ration, net assimilation rate and crop growth rate for both cultiva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ading densities and sampling dates was significant for most of the studied characters, while that between cultivars and shading densities was significant for root weight and crop growth rates only.  相似文献   

19.
The plant development of three sweet potato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shade levels was compared during the 1990 and 1991 growth season at two locations in Peru. Deep shade retarded the time of tuber initiation of two cultivars. All shade levels reduced the number of tuber/m2, hence the sink-size. After the 13th week after planting (WaP) the yield increased very rapidly in full sunlight. Shade reduced these growth rates and the highest increases occurred later in the vegetative period. Therefore, shade generally affected the tuber initiation and formation and eventually tuber yield.
Shoot growth terminated 13 WaP; only in deep shade did the plant top keep growing until harvest and competed permanently for assimilates with the tuber-sink. The leaf area was hardly affected by shade. The leaf area ratio increased in shade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AR and tuber and biomass yield. Shade also augmented the specific leaf area by approximately 11 % in 26 % and 42 % light reduction (LR) and up to 20 % in 60 % LR.  相似文献   

20.
小麦几个数量性状不同生长时期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Logistic生长拟合曲线,把小麦株高,单株叶数和千粒粒重等性状建成划分为个生长时期。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法,对不同生长时期净增量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不同生长时期基因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具有明显差异,遗传模型也有所不同,并且各个时期的基因效应相互独立。上位性效应对于株高和单株叶数的遗传具有重要作用,而粒重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生三参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