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动物营养学是畜牧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梳理动物营养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和育人目标,挖掘章节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以餐桌猪肉故事、磷营养代谢、产业振兴等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和科技强国理念,增强其文化认同。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取得的育人成效,可为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培养可服务、面向乡村振兴的畜牧双创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体系。课程思政主要是一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方法,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在于:练好基本功,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整合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打造立体化教学平台,优化全景育人教学环境;强化“三位一体”考核体系,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畜牧兽医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承载高校思政育人的重任,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将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手段对思政育人的影响、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为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思政育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伟大创新。“动物繁殖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从事畜牧业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从课程思政内涵诠释、“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模式多维度解析以及动物繁殖学课程思政实践效果反馈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如何在“动物繁殖学”这类专业基础课程中深度高效融合课程思政的措施,这对于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培养“知牧爱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畜牧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遗传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生产大类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教学中发现的课程思政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学生“三农”服务意识为目标,利用遗传学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科学理念为支撑,提出一体双翼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等措施与东北农业大学“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动科精神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三农”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爱校、爱院的母校情节。培养学生树立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优秀的青年创新人才,助力“三农”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以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为例,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课程特点,从课程的内容重塑、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教学载体的拓展和课程考核办法完善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系统提出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以为畜牧兽医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牧学概论课程是一门覆盖畜牧产业的综合性课程,深入挖掘和分析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将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了课程"动车组模型",分析了课程内容构成和逻辑关系,剖析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特点,挖掘了产业发展中的思政元素,为教学实践和课程育人提供了新思路,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提供了新借鉴。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类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供需反转、互融互促”的育人新理念,前置产业人才需求侧目标,校企联合搭建校内校外育人双平台,实施“双师资”和“双课堂”教学,实现校内校外育人资源的“两翼共振”。以“一懂两爱”为中心,依托产教融合构筑思政、理论、实践、双创和素质教育“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创立“三融合、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动动物生产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畜产品加工学是以牲畜为对象,研究肉、奶、蛋等加工的科学理论和工艺技术,是一门融合了道德、法律、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型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为充分发挥畜产品加工学的育人功效,进一步挖掘并整合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该文从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以及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力求将“立德”与“树人”有机结合,培养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解惑者”“授业者”,也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传道者”“耕耘者”。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轴,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把握课程思政设计的“切入点”,灵活运用课程思政实施的“发力点”,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强化育人本领,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着力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难点”和“堵点”,推动专业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统一,培养新时代林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2.
尹晓峰  杨玲 《现代农业》2023,(2):109-112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产品营销课程作为农业经济类学生的基础课程,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农产品营销人才的责任。为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营销课程的育人功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点,针对农产品营销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优化课程目标,增强思政元素的渗透性”“充实丰富授课内容,扩大挖掘思政元素范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完成思政专业培养双目标”“设立多样教学评价考核,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5个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改革措施,为实现农产品营销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农产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路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业课程为例,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从课程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对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概述。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解决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职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思政一体化。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适宜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思想是在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结合”为课程目标前提下,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各种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现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理念。本文以《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思政为例,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实践。本授课团队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教法成熟,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众多自然科学精神、人文社科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种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之中,探究课程思政挖掘路径与融合方法,调查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与思政的实践教学融合效果进行评价,为动物寄生虫病学及兽医学科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证数据以及教学经验,为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是贯彻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畜牧学概论适用于高等院校非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使用,是一门涵盖畜牧生产全产业链的综合性课程。梳理了该课程内容及其逻辑关系,挖掘了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一个思政育人主线,六大思政模块,多个思政元素"的思政框架体系,旨在为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单向传输的弊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同步进行、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课程“水生生物学”为例,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探索,进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本文以具有良好思政基础的中国园林史课程为例,阐述了通过建设具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团队,优化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与课程思政深度契合的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思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和增加思政考核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等五种途径进行教学改革。并基于加强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的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外和及时教学反思等三点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会,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育人的重要途径,已成为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核心课程为例,从制定该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等几方面入手,探索实现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达到更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猪生产”课程的育人目标出发,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探索“猪生产”课程思政教育设计,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环保意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肉品安全等思政元素融入“猪生产”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使课堂教学成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可有效提升育人实效。深度挖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运用案例、图片、调研、讨论等融合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践表明,“工程经济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但能够实现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工程经济分析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