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口疮病是屏南县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制约了屏南县养羊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确定屏南县临床羊口疮病的病原以及了解该病在屏南县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2份县域内临床羊口疮病的病原,并随机采集了县域内6家规模养羊场(户)217份羊只血样进行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2份病例的病变组织、血样提取的病毒基因组DNA样品均扩增出约500bp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明确了引起屏南县临床羊口疮病的病原为羊口疮病毒(ORFV);屏南县6家规模养羊场(户)的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率为14.63%~33.33%,平均感染率为25.99%;抽样调查的群体中有羊口疮临床病症的羊只均为1~3月龄羔羊,各养殖场临床发病率为0~16.33%,平均发病率为9.69%,低于羊群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2016~2018年海北州地区羊布鲁氏杆菌流行与分布情况,本试验2016~2018年采集海北州地区规模化羊场、散养场血液样本共计1824份,采用布鲁氏杆菌标准抗原及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海北州地区规模化羊场、散养场血液样本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监测与分析,确定其布鲁氏杆菌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研究基础。监测结果显示, 2016年海北州地区规模化羊场检测出78个阳性,占检测样品的13.9%; 2017年海北州地区规模化羊场检测出91个阳性。占检测样品的14.9%; 2018年海北州地区规模化羊场检测出103个阳性样品,占检测样品的15.7%,呈现逐年上升。该地区规模化羊场、散养场布鲁氏杆菌感染严重,正在流行与扩散应引起重视该病的防控与净化。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某羊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口疮混合感染的绵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情况和发病症状进行调查记录;对死亡的羊只进行解剖;无菌采集病羊肺脏组织后,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绵羊支原体PCR以及羊口疮病毒PCR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病原诊断。结果表明:死亡羊只嘴角结痂、口腔糜烂,胸膜与心包膜、胸膜发生粘连,肺实质发生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具有典型的羊口疮和胸膜肺炎的特征;绵羊支原体、羊口疮病毒和曼氏杆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小反刍兽疫和口蹄疫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该病例最终诊断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羊口疮病毒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混合感染。本研究通过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羊口疮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介绍,可为今后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室在临床接诊一例波尔山羊疑似感染羊口疮病毒的病例,方法:结合羊的临床症状,采集羊口腔、唇、鼻的水疱皮、水疱液及圈舍的环境棉拭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羊痘、羊口疮及羊口蹄疫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水疱皮及水疱液样品中羊痘病毒、羊口蹄疫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羊口疮病毒核酸经检测为阳性;环境棉拭子样品中羊痘病毒、羊口蹄疫病毒及羊口疮病毒核酸均为阴性。通过实验室荧光PCR检测最终确诊该羊感染羊口疮病毒,提示该养殖户尽快采取隔离、清圈及消毒等防控措施。本研究旨在指导基层兽医工作者准确诊断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农牧民避免遭受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危害绵羊和山羊,且以3~6月龄的羔羊发病为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人也可感染羊口疮病毒。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自然感染是由于引入病羊或带毒羊.或利用被病羊污染的圈舍和牧场引起。  相似文献   

6.
山羊传染性口疱病,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6月龄内的羔羊最易发病,对羔羊危害重,初生羔羊发病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死率高达80%,病重羔羊只即使治疗康复发育也受影响,成年羊危害较轻,笔者于2009年起,对7个羊场的山羊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省某羊场莎能奶山羊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应用球虫卵囊富集技术,结合形态学方法对采自该场2~12月龄的49份(≤2月龄22份;3~5月龄13份;6~12月龄14份)奶山羊新鲜粪便样品进行球虫卵囊分离,显微镜检测和OPG(Oocysts per gram)统计。结果显示,莎能奶山羊球虫总感染率为98.0%(48/49),OPG统计发现,3~5月龄羔羊球虫平均OPG最高,为2 442个/g。最高OPG存在于2月龄羔羊样品中,为15 083个/g,且该羊只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对富集分离到的球虫卵囊进行孢子化和种类鉴定,共鉴定出7种山羊艾美耳球虫。进一步对随机提取的277个孢子化球虫卵囊进行优势虫种统计分析,其中雅氏艾美耳球虫(Eimeiria ninakohlyakimovae)、阿氏艾美耳球虫(E.arloingi)和柯氏艾美耳球虫(E.christenseni)占比最高,依次为17.3%(48/277)、15.9%(44/277)和15.2%(42/277),是该羊场莎能奶山羊球虫的优势虫种。综上所述,初步明确该羊场莎能奶山羊不仅普遍存在球虫感染,而且存在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和致病力较强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8.
羊口疮主要是由于羊感染了羊口疮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疾病,羔羊易感染。主要症状是在口腔粘膜、唇部等出现水泡、脓疮等,在口唇部发病时会影响羊的采食,危害性较高,给养羊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2020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某养羊场出现疑似羊口疮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PCR检测,最终确诊为羊口疮病。如何预防以及治疗羊口疮,大部分的养殖户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不能即使的发现该疾病以及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该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如何防治的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福建省内山羊球虫感染情况,分别对20个放牧饲养场的600头份粪样和5个舍饲圈养场的150头份粪样进行山羊球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球虫种类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放牧饲养场中的6月龄内羔羊组、7~18月龄中大羊组以及种羊组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0%、88.5%、84.0%,平均感染率为90.8%,以6月龄内羔羊组的感染强度最大;三组共检出10种山羊球虫;舍饲圈养场中6月龄内羔羊组、7~18月龄中大羊组以及种羊组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8.0%、50.0%、44.0%,平均感染率为46.0%,三组的感染强度都相对较小,共检出7种山羊球虫。可见舍饲圈养场的球虫感染率、感染强度明显低于放牧饲养场。  相似文献   

10.
张则斌  王芳  徐为中  范志宇  何孔旺  高成华  王平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43-11844,11846
安徽省固镇某羊场3~4月间发生了一起疫情,部分未成年波杂山羊尤其羔羊出现连续发病和死亡。通过采取病死羊病料做病原分离鉴定,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药物治疗结果,将该次疫情初步诊断为波杂山羊葡萄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中的羊口疮B2L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条件的优化,敏感性、特异性试验,成功建立了羊口疮LAMP诊断方法.敏感性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诊断方法最低核酸检测量为0.50pg/L,而PCR诊断方法最低核酸检测量为50pg/L,特异性结果显示,羊大肠杆菌、羊沙门氏菌、口蹄疫病毒、山羊痘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195份自然感染病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4%.整个扩增反应可在30min内完成,结果肉眼可见,为羊口疮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从而满足基层现场快速检疫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民和县民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两疫一病”的防治效果,该采用ELISA检测法对“两疫一病”进行了免疫抗体、抗原检测,同时,对犬包虫粪抗原和牛羊猪脏器检测,结果显示:牛羊猪口蹄疫病毒O型,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8.2%;牛羊猪口蹄疫病毒O型抗体血样1815份,检出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血样7份,病原阳性率为0.39%;检测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血样724份,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阳性血样668份,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2.3%;检测羊鼻拭子720份,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阳性样品;检测犬粪1174份,检出包虫粪抗原包虫病原阳性3份,阳性率为0.26%;解剖犬30条,未检出细粒棘球绦虫;检查牛脏器430副,检出包囊6个,包虫感染率1.4%;检查羊脏器650副,检出包囊17个,包虫感染率2.62%;口蹄疫防治达到青海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两疫一病”考核标准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及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控制在8%以下的标准;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及病原检测为阴性的标准;犬包虫粪抗原阳性率控制在5%以下的标准,达到考核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宁市马铃薯(大西洋)PVX、PVY、PLRV这3种病毒的发生情况,从该地区采集了270份叶片样品,应用DAS-ELISA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26份样品为PVY阳性,此样品中PVY病毒感染率高达9.63%,由此可推测出该地区大西洋品种马铃薯被PVY病毒感染较为严重;有1份样品为PLRV阳性,其感染率为0.37%,说明该地区种植的大西洋品种马铃薯被PLRV病毒感染并不严重;在本次检测中没有出现PVX阳性,其病毒感染率为0,说明该地区大西洋品种马铃薯极不容易被PVX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羊口疮病毒ORFV/GD-QY/01 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DBK细胞对广东清远某羊场的痂皮病例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一株ORFV,命名为ORFV/GD-QY/01。参考NCBI羊口疮病毒(Orf virus)保守基因B2L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后测序;运用序列分析软件对获得的羊口疮病毒株B2L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羊口疮毒株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接种病料悬液的MDBK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扩增出ORFV B2L基因,该毒株与台湾山羊株(EU935106、DQ904351)相似性最高(均为99.2%),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1~6月间广西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提供的肝、脾、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瘟(CSFV)、猪伪狂犬病(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47%;CSFV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1.9%,阳性场6个,场阳性率22.2%;PRV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3%,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表明广西规模猪场主要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对广西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 山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病毒引起,一般危害3~6月龄羔羊,常为群发性多发生于秋冬两季。主要是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感染途径是皮肤或粘膜的擦伤,幼羔口腔粘膜娇嫩,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17.
羊传染性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病毒(羊口疮病毒).其特征是:在唇部、鼻镜等处表皮发生丘疹、脓疱、溃疡和结痂.严重者病变可发展到口腔内,引起口腔黏膜、牙龈、舌体溃烂,牙齿脱落,导致饮食困难或废绝,最后衰竭死亡.在未接种过该疫苗的羊场,发病率很高,主要危害哺乳期的羔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笔者在临床上共诊治3000多个该病例,治愈率达95%.现将其诊治方法介绍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羊口疮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羊口疮病毒(ORFV)H2L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确定最佳的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羊口疮病毒DNA的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用这1对引物均能扩增出羊口疮病毒507 bp的特异性片段,同时检测口蹄疫病毒和山羊痘病毒,结果均为阴性,最小检出量为5 p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对临床组织病料中的ORFV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羊口疮病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当前山羊与绵羊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发病几率较大。羊感染口疮病目前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正常养殖条件下在每年春秋季节发病较多。当前养殖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羊口疮病具体发病特征与流行特点,拟定具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提升防治成效,降低经济损失。一、流行情况羊口疮病主要是由羊口疮病毒所导致,此类病毒对外部环境温度以及苯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从目前养殖现状来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规模化羊场球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粪便压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卵囊培养法对新乡市某羊场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鉴定,并开展了几种寄生虫药物的治疗试验。[结果]该羊场球虫感染率为25%,其中夏季的感染率最高,且1~3月龄的羔羊感染最严重。形态学分析表明,该场羊群体内存在2种球虫,分别为错乱艾美耳球虫和和雅氏艾美耳球虫。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片对艾美耳球虫的防治有良好效果,其价格便宜,用药方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羊场寄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