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野牛草叶片枯黄程度及叶片颜色的遗传参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晓荣  周禾  牛建忠 《草地学报》2005,13(1):27-29,58
选用8个性状稳定的野牛草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了1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叶片枯黄程度、枯黄过程中叶片颜色遗传力及配合力.结果表明:0号和62号材料的叶片颜色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它们作亲本较易选出枯黄过程中叶片颜色较好的野牛草材料;叶片枯黄程度的一般配合力较小,但其特殊配合力较高;叶片颜色的遗传力为72.89%.  相似文献   

2.
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交配设计,对56个家蚕杂交组合及其8个亲本进行比较试验,探索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F_1产量的杂种优势与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之间高度一致。用双亲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家蚕F_1产量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用双亲平均值和遗传距离的二元回归法预测,效果比一元回归法更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测定6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对亲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与6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与瘦肉率、眼肌面积的杂种优势率呈负相关;亲本群间AFLP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程度因性状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以卡洛斯鹅(CC)、罗曼鹅(RR)、扬州鹅(YY)、四川白鹅(SS)为研究对象,通过杂交及纯繁形成8个组合,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亲本的10周龄生长性能,并对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比较各杂交组合生长性能,RY组合较优;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杂种优势,RY组合较其他三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明显。因此,在生长性能上,以罗曼鹅为父本、扬州鹅为母本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测定了4个柞蚕(Antheraea pernyi)亲本和8个杂交组合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以探讨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杂种优势在柞蚕卵、血淋巴、脂肪体、丝腺等不同材料间的表现不同。不同材料或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生命力性状(收蚁结茧率)和产量性状(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用于柞蚕杂种优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A、B、C三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并对微卫星标记所计算的个体间遗传距离与C×B、C×A杂交后代的初生重及2、4、6、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中有9个表现出多态性。利用这些微卫星标记计算得出的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间多数只有弱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仅C×B组合中亲本个体间遗传距离与第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三年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家蚕不同地理系统间杂交杂种优势率的表现规律。得出(1)二个亲本与同一组亲本杂交产生的两组子代,其杂种优势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各组子代的杂种优势率的方差无显著差异。(2)家蚕异系间杂交的杂种优势率主要受亲本自身效应的影响,很少受亲本互作效应的影响。提出了家蚕不同地理系统间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率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旨在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和与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分析西门塔尔牛和地方黄牛两个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通过亲本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预测不同杂交组合在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择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牧场的1 222头西门塔尔牛和8个地方黄牛品种190头共组成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牛770K SNP芯片对两个亲本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通过牛QTL数据库筛选与目的性状对应的QTLs,对全基因组SNP位点进行映射分析得到与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利用两种SNP标记构建状态同源矩阵,计算各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所有亲本群体聚成3类,西门塔尔牛聚成一类,北方黄牛(蒙古牛、西藏牛和柴达木牛)聚成一类,南方黄牛(昭通牛、平武牛、南丹牛、文山牛和凉山牛)聚成一类。西门塔尔牛与北方黄牛在PCA图上的距离较近,说明两者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遗传背景差异较小。在各性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除了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是西门塔尔牛与昭通牛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其余性状遗传距离最小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平武牛杂交组合。据此推测,各性状杂种优势较优的可能组合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一、亲本的选择 不同亲本组合成的不同杂交组合,因其配合力不一样,其产生的杂交优势效果差异也较大。一般情况下,亲本越纯,性能越高,其杂交改良所表现出来的杂种优势越明显,性能也越高。因此,选择好山羊杂交亲本是发展优质肉用羊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5个果蝇突变品系(e、dp、vg、w、y)为研究材料进行5×5完全双列杂交,得到的二元杂交后代记为F1,共25种杂交组合,分别为ee、edp、evg、ew、ey等杂交组合;再根据纯系亲本和F1体重数据得出F1的体重性状杂种优势,筛选出3个体重高杂种优势组合(y♂vg♀、dp♂w♀、♂w♀e)和3个体重低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野牛草细胞膜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坪一号"野牛草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叶片细胞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胁迫时间越长细胞膜受到的伤害越大,但在一定限度的胁强下,叶片细胞膜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但三种酶的变化有所不同。POD活性表现为波动较大,当胁迫持续到24h时,POD活性明显降低,几乎与对照持平,说明POD对低温更敏感;SOD活性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CAT活性与SOD活性变化保持一致,这两种酶在低温适应性调节过程中表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clinical appearance and serum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 activity were studied in 5 groups of sheep (12 per group) on kleingrass (Panicum coloratum) pasture plots and in 1 group of sheep (10 animals) on native buffalograss (Buchlo? dactyloides) pasture. Eleven sheep (at least 1 from each group on kleingrass pasture plots) had elevated serum GGT activity. Seven of 11 sheep with elevated serum GGT activity developed signs of photosensitization. None of the sheep on buffalograss pasture developed signs of photosensitization or elevated GGT activity. The pathologic findings were similar in the sheep that had signs of photosensitization. Grossly, there was icterus and subcutaneous edema. The livers had tapeworms (Thysanosoma actinioides) in the bile ducts, were slightly swollen, and varied in color from yellow to ochre in severe cases of biliary system derangements. Microscopically, there was cholangitis.  相似文献   

13.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以19份BMR基因型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为母本,以3份BMR基因型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父本,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分析了57个F1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4个农艺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株高、中部叶片长度2个性状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主茎叶片数、叶片中部长度、叶片中部宽度3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单株分蘖数、主茎直径、主茎穗长均表现为负向优势。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合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主茎直径、主茎穗长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的遗传受基因的非加性影响较大;主茎穗长宜在早代选择,而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主茎直径、中部叶片长度5个指标宜在高代选择。综合得出,BMR基因型高粱不育系以AMP454、AMP19、T98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筛选出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为AMP19×ZS-102和AMP454×ZS-102。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野牛草雌雄株对氮素形态的偏好及生理响应差异,以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采用温室砂培盆栽方法,分析了硝态氮(N1)、铵态氮(N2)、铵硝混合态氮(N3)和对照(CK)处理对野牛草雌、雄株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株在N2处理时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小于N1和CK,且还小于N3处理,表明铵态氮处理可能抑制野牛草雌株生长。N1处理下的雄株间隔子长度、间隔子直径与CK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N2和N3,同时其匍匐茎节数、匍匐茎长度、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野牛草雌、雄株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均在N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但雌株在3种N形态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雄株在N1时与N2或N3处理差异显著。野牛草...  相似文献   

15.
羊草、灰色赖草及其杂种F1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侯建华  云锦凤 《草地学报》2005,13(3):175-179
研究羊草(Leymus chinensi)、灰色赖草(Leymus cinereu)及其杂种F1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1具有植株高大、叶片宽厚、叶量丰富、生长旺盛和穗粗大等特点;杂种F1的生产性能,特别是叶面积、茎叶比和鲜草产量具有较强的种间杂种优势,超亲优势率分别为50.0%、27.8%和20.9%;分蘖力具有负向超亲优势,负向超亲优势率为5.7%;杂种F1的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和Ca含量等表现出超亲优势,超亲优势率分别是0.71%、1.00%、22.72%和10.00%。  相似文献   

16.
成凯凯  魏小兰  杜鹃  张蕴薇 《草业科学》2012,29(11):1698-1705
以从美国及中国收集的30份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种质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基本坪用性状如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分蘖数、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匍匐茎节数、叶色、叶片枯黄程度等进行田间观测。利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野牛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供试材料的叶色呈现显著差异(P<0.05),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匍匐茎长度和匍匐茎节数差异极显著(P<0.01),分蘖数、匍匐茎数目和叶片枯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7个ISSR引物对30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牛草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0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0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2.6%,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扩增出15.6条带,说明供试的野牛草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3)30份野牛草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546~0.880,表明了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在遗传距离的基础上进行UPGMA聚类分析,30份野牛草可被分为5组,该结果表明遗传距离的差异是导致供试野牛草材料整体遗传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29份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 Engelm.)种质资源的7个形态特征指标和7个坪用特性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形态特征和坪用特征普遍存在变异,形态指标变异幅度为8.70%~23.44%,坪用特性指标变异幅度为1.88%~25.27%。形态特征与坪用特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株高、匍匐茎节间长、茎节数、密度、颜色、绿期等因子载荷较大,综合评价BD003,BD007,BD0013,BD019,BD022,BD026,BD027,BD029这8份材料整体表现优良。根据不同利用目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可依据扩展性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扩展性最强;依据观赏用指标聚类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属植株低矮型,第Ⅱ类群属植株高大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野牛草的品种应用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家蚕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以经 7~ 8代孤雌生殖选育初步育成的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及其原两性繁殖系 ,分别与平衡致死雄蚕、常规品种雄蚕配制一代杂种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各组合的生产性能 ,结果表明许多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超过其原系统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因此 ,若利用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与平衡致死雄蚕组配杂交种 ,将为降低雄蚕品种的制种成本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结缕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坪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评价密度、叶宽、触感、均一性、叶色、青绿期及锈病抗性七个指标,对结缕草(Zoysia Willd.)属四个种所组成的14个杂交组合中52个杂交后代的坪用价值。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坪用价值得到了明显的改良,共有27个后代的坪用价值综合得分高于双亲或双亲之一,另有25个后代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性状超过双亲;坪用价值较高的优良杂交后代共有9份,分别为18-1、22-2、31-3、37-1、22-3、40-5、40-8、40-2和18-4,其中18-1表现最优,其坪用价值超过了马尼拉;其它杂交后代坪用价值亦超过了“兰引3号”结缕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