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该菌在PDB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在OLA上产孢量最大.碳源以糊精最适于菌丝生长,肌醇最适于产孢.氮源以蛋白胨最适于菌丝生长与产孢,而铵盐会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缺Mg不利于菌丝生长,缺K不利于产孢,添加一定量Zn、Ve可促进菌丝生长,添加Cu、Vb2可促进产孢.pH 5-10适于菌丝生长而pH 6-11适于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pH6和pH7,该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15℃和30℃适合产孢,30℃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桂花叶汁、蔗糖、葡萄糖、牛肉浸膏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为27℃,适宜湿度为98%和100%,最适为98%,适宜pH值为pH3-7,最适为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色二孢菌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0%以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7;在水滴中纟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几乎显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索海绵胶煤炱菌子实体形成的培养条件,研究该菌的子实体发育规律,为规模化生产这种新型食用蕈菌提供技术方案。在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共采集到100多份野生子实体标本,经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在多种琼脂、液体、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在琼脂和固体培养基上,菌丝体直接分泌胶质物质形成胶质的小型子实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只形成菌丝和胶质菌丝球,不形成子实体。该菌的形态发育过程:分生孢子萌发→菌丝→胶质组织→子实体分枝→小型子实体→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释放孢子。海绵胶煤炱菌在纯培养条件下难以形成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八角主产区分离到7个八角炭疽病菌株,No.1菌株致病力最强。对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8℃;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22℃;生长发育的最适pH值为5~6;孢子萌发最佳湿度为100% 水膜;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孢子萌发,病原菌能够利用所测定的氮源和碳源。  相似文献   

5.
毛竹叶斑枯病是由竹独足座菌 [Coccostromaanundinariae(hara)Teng]侵染所致。菌落在PDA和竹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2 5~ 30℃ ,最适pH值为 6 .0。子座及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经光诱导 ,并且需要较低的温度 (10~ 15℃ ) ,pH值 3~ 11均能产生子囊孢子 ,pH值 8.5时产生子囊孢子的能力最强。在自然水条件下子囊孢子的萌发率 (39.2 % )较高 ,子囊孢子萌发 pH值以 2~10 ,最佳为 6 .5;竹煎汁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省邛崃市的慈竹蔸桩上多次采集到一个野生大型炭角菌标本,经分子系统和形态学鉴定该标本为薛凡尼氏炭角菌(Xylaria schweinitzii)。该文描述了该物种的子实体、菌丝体、菌落、无性型特征。以菌丝生长速率和长势为指标,探讨了7种碳源、7种氮源和不同p H、温度对薛凡尼氏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薛凡尼氏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p H为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7.
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是在广西新发现的引起八角Illicium verum炭疽病的病原,为有效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主要研究了温湿度、碳氮源和光照对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94.83%;对葡萄糖、D-木糖和蔗糖利用最好,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树胶粉利用最差,但能促进产孢;对牛肉膏利用最好,硫酸铵利用效果最差,产孢量最大;光照能加速菌丝生长,但不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8.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一新变种,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 ̄40℃,最适温度为25℃,在45℃温度下恒温处理10min就失去萌发能力,分子孢子萌发的酸碱度范围pH3.0 ̄7.0最适为pH4.0,分生孢子萌发需要98%以上的相对湿度,有营养的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空气充足,黑暗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治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炭疽病,对其病原之一豆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28~30℃;在p H 3~12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p H值为5;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为96.67%。豆类炭疽菌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对蔗糖和葡萄糖利用最好,阿拉伯熟胶粉利用最差,但是产孢量却最大;对牛肉膏利用最好,硫酸铵利用效果最差,在蛋白胨和酵母粉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光照能加速菌丝生长和促进产孢。  相似文献   

10.
桉树枝枯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桉树枝枯病,对桉树枝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为93.20%;该菌在pH值3.0~12.0范围内均能生长,以pH值5.5生长最好;可以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对蔗糖和硝酸钠利用率最高;经过10 min的处理,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是52℃和54℃。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2.
经鉴定,桉树溃疡病的病原为Phoma eucalyptica Sacc.。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30℃,最适pH为5~7.5。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下24 h内萌发率93%,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病原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8℃和65℃。病原菌菌丝和孢子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体内,无伤接种不发病。  相似文献   

13.
对蒜头果种腐病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25~35℃)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高湿(RH≥100%)明显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5~10较适宜,但以中性左右的酸碱度为最佳,具体pH值稍有差异。经方差分析可知,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最适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与其他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痛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5.
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枸杞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肃省内枸杞主产区枸杞根腐病病株中分离鉴定的单隔镰孢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pH值、碳源和氮源上的生长状态与特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适于单隔镰孢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豆芽汁培养基;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5℃;适宜的pH值范围为4~10,最适的pH值为9;供试的4种碳源均能被其利用,其中以乳糖的利用效果为最好;该菌株能够利用供试的4种氮源,其对硫酸铵的利用效果最差;光暗交替的培养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而连续黑暗的培养环境却能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营养配方为PDA加核桃外果皮汁液,生长温度范围在5℃~35℃,最适温度25℃,5℃以下和40℃以上则停止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100%,相对湿度75%以下时停止萌发;病原菌对pH值适应性较强,pH值3以上,pH值10以下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6.5~7。通过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出的世高和晴菌唑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抑制作用很好,林间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银杏黑斑病菌进行营养生长、产孢条件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22~25℃,适宜的孢子萌发温度28~34℃,玉米粉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的生长,槐树叶组织培养基最适宜产生孢子。病原菌生长范围、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9.0和7.0~8.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紫外线照射有利于孢子的形成。扑海因、保鲜克、代森锰锌完全抑制银杏黑斑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大叶黄杨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黄杨褐斑病Cercospora destructiva Rav.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低于5℃或高于38℃匀不能生长;偏酸环境有利于其生长,pH4.5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100%最利于萌发,pH值适应萌发范围较广,萌发率最高为pH4.0。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PDA,PMA,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蒸馏水中孢子萌发率亦达90.4%;光照条  相似文献   

19.
从病组织中分离竹瘤座菌BalansiatakMiyake=Aciculosporiumtake(Miyake)Hara,成功率常很低,除直接从新鲜子实体比较容易获得纯菌种外,离病枝梢端稍远就分离不到病菌。菌落生长很慢,表面几乎不见菌丝体,全是分生孢子。稀释分离时孢子浓度必须加大到106/0.1ml。人工接种时,孢子悬浮液浓度也必须加大才能成功。说明该菌群体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来源于危害石榴枝干部和果实部的疮痂病病原菌Dothiorella sp.菌株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的菌丝体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在pH3~11均可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4,pH6~7时生长较为迅速;在不同碳源中,多糖生长最好,其次为单糖、二糖;在不同氮源中,以牛肉膏和蛋白胨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多糖中萌发最好,其次为单糖、二糖;而在氮源中以硫酸铵萌发最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湿度为100%。两菌株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