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为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利用成为可能,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能否采用简便易行而又经济的方法来配制一代杂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来配制一代杂种,在甘兰、大白菜等蔬菜上已有先例。甘兰型油菜属常异交作物,通过甘、白种间杂种后代的分离和甘兰型品种种子辐射处理后代筛选的途径,也已育成甘兰型的自交不亲和系。通过利用品种中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育成甘  相似文献   

2.
据刘后利等的工作表明:利用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增产效果达10—30%;但自交不亲和系需靠“剥蕾授粉”保存和繁殖,应用于大田生产时费时费工,故有必要寻找新的经济有效的繁殖方法。 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已愈来愈多地被应用于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快速繁殖。在油菜方面,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共显性分子标记技术SSR、显性形态标记性状花叶及显性生化标记种子芥酸含量鉴定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SI-1300与恢复系花叶恢杂种F1种子纯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F1杂种种子纯度达到91%以上;不同SSR引物鉴定结果完全相同,一对SSR引物即可用于鉴定F1杂种纯度.SSR扩增产物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和严格的保守性,不仅可以用于油菜杂种纯度鉴定,亦可以用于不同品种(组合)真实性鉴别.研究结果还表明,自然条件下放养蜜蜂用于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制种是一种稳妥、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黄籽自交不亲和系184和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为材料,经过5年8代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230等,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44%左右等特点,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汪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有效地选择高配合力的优良父母本,是选育强优势杂种的重要条件;对杂种进行迅速、有效的预测,将会更迅速地选育出强优势杂种。这些是当前杂种优势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常规手段,通常费时较长,也难于从本质上对杂种进行了解。 杂种优势是杂种在父母本遗传因素共同支配下,植物生理、生化作用总的表现结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冬播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种时,发现杂种的叶簇在秋季比亲本类型经常表现出强大的优势。根据这一点提出了利用叶簇的优势指数来选择具有优势籽粒生产杂种可能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芸芥自交亲和系与自交不亲和系 sOD、POD和CAT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芸芥( Eruca sativaMill)自交亲和系( SC)与自交不亲和系( SI)柱头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进行 了测定。自交亲和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在授粉后都能引起SOD、POD和CAT三种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比较SC和 SI的酶活性发现,在未授粉时二者SOD酶活性差异显著,而POD和CAT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异花授粉后SC 和SI的三种酶活性表现了相似的趋势,在各个时间段上无差异;自花授粉后自交亲和系的酶活性显著高于自交不 亲和系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与自交亲和系所具有的自交亲和基因的调控有 关。  相似文献   

8.
油菜的杂种优势现象,我国早在三十年代以前浙江大学孙逢吉教授曾有报道,他感叹地说:“油菜杂种优势很强,苦于没有大量产生杂种一代的方法”。大量产生杂种一代的方法,这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解决了。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和重大突破。全国开展了多途径利用的研究,1965年四川省农科院首先开始白菜型油菜三系研究,华中农学院1972年开始研究甘兰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975年试配组合,选出了“211×华油8号”等几个较优组合,比一般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9.
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和杂种优势利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续自交三代的南方白菜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兄妹交、姐妹系间交和开放授粉,观察自交后代衰退程度及杂交后代优势程度。结果表明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严重衰退、连续自交四代,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开放授粉或与姐妹系间的后代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自交后代纯合性越好,则杂交F1优势率越大。同一种繁殖方式,杂交F1优势率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研究指出,甘兰型油菜的杂交优势较强,选育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将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了加速研究进程,现就我们观察所及,就不育类型的划分,胞核不育型育型遗传规律,胞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自交结实性、生产力与配合力的关系,以及恢复力的调查方法等问题,加以讨论,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PCR步行法克隆油菜自交不亲和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源序列法与PCR步行法相结合,在油菜中克隆自交不亲和基因SLG和eSRK (extra-cellular SRK).所克隆的SLG序列长为882bp,克隆的eSRK序列长度分别为1495bp(青海大黄)、1494bp(黄籽沙逊)、1727bp(关中油白菜);其GeneBank登陆号分别为AY448025、AY448026、AY448027、AY448028、AY448029、AY448030.缺失突变可能是导致青海大黄和黄籽沙逊自交亲和的原因.克隆的SLG基因与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SLG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而eSRK基因与甘蓝和白菜型油菜的SRK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同源序列法与PCR walking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克隆基因;但在克隆SLG基因的两翼序列时遇到了困难,说明PCR步行法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的遗传过程中,并早已为生产实践和研究所证实。为了探索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杂种优势的利用问题,我们于1974年开始这项研究。现初步提出以“核”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和以幼苗具有隐性标志性状的自交系做母本、以其相应的自交系做父本的制种方案,并选育了一批具有不同性状的自交系及其供进一步鉴定的杂交组合。但是,将这一研究结果用于生产以前,仍然有些问题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甘兰型三系杂交油菜自1976年配套成功以来,我省陆续选育出一批杂交组合进行试验鉴定,其中大多数比常规油菜“湘油五号”减产,近两年选育出“湘矮A×619—1”、“湘矮A×135—1”等组合表现比“湘油五号”增产。由于年度间、地域间产量不稳定,从而产生了对杂交油菜的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三系杂交油菜有优势,但优势不强,生长一致性差,抗病力弱,适应性不广。有的认为三系杂交油菜年年要制种,费工多不愿推广。为此,我们根据几年试种鉴定结果,对甘兰型三系杂交油菜发展前途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选育的油菜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类型,一是属于胞质不育遗传型,另一是胞核不育遗传型。胞质不育型易于实现三系配套。但恢复系极少,花药败育不彻底,花药内含有微量花粉粒,并有一定的受精能力,育性不稳定,易受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胞核不育型,花药败育彻底,花药内全无花粉粒,育性较稳定,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但不易获得完全的保持系。为此,我们进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设计了三要素肥料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用量一致),以摸索不同施肥量对油菜不同生育阶段的叶、茎、根等营养器官及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推广甘兰型油菜创造大面积高产在科学用肥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着重讨论不同施肥与营养器官、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昌持 《作物研究》1990,4(3):33-34,40
本文叙述了优质甘蓝型油菜(B.napus)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概况。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三系”配套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较稳定的“双低”三系材料。现有低芥酸杂交油莱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等因素方面,表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优质甘蓝型油菜“三系”与原有普通甘蓝型油菜“三系”一样,具有保持材料比较广泛,制种技术比较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var.oleifera)是油菜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个种,生态类型极为丰富。本研究是在南京秋播条件下以品种的生育阶段组成为主要依据,将不同地理来源的甘兰型油菜代表品种初步划分为前长、匀长、后长及中长等四个生态型。同时对其越冬性,花器官分化,光照反应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这对资源征集,品种应用及高产栽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地区油菜主要产区分布在新郑、杞县、通许、密县等地。但由于对甘蓝型油菜种植时间短,没有一套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加之油菜生产多处于两熟制中,耕作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我区油菜废弃面积大,而且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保住面积,提高单产,迅速发展本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所引进国内外一批甘兰型油菜进行试种,并在各县进行试验,甘兰型油菜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1975年发现甘兰型油菜盛花期出现植株徒长,分枝多,开花多,结角少,或植株矮化,节茎丛生,叶片变厚,根部膨大呈瘤状,角果不发育的症状;有的植株外部形态虽正常,但角果少而  相似文献   

20.
现将1980年至1990年上半年在国内发表的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文献59篇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从中可看出我国80年代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为查阅这些文献的全文提供了方便。由于时间关系,定有遗漏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