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木种子休眠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休眠,是指在充分满足各种发芽条件时,有生命力的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处于休眠的种子,种皮坚硬、含水量低,细胞内养分处于难溶态,代谢活动较低。一般将种子休眠划分为三个类型:即强迫休眠、生理休眠和综合休眠。种子生理休眠的机理包括:种果皮的抑制;植物激素的作用;种子的二次休眠;综合因素造成的休眠;分子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油松种子的离体胚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种胚具有休眠特性,种子属于中度休眠特性的种子,且不同种粒之间休眠深浅有差异;赤霉素对解除油松种胚休眠也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及低温层积处理,经过低温层积的种子没必要再用赤霉素来解除胚休眠.低温层积简便、成本低,是油松种子播前预处理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枫杨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打破休眠的方法,以枫杨成熟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透水性、种子浸提物的生物抑制作用、种子催芽处理效果以及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枫杨种子种皮透水性良好,种子浸提液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存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直接埋藏和混雪后埋藏解除枫杨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效果较好,层积时间达到120d时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89%。温度显著影响枫杨种子的萌发,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能力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结论:枫杨种子不存在物理休眠,属于生理休眠类型,种子需要低温层积处理120d打破休眠,解除休眠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是25℃。  相似文献   

4.
檫树(Sassafrs tzumn Hemsl)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对其休眠生理进行研究表明,该种子属于双重休眠,种子中存在高浓度的发芽抑制物,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经过冷(0~5℃)或暖层积处理,可导致90%以上的种胚解除休眠,但种子萌发率仍只有60%左右,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消除种皮中的发芽抑制物,是提高檫树种子育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树木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生存,适应环境,在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特性。树木种子的休眠从休眠程度上分为:强迫休眠和长期休眠。引起长期休眠的因素很多,如种皮的机械障碍、含有抑制物质、生理后熟、综合因素的影响。无论哪种休眠都极大影响种子的发芽。在播种育苗或在室内检验种子的品质都需采取措施,克服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的发芽,不同树种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克服种子休眠的方法称为催芽。在实验和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催芽方法:一、浸入催芽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不同温度的水在一定时间内浸种,使种子的种皮软化、通气、…  相似文献   

6.
以唐棣(Amelanchier sinic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萌发试验对唐棣种子的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其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唐棣的有性繁殖及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为其进一步的园林应用和果实开发提供材料支持。结果显示:唐棣种子具有深度生理休眠特性,GA3预处理并不能够显著提高其种子萌发率,且种子至少3个月的低温沙藏才能解除休眠;其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最终吸水率在55%~69%之间,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7.
林木种子播前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省46种林木种子进行播种前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无休眠特性的种子用45℃温水浸种或随采随播,湿沙储藏,其发芽率均较高;具休眠特性的林木种子,可采用60~100℃热水浸种、化学药剂处理、机械擦伤或层积催芽,可破除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8.
以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etPaxt.)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方法的催芽试验.结果 表明:1)流苏种子为双休眠性状,种子具有胚根和胚轴双休眠的习性,即胚根需要经过1~2月或更长时间的20~30℃高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而胚轴需要3~5℃低温1~3月才能解除休眠.2)流苏种子在高温1...  相似文献   

9.
赤峰是全国的重点生态建设市,每年造林面积约13万hm2,全市每年完成育苗面积约933hm2,涉及树种40种,其中种子有休眠特性的有20多种.这些种子因其休眠属性的不同,种子处理的途径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赤峰市常见树种种子的休眠类型及种子处理做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玉艳 《中国林副特产》2009,(3):43-44,F0004
鸡树条荚蒾种子属于上胚轴休眠,用种子繁殖困难,研究出打破鸡树条荚蒾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最佳方法,发芽率达到95.5%,当年苗高25cm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从抑制方面探讨白皮松种子的深休眠性,通过提取种子不同部位的抑制物及生物碱测定来寻找解除白皮松种子的休眠途径,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休眠的破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果含笑为分布于云南的珍贵绿化观赏树种,其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为解决毛果含笑种子的有效繁殖问题,从种子的形态结构,种皮的透水性、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测定,种子的生活力测定及其种子萌发试验等方面,对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是导致毛果含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毛果含笑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与其休眠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认为毛果含笑种子的休眠类型为形态生理休眠;用蒸馏水浸泡或赤霉素液浸泡种子均可有效破除毛果含笑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刺楸种子催芽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刺楸种子处于生理休眠,其休眠原因在于胚未完成发育。不进行催芽处理,当年不能出苗,种子在催芽过程中,必须先暖温处理,后转低温处理,使之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剖观察,发现栾树种子的种皮是由多层石细胞构成的角质层,它阻挡水分进入种子。通过柱层析对内源激素进行分离提取,再用气相色谱进行鉴定,结果证明,无论是休眠种子还是解除休眠的种子,其种皮和种胚中都含有脱落酸(ABA);但通过生物鉴定证明,解除休眠的种子,其种皮提取物和种胚提取物对白菜籽均无抑制作用,因此认为ABA不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唯一物质,此外一定还有其他物质起作用,是何物质尚待进一步研究。以上结果表明,栾树种子是种皮具有不透性而胚又生理休眠的种子。为打破休眠,曾试验过多种药剂,结果证明用浓硫酸处理1—3小时再层积3—4个月最佳。  相似文献   

15.
鸡树条是优质的北方地区经济树种,开发前景广阔。鸡树条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重点介绍了其种子解除休眠方法和种子育苗技术,为相关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4种槭树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催芽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树种鸡爪槭、色木槭、元宝枫和美国红枫等4个树种的种子都具有显著的休眠特性。采用人工介入手段进行休眠原因和催芽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槭树种子的种皮含有的化学物质和机械性阻碍导致了槭树种子的休眠;采用层积处理和GA3赤霉素浸种,能明显缩短种子的休眠期;彻底解除供试种子的休眠方法就是延长浸种沙藏层积的时间。措施,对保证育苗生产,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层积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入手,研究不同条件下催芽处理的效果,以此解释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再干燥脱水贮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再干燥是可行的,干燥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发芽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5℃条件下再干燥是不可行的,干燥后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再干燥处理后贮藏16个月内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再干燥贮藏后使用KT、GA3和乙烯利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阔瓣含笑种子休眠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阔瓣含笑种子胚形态发育完善,具生理休眠特性。研究表明,内源促进物质缺乏可能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透气性差也有一定影响。该种子含水量高,忌干藏。种子在室温下层积80天或用低温(5℃)层积120天可解除休眠。层积期间种子含水量在40—50%可保持种子生活力和解除休眠。另外,种子用300ppm GA_3处理48小时可代替层积。种子适宜的发芽条件是黑暗30℃恒温。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打破皂荚种子机械休眠的方法,提高皂荚种子的发芽率,采用浓硫酸、开水烫种、开水沸水浴和清水不同方式处理,试验研究了对皂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休眠是导致皂荚种子发芽率低主要原因;浓硫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腐蚀打破休眠,但效果不明显;开水沸水浴能打破休眠使种子充分吸水,但沸水浴后导致种子失活无法发芽;100℃开水逐次烫种后能打破种子休眠且保持种子正常发芽,发芽率达到82%。采用开水逐次烫种的方式能显著提高皂荚种子的发芽率,且这种方式较为简单实用,可以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据研究,大多数种子都有休眠特性,播种前对种子做适当的处理,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提高田间出苗率、壮苗率、种子的活力指数,还可以使种子发芽提前,缩短发芽周期。本文阐述几种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为农林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