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农业科技》2006,(6):33-33
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2006年10月16日公告,“柘荣太子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了解,柘荣县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全县太子参种植面积达1733.16m^2,年产量2500多t,产销量均占全国的1/3强。全县农民种植太子参人均年收入1000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太子参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3,已成为柘荣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项目。  相似文献   

2.
闽东柘荣县是“福九味”之一太子参的道地主产区,也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太子参的清洗是道地产区初加工的必需环节,直接影响太子参饮片品质,目前的太子参清洗以传统人工清洗为主,主产区太子参清洗技术滞后凸显。为此,基于柘荣太子参清洗特性研制了一种连续式清洗机,具体包括太子参进料组件、清洗滚筒、气泡清洗装置和传输带等,并开展该装置的清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式清洗机可实现高效的太子参清洗作业,清洗效率为传统人工清洗的10.7倍,清洗后的太子参色泽好、均一度高,并可显著降低重金属和药残含量,利于道地产区太子参清洗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09,(3):45-45
5月12日,笔者在柘荣县药监局获悉,柘荣太子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中药预防方案》中被列为首选用药,成为继预防“非典”首选用药后的又一个重大流感预防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一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柘荣县太子参一水稻,水旱轮作的栽培技术,它不仅克服了太子参连作出现的问题.而且充分利用太子参、水稻茬口特性,均衡有效地利用土地,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高效种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新品种柘参1号、柘参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来对柘荣太子参品种的选育,筛选出目前柘荣县种植主要当家品种,即柘参1号,柘参2号.通过对两者的各性状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柘参2号对柘荣县的土壤,气候,环境,水质等适应性较好,在品质和产量上表现出较为稳定和高产,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优势,并提出其太子参产业化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柘荣太子参”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了柘荣县太子参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柘荣太子参"产业发展的优势,并提出"柘荣太子参"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田力 《福建农业》2004,(9):28-28
柘荣县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活动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柘荣县以示范区为龙头,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全县建立了3大千亩农业示范区,即东源洋千亩高优蔬菜、淡水养殖综合开发示范区,塘头千亩中药材、高标准茶园示范区,五蒲千亩高标准无公害茶叶、太子参示范区。与此同时,柘荣县还建立了6个规模基地,即东源洋反季节茭白生产基地、东源洋南美白对虾及草鱼养殖基地、英山药材基地、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柘参2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干燥块根,为常用中药材,也是药食两用的药材之一,产地分布在福建、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而柘荣县所产的太子参因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分高而闻名,于2001年获国家商标局证明商标--"柘荣太子参".  相似文献   

10.
李德良 《油气储运》2009,(12):12-14
“抗毒1号”太子参是山东省临沐县农技站经过6年的定向培育,利用本地野生太子参与引进太子参杂交选育出的抗病毒高产新品种。该品种叶片肥大、叶色浓绿、块根肥大,呈纺锤形,须根少,颜色正,抗病性强,产量高,一股每667平方米(1亩)产干参200~250千克。  相似文献   

11.
柘荣县区域面积554km^2,千米以上高山有93座,“高山云雾出好茶”。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绿茶品种的优化,培育出了“仙岩雪峰”、“彭山翠芽”、“大叶香”等一大批绿茶知名品牌,由东艺茶业有限公司出品、曾获“东方神韵”杯绿茶类金奖的“彭山翠芽”被指定为茶博会礼品茶。目前,该县已投入100万元作为茶博会经费,各项宣传广告、组织企业参展、茶文化艺术团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筹备中,  相似文献   

12.
柘荣县根据中央精神适时实施“12345”工程,因势利导,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1”:围绕一个中心促增收。柘荣县围绕农民增收突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这个中心,扩药材、增养殖、稳粮食、优茶莱,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中药材面积4.5万亩,饲养猪、羊0.8万头,种植蔬菜5万亩,低改茶园提升品质和效益,推广稻薯新品种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2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柘荣县太子参携带芜菁花叶病毒情况,采用RT-PCR法对不同太子参植株进行芜菁花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同株太子参有无病斑的叶片、根部、茎部都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与表现病毒症状太子参植株的9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的太子参植株中叶脉及茎下部病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太子参植株10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花部位的病毒含量相对较少;对不同生长期太子参定株叶片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生长末期部分植株未检测到病毒,除此之外所取样品均携带芜菁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1964年发现太子参野生分布,黄渡乡太子参自1973年野生变家种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现已发展为2个品种:小叶太子参和大叶太子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3年达8000亩,2004年将突破1万亩,在我乡经济作物中已占主导地位.太子参当初引进时,是作为农民经济收入的辅助部分,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质量差,加上无人开发研究,经济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柘荣县城郊乡农村社会联动网“365”服务中心(以下简称“365”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用《新农村》所刊登的科技知识,回答农民咨询,指导农村工作,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365”服务中心是柘荣县城郊乡2002年刚开办的服务“三农”的协调指挥中心。该中心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值班服务,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信息咨  相似文献   

16.
行株距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品比试验,探讨行、株距对不同太子参品种类型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行、株距组合以12.5 cm×5 cm和16.7cm×5 cm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为120~160万株为佳.本研究为实施太子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省中药材种植发展主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10年我省中药材生产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0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55.6万亩,比去年约增7%。大宗地道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太子参、建莲子、厚朴、南方红豆杉、仙草、山药、薏苡、雷公藤、玫瑰茄、白术、巴戟天、春砂仁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区域栽培太子参产生连作效应的潜在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对柘荣县5个样地的太子参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土壤真菌的有效序列共744 331条,聚类后获得1314个真菌分类单元;获得细菌1032029条有效序列,聚类后获得10310个细菌分类单元.5个样地的共有OTU数明显多于...  相似文献   

19.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为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以块根供药用。别名孩儿参、童参等。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目前闽东地区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从2002年开始进行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为了规范太子参栽培管理技术,制定太子参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规范,使太子参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太子参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太子参两大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病害以太子参叶斑病和太子参病毒病发病最为严重,称其为太子参的“两大克星”。这两太病害病原物传播快,发病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因此,在栽培太子参时要注重防治,而且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以达到根治两大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