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麦50丰产稳产性及其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5年安徽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汇总结果,评价皖麦50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利用2003-2004年度皖麦50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评价皖麦50高产条件下合理的产量结构和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皖麦50既具有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皖麦19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抗倒能力弱的缺点,集高产稳产、高抗倒伏、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19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淮北市品比试验中50个主要小麦品种,以及生产上主栽品种皖麦38、皖麦19近300个样品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小麦品种布局可以显著提高面筋的品质;小麦品质的地区间差异明显;使用皖麦38等品种,可以使淮北市小麦品质达到中强筋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7-2010年安徽省小麦区试汇总结果,从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分析评价宿553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宿553既具有安徽淮北主栽小麦品种皖麦50丰产稳产的优点,品质上又有所提高,集优质、高产、稳产、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50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江淮平原8个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烟农19,郑麦004,平安6号和周麦22在全生育期内未发生倒伏,偃展4110,新麦18和皖麦50在乳熟期发生1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75°~45°)轻微倒伏,而皖麦19在乳熟期发生2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45°~20°)倒伏,倒伏率为17.62%.皖麦19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及其干物质输出率均高于未倒伏品种和轻微倒伏品种,不利于其抗倒伏.烟农19的株高和重心高度适中,基部节间机械强度较大,干物质在乳熟前输出较慢,乳熟后迅速分解输出,有利于茎秆抗倒和产量提高.因此,得出江淮平原兼顾高产和抗倒的小麦品种为烟农19和周麦22.  相似文献   

5.
为给山农20在皖北地区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2011年进行2年多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山农20与皖麦50相比,成穗数大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株高降低,抗寒性增加,抗病性提高,产量达8 583.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显著,在皖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皖北地区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包括济麦22、皖麦52、淮麦28等,并总结了当地的主推技术,以期促进当地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7.
皖麦44品质特性及配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汪建来  赵斌  赵竹  赵莉  姚大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47-748,758
以小麦新品种皖麦44为材料,对其品质特性在年度间、地点间的变化及其与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的配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皖麦44属质量优质型中强筋品种,在年度间、地点间品质较稳定,面团稳定时间大多在7min以上;弱化度低,面团耐揉是皖麦44品质的主要优点。在豫麦18、皖麦19、皖麦48中搭配20%、30%、50%的皖麦44,配粉的弱化度就可降至80BU,稳定时间上升至4~5min,达到中筋粉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选用良种,科学搭配 1.推广品种主推高产、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弱筋小麦扬麦13、皖协08等;中强筋小麦豫麦18、皖麦19、豫麦70、郑麦9023等. 2.种子质量国标小麦良种,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 3.因茬选种腾茬早的选用半冬性品种,如皖麦19、宿麦9908等,腾茬迟的选用春性品种,如豫麦18、皖麦33、扬麦13等.  相似文献   

9.
1 选用优质良种 选用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当地不同气候年份的生产检验证明确是当地稳产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优良品种.如:烟农19、皖麦38、皖麦19、皖麦50、新麦18、豫麦18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 1998~ 2 0 0 1年淮北片春性组和半冬性组小麦区试结果 ,对皖麦 44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皖麦 44和对照种豫麦 18、皖麦 19的主要农艺性状 ;研究了皖麦 44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皖麦 44既具有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皖麦 19、豫麦 18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相应的缺点 ,集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皖麦 44高产的关键是确保穗数 ,稳定粒重。  相似文献   

11.
皖麦50是凤台县小麦主播品种之一,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7个品种小麦抗病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颖东区宜推广泛麦5号、豫麦70、皖麦50、烟农19等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淮北地区近50年来推广面积在6.67hm2以上的20个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品种共划分为8个类群,Ⅰ类为扬麦12、皖麦47;Ⅱ类为皖麦33;Ⅲ类为皖麦48、阜麦938、济麦21、皖麦44、皖麦55、荔高6号、豫麦49ck2、浏虎98、豫农035、百农AK58;Ⅳ类为豫麦49、皖麦38;Ⅴ类为郑麦366、衡观35;Ⅵ类为皖麦50;Ⅶ类皖蒙118;Ⅷ类为豫麦70。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斌  赵竹  王瑞  徐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55-956,959
以适宜安徽淮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皖麦 3 8、郑麦 90 2 3、皖麦 19、皖麦 44和豫麦 18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5个供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显著 ,品种基因型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参试品种中皖麦 3 8、郑麦 90 2 3属强筋小麦 ,皖麦 44属中强筋小麦 ,皖麦 19和豫麦 18属中筋小麦。在本试验所设计的播期范围内 ,播期对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从我市多年生产示范看,适合我地种植的优质品种有:弱冬性品种可选用皖麦38;半冬性品种可选用新麦18,烟农19,周麦12等;弱春性品种可选用郑州9023,豫麦70等.  相似文献   

16.
1选用高产稳产优良品种 小麦要高产,良种是关键.当前颍上县范围内可选种的小麦品种有矮早781、内乡188、皖麦19等多穗型,综合性状好,产量三因素协调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互作方差(Shulka)和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紫麦19"具有高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品质突出等特点。[结论]"紫麦19"作为替代安徽省主栽品种"烟农19"的理想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根据皖麦19小麦,自命名推广到现在的性状表现,从不同角度对该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相似文献   

20.
我县为稻麦两熟制地区,小麦主栽品种以扬麦158为当家品种,辅以皖麦33、扬麦10号等.多年来,小麦单产始终徘徊在3750kg/hm2上下,严重制约我县小麦面积扩大和农民经济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