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0对引物对50份甘蓝型油菜黄籽种质和1份黑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再次筛选,得到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一般有3~11务谱带,所选17个引物共检测到126条带.有103条带具多态性片段,一般片段在100~900 bp,平均每个引物有6条多态性谱带,占81.7%.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51个品种(系)分为8个类群体,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 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变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直观分级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籽油菜粒色性状表现的不稳定性变化。基本规律是,粒色变化随贮藏物质的流向,由源头一端的深色向末稍一端的浅色变化。即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轴及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主轴及分枝的上部角果,由角果的柄端籽粒向喙端籽粒方向,粒色由深变浅,千粒重也由大变大。  相似文献   

6.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 SSR 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 PIC 值在0?81~0?92之间,通过 UPGMA 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SSR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PIC值在0.81~0.92之间,通过UPGMA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28个组合进行试验,考查了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胚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黄籽度、千粒重等9个性状。方差分析表明,重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千粒重、黄籽度在亲本间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9个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以种子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通径分析。该文还就油菜品质育种提出一些观点,作为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特点、粒色遗传和生理生化研究进展。总结了6种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途径。综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包括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最后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观分级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性状表现的不稳定性变化。基本规律是,粒色变化随贮藏物质的流向,由源头一端的深色向末稍一端的浅色变化。即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轴及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主轴及分枝的上部角果,由角果的柄端籽粒向喙端籽粒方向,粒色由深变浅,千粒重也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ADM混合线性模型,对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双列杂交资料的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环境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效应分析发现72-Regent,Andor的加性效应,88-14的母体效应,{[(tower×81008)×81008]×非野}×955选系组合的显性效应较符合品质育种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ADM混合线性模型,对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双列杂交资料的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环境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效应分析发现72-Regent,Andor的加性效应,88-14的母体效应,{[(tower×81008)×81008]×非野}×955选系组合的显性效应较符合品质育种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浓度、预培养天数、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浓度组合、AgNO3浓度等对下胚轴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中2,4-D及6-BA浓度是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材料和不同处理间芽再生频率差异显著,且材料与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芽苗的正常形态建成不利。  相似文献   

14.
以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浓度、预培养天数、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浓度组合、AgNO3浓度等对下胚轴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中2,4-D及6-BA浓度是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材料和不同处理间芽再生频率差异显著,且材料与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芽苗的正常形态建成不利.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油菜30个黄籽品系和50个黑籽品系为材料,对黄籽品系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以及黄籽油菜下胚轴和子叶的芽再生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无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黄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都较低,品系间差异显著,部分品系如SH 21,SH 167,SH 34表现较好.甘蓝型黄籽油菜子叶的芽再生频率(平均89.49%)极显著地高于下胚轴(平均15.95%),但其差异随品系而异,特别是品系DH33,部分处理子叶芽再生频率为100%,而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却为0.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再生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30个黄籽品系和50个黑籽品系为材料,对黄籽品系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以及黄籽油菜下胚轴和子叶的芽再生频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和黑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无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黄籽品系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都较低,品系间差异显著,部分品系如SH 21,SH 167,SH 34表现较好。甘蓝型黄籽油菜子叶的芽再生频率(平均89.49%)极显著地高于下胚轴(平均15.95%),但其差异随品系而异,特别是品系DH33,部分处理子叶芽再生频率为100%,而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却为0。  相似文献   

1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 d从主花序上取4.0~4.5 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 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rn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18.
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m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连续单株选择,338个株系及其2008个单株的含油量进行了为期3a的筛选。结果表明:株系和单株含油量平均每a各提高2.4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的材料选择高油分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后对重庆地区开展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的可能性和高油分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