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马尾松木材为研究材料,以乙醇提取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部,研究了台湾乳白蚁对各部分萃取液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最喜食马尾松正丁醇部和水部提取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外切-β-1,4-葡萄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在6~72 h对黄胸散白蚁体内6种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3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而言,氯仿提取物对EG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CBH和BG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对CBH酶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抑制率最大,达17.6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对EG和BG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强,在48 h时对EG的抑制率最大,为27.18%,在24 h时对BG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为29.28%;石油醚萃取物对CBH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2种酶抑制作用显著,对EG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对此酶的抑制作用最大,为39.89%。对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而言,3种提取物对Car E酶的活性影响不大;对GSTs酶的影响主要在12~48 h,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36 h时抑制率最大,为39.54%;对FMO酶的抑制作用呈波动式变化,其中以12 h、36 h抑制作用较强。【结论】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黄胸散白蚁体内的纤维素酶和解毒酶,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3.
板栗雄花序萃取物抗氧化及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板栗雄花序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板栗雄花序乙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4个部分;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自由基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共培养测定抗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定出板栗雄花序中的鞣花酸(EA),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与结构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提取法得到板栗雄花序醇提物提取率为16.6%,其他4种萃取物提取率在2.6%~26.2%,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提取率最高。2)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对 DPPH·自由基、卵黄脂质过氧化物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乙酸乙酯萃取浓度为0.01 mg·mL -1时,对 DPPH·清除率达到94.4%,对卵黄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率为95.69%,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清除率相当。3)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对12种细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在不同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98 mg· mL -1,最低杀菌浓度为1.96 mg·mL -1。板栗雄花序样品中有游离鞣花酸,含量为2.267 mg·g -1。【结论】板栗雄花序中含有较多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物质,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较高,对清除 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都有较好的效果。各个萃取物对 G +菌和 G -菌都有一定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用70%乙醇从大血藤中提取原花色素,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和分离,采用香草醛-盐酸比色法测定各样品中原花色素含量,并测定各样品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血藤乙醇粗提物(CE)、石油醚萃取物(PE)、乙酸乙酯与水两相不溶物(EIF)、乙酸乙酯萃取物(EF)、正丁醇萃取物(BF)和水相留余物(WR)中含原花色素分别为(36.03±0.40)%、(1.19±0.11)%、(57.99±0.22)%、(32.40±0.07)%、(25.03±0.08)%和(41.32±0.37)%。大血藤乙醇粗提物经葡聚糖凝胶LH-20纯化后,含原花色素(98.35±0.72)%,约为粗提物的2.73倍;大血藤纯化物(PT)对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70.70±1.38)mg/L,是L-抗坏血酸的1.12倍;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为(4.37±0.17)mg/L是阿卡波糖的120.71倍。说明大血藤含有丰富的原花色素,大血藤原花色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肉桂及其同源根皮为原料,采用80%乙醇分别对两者进行回流提取,经系统溶剂法萃取得到两者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各极性部位对常见的3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肉桂和根皮提取得到的各极性部位的质量、成分种类及含量均有所差异,其中石油醚部位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差异较大;两者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此外根皮乙酸乙酯部位还含有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肉桂酯,根皮水部位含有D-半乳糖。肉桂石油醚部位、根皮石油醚部位、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这3个部位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g/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大于(17.62±0.22)、(25.21±2.09)和(12.82±0.30)mm,肉桂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弱,肉桂和根皮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3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蒲公英抗氧化成分的分布,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有效成分,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然后用FRAP法、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法和DPPH法研究各层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层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三种不同测试方法显示其抗氧化能力大小均为: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水层石油醚层。说明蒲公英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是正丁醇层和乙酸乙酯层中。  相似文献   

7.
桉叶抗氧化物的提取与抗氧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林9号桉叶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20、50℃提取1h;抗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光照、空气和温度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而pH值对其影响较小;对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表明提取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与抗氧化效果成正相关;以有机溶剂对上述提取物进行萃取,抗氧化效果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然后比较了不同浓度乙醇作为洗脱剂对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的影响,以50%和70%乙醇洗脱成分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高效制备桑叶中的一种多羟基生物碱—脱氧野尻霉素(Deoxynojirimycin,DNJ),以期为建立桑叶DNJ提取新技术及其营养价值的开发提供参照.[方法]以桑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建立基于减压耦合超声法提取桑叶DNJ的工艺条件优化,并以其对α-葡萄糖苷酶与蔗糖酶的综合抑制率为指标,考察其与降血糖活性间...  相似文献   

9.
金雀花提取物正丁醇沉淀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酰化方法对金雀花中正丁醇沉淀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金雀花的地上部分用75%的乙醇提取,乙醇总浸膏用去离子水饱和悬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沉淀部分乙酰化衍生后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正丁醇沉淀部分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三十烷醇、美迪紫檀素及车轴草醇,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乙酰化反应使得正丁醇沉淀部分的溶解性增加,极性降低,为其他植物中大极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研究各萃取相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并分析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醚相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14.62±3.24)mg/g,乙酸乙酯相中多酚含量最高,为(50.34±30.13)mg/g。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最强,其EC_(50)分别为(66.09±1.82)μg/mL和(47.94±1.68)μg/mL;正丁醇相萃取物浓度在0.5mg/mL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V_C相当;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仅次于正丁醇相萃取物,EC_(50)为(93.63±1.97)μg/mL。相关性显示桦褶孔菌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桦褶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萃余相)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各相总酚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4项指标评价杜仲雄花各萃取(余)相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仲雄花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相(393.47mg·g-1)和正丁醇相(287.33mg·g-1)中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石油醚相(105.42mg·g-1)和水相(114.74mg·g-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5%和80.32%,接近于BHT和VC;正丁醇相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80.47%);乙酸乙酯相的还原力高于BHT和VC;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显著高于VC。杜仲雄花提取物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与萃取(余)相的质量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这说明杜仲雄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进一步生产保健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圆滑番荔枝树皮中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 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树皮15 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后,得到一个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经理化及波谱分析,其结构确证为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无刺枸骨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剂对无刺枸骨果实成分进行萃取,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滤纸片抑菌法测定其萃取物的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结果 ]无刺枸骨果实甲醇粗提取物的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ABTS和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与萃取物浓度间呈线性正相关。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于所有菌株均具有极显著的抑菌作用,且是3种萃取剂中抑菌作用最强的;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于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也具有极显著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显著。结合GC-MS与UPLC-QTOF/MS技术,本文首次证实无刺枸骨果实含有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的药用成分——绿原酸。[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多种萃取剂对无刺枸骨果实成分进行萃取和鉴定,并通过试验证明其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该结果为无刺枸骨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细菌和3种肿瘤细胞的离体抑制生长活性,为竹叶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和柱色谱分离,从苦竹叶中获得提取物流分及单体化合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抑菌圈法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各流分及单体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采用 MTT法和小鼠 H22肝癌细胞腹水瘤模型,评价木犀草素-6-C -洋地黄毒糖苷-4'-O -葡萄糖苷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苦竹叶乙醇提取物萃取流分中,乙酸乙酯相的离体抑菌作用整体强于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抑菌作用不明显。乙酸乙酯相8个流分中 Fr.3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在25 mg·mL -1浓度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24 h抑菌圈直径为21.05 mm。25 mg·mL -1浓度下,单体化合物中从组分 Fr.4中分得的反式香豆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24 h 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3 mm及18.35 mm。离体试验表明,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 -葡萄糖苷对子宫颈癌 HeLa 细胞、肝癌 HepG2细胞及结肠癌 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IC50值分别为592,2058,1712 mg·L -1。5 mg·kg -1和10 mg·kg -1的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 -葡萄糖苷对 H22荷瘤鼠肝肿瘤有体内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和20.0%。【结论】苦竹叶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及抑制肿瘤增殖活性,在植物源农药及药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本研究为推进苦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促进苦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里  王静  宋亚倩  孙然  陆俊  杨奥 《经济林研究》2020,38(3):237-244
【目的】研究黑老虎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抑菌和抑酶活性,为黑老虎果实副产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通道大红、紫黑2个品种黑老虎的果皮和种子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制备其提取液。通过测定其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种,采用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刃天青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通过计算提取液对酪氨酸酶、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来评价提取液的抑酶活性。【结果】黑老虎果皮和种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为(0.12±0.04)~(0.39±0.02)μmol/g,且果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种子。2种黑老虎品种果皮提取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枯草杆菌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大红果皮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试验质量浓度(500 g/L)条件下,提取液对2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1.90±0.04)和(11.38±0.02) mm,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31.25 g/L。果皮和种子提取液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均呈量效关系,其中紫黑果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了(93.92±2.47)%,大红果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2.96±0.95)%和(71.68±1.25)%。【结论】黑老虎果皮和种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瓦雷兹芽孢杆菌YH-20发酵液的抑菌稳定性及其抑菌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YH-20发酵液对12株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葡萄座腔菌为病原指示真菌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抑菌稳定性,根癌农杆菌为病原指示细菌测定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酸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蛋白类物质和脂肽类物质,并以特定培养基检测菌株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以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菌株YH-20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病原真菌和1株病原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该发酵液经普通光照和紫外光照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率保持稳定,经80℃处理120min后,抑菌率仍可达到49.24%,在pH6-9处理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抑菌率。在4℃最少可储存30d而抑菌能力不发生改变。菌株YH-20可产生抑菌性蛋白和脂肽、蛋白酶、纤维素酶及嗜铁素。以极性较高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可萃取出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菌株YH-20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和较好的抑菌稳定性,可产生多种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8.
柿叶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柿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通过系统预试,初步确定柿叶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氨基酸、多肽、有机酸、酚类和鞣质、糖类、甾体、总黄酮、强心苷、蒽醌、挥发油等物质.抑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的6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相对供试的5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细菌有较小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对真菌和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而且,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测试的6个细菌的抑制活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4种山楂种子中抑制物质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抑制物质与山楂种子休眠的关系,用80%的甲醇提取4种山楂种子内果皮、种皮及种胚的抑制物质,再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将甲醇提取物分离为石油醚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及水相5相组分;用各相组分处理白菜种子,通过白菜种子发芽试验对抑制物质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4种山楂种子各部位的乙醚相、乙酸乙酯相及甲醇相分离物抑制活性较高,石油醚相及水相分离物抑制活性较低;大山楂(伏山楂和大旺)种子较小山楂(辽宁山楂和抚宁野生山楂)种子每粒所含抑制物质活性高。  相似文献   

20.
紫椴种皮透性及种子浸提物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称重和生物测定的方法,对紫椴种皮透水性及种子各部分浸提物的生物效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种皮透水性较差,不易吸水。紫椴种子的胚乳、种皮、果皮中确实都含有萌发抑制类的物质,按照其抑制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种皮、果皮、胚乳(胚),且该抑制物质浸提液浓度高则抑制性强,浸提液浓度低则抑制性弱。紫椴种子胚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乙醚相,水相,甲醇相;对白菜种子胚根长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石油醚相,水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甲醇相。种皮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的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甲醇相,水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果皮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的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甲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乙醚相,水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