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光宇  郑惠玉 《大豆科学》1993,12(4):275-282
本试验利用结英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和2个半野生大豆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物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亚有限性栽培种作母本;选用植物较矮,百粒重较大的野生种作父本利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野生亲本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来看,选用半野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不同结荚习性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G.mzx×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表现最优,无限性组合的株高则优势最强;除有效分枝以外,其余性状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无限性组合;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进度,明显地高于无限性组合;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和亚有限性栽培大豆作亲本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籽粒小、主茎细弱等不利性状。  相似文献   

3.
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蔓生倒伏性是利用野生、半野生资源的主要障碍之一。本试验以二个G. max×G. soja组合和一个G. max×G. gracilis组合的F_1代为待改良群体,分别与不同结荚习性的三个G. max品种回交,对9个回交一代(BF_1)的株高、茎粗和蔓生倒伏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BF_1代株高分离下限受回交亲本(栽培大豆)的结荚习性的影响明显,分离上限受待改良群体(F_1杂种)的影响大。用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对降低后代株高效果较用无限性品种明显得多。 2.茎粗受双亲影响。F_2代半野生组合的茎粗较大。以栽培大豆,特别是有限性,亚有限性品种作回交亲本,增加茎粗明显,尤其表现在茎下部的茎粗上。 3.种间杂种用栽培大豆回交后,缠绕蔓生性减弱,以有限性和亚有限性品种回交, 直立性获得明显改进,半野生组合再用有限性、亚有限品种回交,BF_1代可出现接近直立类型单株。 4.直立性表现受株高、茎粗的综合影响。从种间杂交后代的直立性考虑,杂交和回交时,以有限和亚有限、粗杆类型或早熟类型作亲本或回交亲本,后代直立性较好。这种直立性的改进有利于种间杂种利用,但如何与高蛋白和丰产性结合,尚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野生大豆作亲本,其杂种后代往往蔓化倒伏.早熟栽培大豆和晚熟野生或丰野生大豆杂交,有限、亚有限结荚习性或矮秆的栽培大豆与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F_2代较易分离出栽培大豆类型.用某一栽培大豆为测配亲本,与多个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测定亲本配合力,发现优良的野生、半野生大豆亲本.杂种后代回交,不管从那一代开始,都应选择直立或半直立栽培大豆类型的后代作亲本,轮回亲本最好是有限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品种.百粒重的提高在于选择百粒重大、遗传性强的栽培大豆品种(系)作亲本.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大豆百粒重的遗传规律,提高育种效率,以中、美大豆品种为亲本,对正、反杂交及回交后代群体的百粒重遗传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3群体百粒重平均值在一定程度上受母本影响,但不显著,倾向于小粒显性遗传,具有不显著的细胞质遗传特性。F3百粒重的变异系数偏小,分离强度不大,广义遗传力较高,可以在F3对其进行选择。F3百粒重分离强度及广义遗传力与组合的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百粒重大的组合分离强度及广义遗传力相应偏大。用中国大籽粒亲本回交的BC1F2群体百粒重均值大于用美国中等籽粒亲本回交的BC1F2,但不一定大于F3,用父本回交的BC1F2百粒重分离强度均大于用母本回交的BC1F2,可以扩大选择空间。回交后代百粒重遗传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受组合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间杂种后代自交与回交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系列自交和回交材料,探讨了大豆种间杂种群体改良的部分遗传理论。结果指出,与野生大豆利用关系密切的性状均于回交二次产生明显的趋栽培性变化,初步确定BC_1F_2系保留种间杂种优良基因型的关键世代,继续回交将引起高蛋白基因型频率过量下降,不利于高蛋白后代的选择。试验还表明,连续回交使“重组纺锤体”逐渐放宽,为削弱野生有利性状与有害性状之间的连锁与互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种间杂种回交群体较适宜的结构为:n=8,m=10~15(n=F_1代家系数;m=每一家系的F_2代株数)。倘若不考虑质量性状的作用,自交群体(BC_0F_2)保持90—100株基本可以容括全部遗传变异。此外,在种间杂种自交(BC_0)与回交(BC_1,BC_2)群体中,某些性状间存在“动态相关”,建议不同自交或回交世代的相关结果不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和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Lemont、CPSLO17、02428、明恢63、培矮64、IR36等6个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材料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F2及回交世代分离大、变异广,有部分植株超过了高值亲本,因此,可从F2或回交世代就进行单株选择。双亲蛋白质含量对后代有影响,但母本作用更大。建议选配组合时以高含量作母本为宜,若要进行回交选育,宜用高含量的母本作轮回亲本。  相似文献   

8.
以逐代人工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 Lee68×N23227)F5代株系3060为父本,以耐盐栽培大豆Lee68品种为母本或轮回亲本,配置回交组合(Lee68×3060,编号C)得到的不同单株后代株系(BC1F2)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耐盐系数、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对它们的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上位性基因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传组成成分。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利用野生资源成败的关键在于亲本选配。回交是利用野生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半野生大豆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张国栋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89,8(2):123-128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遗传潜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振纯  林红 《大豆科学》1996,15(4):310-316
通过对野生大豆(G.soja)、栽培大豆(G.max)种间杂交后代新种质,与不同类型栽培大豆、野生大豆Griffing双列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不同类型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正向优势居前两位的是野生大豆ZYD328、种间杂交后代品系8-44-3,论述了野生大豆及其种间杂交后代品系,对改良大豆品种基因的拓宽及有益基因的累加,具有很大的遗传  相似文献   

13.
大豆籽粒大小和粒形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野生大豆到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究这些性状的变化规律能加深对基因驯化机制的认识。以14个野生大豆、45个地方品种和30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上述性状的偏相关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品种中百粒重和籽粒大小呈极显著相关,但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和粒长不相关;野生大豆中长宽比是因子分析第1因子的重要成分,而栽培品种并非如此;百粒重与籽粒大小显著相关,与粒形性状不相关。此外,上述结果还通过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杂交组合构建的504个正反交F2∶3、F2∶4和F2∶5家系群体的偏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野生大豆江浦野生豆-5和栽培大豆南农06-17所得的F2∶3家系(2008、2009年)及F2∶4家系(2009年)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3个荚粒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27个QTL,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加性显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17个QTL,其中12个QTL(qEPP-H-1、qEPP-Lb-1、qSWP-La-1、qSWP-Lb-1、qSW-B1-1、qSW-B2-1、qSW-D1b-1、qSW-H-1、qSW-H-2、qSW-I-2、qSW-Lb-1和qSW-Ma-1)在2 a或2个世代稳定表达,qEPP-H-1、qEPP-Lb-1和qSWP-Lb-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野生大豆。研究结果为野生大豆优异等位基因的发掘、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以及大豆产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干旱与高温常常相伴发生,会使大豆受害程度加剧。为了解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选取了160个大豆品种,采用一点两年重复实验,在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和正常条件下进行种植,分析单株荚数、分枝数、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等性状。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双重胁迫使大豆群体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4%、36%、60%、62%、49%,其中也有部分材料性状会有升高或不变,胁迫下株高有6%的材料变高、5%的材料没影响,单株荚数未见增加的材料,有3%材料不变,分枝数有15%材料增加,7%不变,单株粒数有9%材料升高、4%不变,百粒重有4%增加、3%未见变化。在两种生境下,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之间相关性变化不明显,百粒重与其它性状相关性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发现两种环境下性状变异系数除株高外变化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新海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7,16(3):199-204
以不同进化程度的三种类型大豆四个品种配制的三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采用系谱法,组合内选优株法和随机选株法在海南岛按相同目标进行定向选择,以研究大豆南繁加代的选择方法衣相庆的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在海南岛各种选择方法入选材料的生育期,株高,产量性状的实际遗传进度均很小,选择效果不大,而抗倒伏性,炸荚度及种粒大小的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高油大豆杂交F_2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个高油大豆品种(系)作为亲本,配成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2代进行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主茎节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对脂肪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蛋白质含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荚数对蛋脂总量的间接负效应最大,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