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近日,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攻克了农药化工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难题,改变了以往农药化工废水单一生化处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啤酒、味精、沼气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及其处理、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工农业废水培养微生物并生产生物农药的研究现状。指出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是变废为宝、废物循环利用的经济、高效的新途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HPCL法测定双丙胺磷中杂质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RP-HPLC法,对双丙胺磷中的氨基类物质Ala及AMPB进行衍生化处理后,经TSKC18柱,0.1M醋酸钠-乙腈-水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54nm处进行Ala及AMPB的含量测定。采用本法,Ala的线性范围为1.0-4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3.4%,精密度1.57%。本法与日本方法对照,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可同时测定双丙胺磷中Ala及AMPB含量的优点。本法也可用于废水中AMPB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磁处理对不同抗旱性小麦萌发与生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初步研究了磁处理对不同抗旱性小麦郑引一号和陕合六号萌发与生长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两种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蛋白含量和幼苗活力等生理生化方面以及发芽势,芽长和根长等形态方面,磁处理的影响均有显著的差异,指出这种磁效应上的品种差异在磁处理技术应用中应引起的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旱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光合作用,干旱诱导蛋白,酶活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玉米抗旱性研究在生理生化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蝇蛆壳聚糖保鲜剂对几种蔬菜的保鲜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蝇蛆壳聚糖水溶剂对番茄、青椒、茄子的保鲜作用,并试图找出保鲜效果较好的蔬菜。贮藏期间,定期测试其生理生化指标:失水率、腐烂率、呼吸强度、维生素C(VC)含量。结果表明:用蝇蛆壳聚糖保鲜剂处理过的三种蔬菜各生理生化指标都比空白对照的效果好。说明蝇蛆壳聚糖能减少蔬菜的水分损耗,限制其呼吸作用,减少营养损失。三种蔬菜中,番茄在12天内、青椒在4-6天内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冷热处理巴西豆象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冷冻处理方法,经-22℃处理2h后,各虫态的巴西豆象校正死亡率达100%;采用干热处理方法,经55℃处理1h或60℃处理0.5h后,各虫态的巴西豆象校正死亡率达100%;采用热水浸泡处理方法,经50℃处理1h或52℃处理0.5h后,各虫态的巴西豆象校正死亡率达100%。但采用冷藏处理方法,经0.5℃处理192h,仍不能全部杀死各虫态的巴西豆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u(0,25,50,100,200 mg/kg)和Cd(0,1.0,10.0 mg/kg)及其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不添加Cu和Cd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小白菜外观正常,没有出现Cd中毒症状,但是Cd-Cu复合处理组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都低于对照及单一处理组,Cu、Cd复合处理对叶绿素a的影响程度大于叶绿素b;复合处理组的细胞膜透性明显低于单一处理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及单一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相同浓度Cd单一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Pb和NaCl单一及复合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机理,采用砂培法,以不添加Pb和NaCl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Pb(0.5和1.5 mmol/L)、NaCl(50和100 mmol/L)及其复合胁迫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NaCl处理浓度升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下降;相对于对照,各处理黄瓜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且100 mmol/L NaCl胁迫下黄瓜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1.5 mmol/L Pb胁迫。不同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复合处理下的含量高于单一因子处理。NaCl对黄瓜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强于Pb,Pb、NaCl复合胁迫的毒性效应强于单一胁迫,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化酶活力测定方法测定了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 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 h内,1×106 mg/L辣椒碱对小菜蛾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处理后6 h内,对小菜蛾体内的羧酸酯酶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污水再生回用与社会、经济、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将模型用于西宁市的污水回用规划中,通过设计模拟运行方案,对该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在三个设计方案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回用的增大,将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同时能将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但是应该增加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的投资额。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芹菜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芹菜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菌株ZF75。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结果表明,菌株ZF75对番茄疮痂病菌等10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用温室栽培试验对菌株ZF75进行防病效果初探,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75对芹菜软腐病防效可达89.62%。同时,该菌株对芹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经菌株ZF75菌悬液处理后的芹菜平均株高和茎粗分别达24.18 cm和0.51 cm。综合分析表明,菌株ZF75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秸秆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秸秆堆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特征,进行了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腐解菌剂处理较不添加复合微生物腐解菌剂(CK)升温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腐第2d添加菌剂处理堆体温度上升到50℃以上,第3 d达到最高温度67.1℃,50℃以上持续6 d;CK堆腐第3 d达到50℃,第4 d达最高温度59.5℃,50℃以上持续5 d.堆腐第9 d添加菌剂处理E4/E6值达高峰值3.419,CK的达高峰值4.085,堆腐第23 d后添加菌剂处理的胡敏酸E4/E6值为1.512~1.709,而CK处理的E4/E6值为1.649~2.060,堆腐过程添加菌剂处理的E4/E6值一直低于CK,表明添加菌剂能促进腐殖质的缩合和芳构化.堆肥腐熟后pH值较堆制前有所提高,添加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电导率(EC)值较高,且在持续高温阶段高于后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苹果轮纹病菌敏感菌株TS1和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进行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h,抗性突变体UV-TS1-10体内PAL活性一直高于敏感菌株TS1,两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1.5h达到最高值;抗药突变体UV-TS1-10体内POD活力也高于TS1,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4h达到最高值时两菌株活力差异最大;UV-TS1-10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为TS1的1.3倍,同一菌株在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大,稳定性好;抗药突变体UV-TS1-10比敏感菌株TS1的酯酶同工酶图谱少了一条Rf=0.33的谱带,多了Rf=0.1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其生理生化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研究敏、抗菌株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为基础,探讨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可能的抗性机制,为科学地指导生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异源养殖废水农业利用对耐盐能源植物(菊芋)栽培体系土壤性状、植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利用Watersuit直观模型对系统作了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异源养殖废水灌溉土壤有明显积盐趋势,尤其是高盐度的对虾养殖废水,土壤盐分高达2.69 g/kg;而钠吸附比(SAR)海参养殖废水最高,其值为7.4 (mmol/L)1/2;异源养殖废水灌溉菊芋茎叶生长受到抑制,但能明显促进根系生长;与淡水灌溉相比,除对虾养殖废水块茎产量受到影响外,其他两个养殖水处理块茎产量均无明显差异;以菊芋块茎产量作为基准,其耐盐临界值为24.65 dS/m.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盐度养殖废水补充灌溉菊芋,可保证土壤安全和取得较高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6.
枸骨内生菌No.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立枯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枸骨植物中分离到一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编号为No.2),借助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该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双重培养试验表明,该哈茨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菌存在竞争和寄生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哈茨木霉菌胞外代谢产物木霉素的1 000倍液7 d后,其对黄瓜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9%和95.83%。施药后各处理对黄瓜的株形、叶色均未产生药害症状,表明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XC-1,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防特性分析,并评价其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形态学、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XC-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C-1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嗜铁素和HCN能力。同时,具有产生脂肽类活性物质的能力。其发酵液能导致立枯丝核菌菌丝断裂、折叠、膨大等,进而抑制其生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XC-1在马铃薯苗期、花期以及收获期均有防效,在收获期生防效果达到54.51%。同时,经菌株XC-1菌悬液接种处理后的马铃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2.02%。XC-1是马铃薯黑痣病生防制剂的潜力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温控温处理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杀虫效率高、无残留等优点,已经用于商品闪热处理、检疫热处理防治害虫。但是高温控温处理可能会存在破坏商品质量,热量分布不均导致热利用效率较低,不能有效杀灭商品以及工厂中的害虫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高温控温处理方法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讨论了高温控温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马铃薯块茎软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广东省惠州市马铃薯块茎软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病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0个马铃薯品种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在LB平板上菌落有透明和不透明2种形态;除葡萄糖发酵阳性、对链霉素和青霉素具有抗性等特征不同外,BP-hd-1、BP-hd-2、BP-hd-3和BP-hd-4菌株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的其它生理生化特征均相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4株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别与短小芽胞杆菌AI-Khrj18(KY123871)、ML270(KC692158)、NCTC10337(LT906438)和ARD21(KX023236)的相似性为100.0%;4株菌株的gyrB基因序列均与短小芽胞杆菌AUEC29菌株(HM585095)的gyrB基因相似性最高,为99.7%~99.8%。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马铃薯块茎软腐病的病原菌为短小芽胞杆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接种菌株BP-1后20个马铃薯品种的发病率均为100.0%,表明该病原菌对马铃薯有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使用亚磷酸二甲酯和三氯乙醛为原料经一步法生产工艺合成敌百虫原药,再经水洗精制得到97%以上含量的精制敌百虫,并通过盐析方法回收结晶母液中的敌百虫,最终通过微电解结合生化的方法处理敌百虫生产废水,实现了敌百虫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