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热带果树标准化和省力化栽培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是由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牵头成立,主要对已经产业化的热带果树(如香蕉、芒果、荔枝等)和具有重要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热带果树(如鳄梨、西番莲、人心果等)开展生物学特性理论研究以及标准化、省力化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为热带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团队由海南大学李绍鹏(教授)、周开兵(教授)、钟利文(副教授)、李茂富(副教授)和姜成东(副教授)组成核心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2.
<正>热带特色油茶产业化科技创新团队是由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牵头成立的,代表海南省油茶科技创新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群体。该团队主要开展热带特色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生物学特性观察、新品种选育、标准化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生物活性成分测试与鉴定、系列加工产品开发利用等研究,着力解决热带油茶无品种、嫁接苗难普及、大小年结果突出、炒制加工凭经验无标准等产业化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团队以  相似文献   

3.
<正>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是海南大学的一支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创新研究团队,主要依托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植物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主要由3个方向的创新团队组成:(1)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创新团队(负责人:龙文兴副教授;骨干成员:杨小波教授、李东海副教授、岑举人博士和周韬博士):主要研究以热带森林固定样地为依托,以  相似文献   

4.
王敏 《北京农业》2011,(20):7-9
<正>邓兴旺教授团队近日获得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称号这是一项被袁隆平院士称为"育种里的3G技术"的杂交育种技术,是一项将造福人类的农业科技。近日,记者从深圳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团队了解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  易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0-21,130
农业科研院所是海南省生态大农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该基地的主力军,对海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更新观念,增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意识;逐步建立现代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创建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学科建设;注重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加强科研管理,使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得到保障等几方面对海南省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简介|Brief|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热带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研究团队主要以石斑鱼、对虾和东风螺等热带水生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开展其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该团队于2004年组建,并于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该团队现有核心成员7名,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4名;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20余名。团队负责人周永灿教授,现任海洋学院院长、水产养殖省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7.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是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关键和保障,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如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加强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完善专门的团队绩效考评机制等,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4):89-F0003
北京农学院中药方剂防治动物传染性疾病机理及有效成分研究团队是首批入选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的团队:该团队现有主要成员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理研究员3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2人,团队带头人为穆祥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团队概况团队现有核心人员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该团队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学术成果奖、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0余项,选育水稻新品种12个,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团队负责人马建教授曾荣获"首批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吉林农业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热带作物产业科技的国家队."十一五"以来,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农垦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院紧密围绕热带作物产业发展任务目标,大力强化自主创新,深入开展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有效发挥了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火车头"、成果转化应用"排头兵"、优秀科技人才"孵化器"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1研究团队概况吉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与生理创新团队育成水稻新品种——吉农大521,于201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予以推广。该创新团队成员8人。其中,凌凤楼,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吉林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水稻育种与新品种应用开发;张治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与高产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武志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稻高效栽培与生理生态;陈展宇,副教授,  相似文献   

12.
3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为负责人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2009年度"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农业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与调控创新团队"试运行评估会在长沙召开。由华中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近日,安徽省第六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司尔特"配方肥研制与应用科技创新"项目启动会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安徽省宁国市政府副市长彭若晖、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洪建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将"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铜牌授予金政辉总经理及团队带头人陈新平。团队带头人陈新平教授向大家作了"配方肥研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1日,中非现代热带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揭牌成立,该中心将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帮助非洲地区攻关热带农业关键技术,作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国家级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该中心的成立将扩大我国热区农业科技在非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释了人才、科技人才、人才资源、团队建设的概念,以及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对增强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学科领军人才、科研骨干人才、学术型人才、服务"三农"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并着重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人才立院"战略的深刻内涵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期通过创新人才管理,努力开创"人才立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教授率领的枣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相继被评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14)及农业部(2015)和科技部(2016)创新团队。该团队30余年来专心研究我国原产特色果树——枣树,从良种选育、重大病虫防控和栽培技术革新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枣树近30年栽培面积和产量增长20倍、由小宗果树发展成面积接近苹果、产量居干果首位的大宗果树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瓶桑果汁孕育一个果蔬加工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末,果蔬加工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全国第一瓶"桑果汁"并规模化上市以来,一直专注于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20余年风雨征程,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团队是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在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经济研究专家队伍,并于2013年入选首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由本团队成员为核心组建的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入选江苏省首批高端智库,组建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决策咨询基地入选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团队首席专家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应恒教授,核心成员包括6位教授、8位副教授,10多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江苏省"333高端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南京市创业人才321计划等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9.
邓兴旺教授团队近日获得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称号 这是一项被袁隆平院士称为“育种里的3G技术”的杂交育种技术,是一项将造福人类的农业科技。近日,记者从深圳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团队了解到,中国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将在深圳实现产业化,没有农村的深圳走在了农业科技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省科技厅关于项项目的公示》2016年湖北省科技计划拟立经学校推荐、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地球科学学院李少华教授领衔团队主持的"储层精细表征与建模"项目及城市建设学院杜国锋教授领衔团队主持的"山地长输管道地震致灾机理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获批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群体。这是继2015年后,我校第二次同年获批2项湖北省科技创新群体项目。据悉,此次全省共立项27项科技创新群体项目。湖北省科技创新群体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持续支持以优秀中青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