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白垩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和很难彻底根除的特点。笔者所养的蜂群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白垩病,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和蜂友介绍,笔者用中药冰硼散和生石灰进行治疗,20多天后,有很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爱群 《蜜蜂杂志》2011,31(10):33-33
白垩病是蜂群常见的一种蜂病。蜂群若感染上这种蜂病,不但本群受危害,还会感染临近蜂群。治疗白垩病一般用碱性药物,如碱面、石灰粉和蜂药厂出售治疗白垩病的药物也不错。但是春季发生的白垩病秋季还会复发,秋季患白垩病的蜂群第二年春季还会复发。  相似文献   

3.
郭清仲 《中国蜂业》2003,54(5):22-22
预防白垩病的发生 ,一是养壮群 ;二是把蜂群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三是药物防治 ,用山楂预防白垩病。方法如下 :春季一开繁 ,用 5 0克山楂干放水熬煮 ,煮好后兑 1 0公斤糖浆饲喂蜂群 ,直至外界花开上蜜为止。不但防治了白垩病 ,还可防爬蜂病的发生。如蜂群已患白垩病 ,用山西绛县蜂药厂出品的“百菌杀”来治疗。方法如下 :1 .把蜂群中多余的空脾提出来 ,使蜂多于脾。2 .用 1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 ,一个中等群隔1天喂 1公斤 ;并且用 2毫升“百菌杀”兑 1公斤糖浆的比例 ,隔一天带蜂喷脾 1次 ;3次可好 ,最多 5次就可痊愈。用山楂和百菌…  相似文献   

4.
白垩病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疾病,不同蜂群间的抗白垩病能力强弱差异检测是抗病育种的基础.研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意蜂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的差异.采用DPS软件方差分析系统分组实验统计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对4群患病蜂群和4群健康蜂群自然状态和接种蜜蜂球囊菌病原状态下的3次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不同蜂群间的抗病能力有差异;1号蜂群在接种蜜蜂球囊菌前、后蜂群患病个体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蜂群(p<0.05);用白垩病死尸粉末拌入花粉饲喂的方法可以有效诱发蜂群发生白垩病;实验筛选出抗白垩病能力强、弱的蜂群为抗白垩病相关分子标记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5.
众多文章都在讨论防治白垩病的药物和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我在养蜂的前十多年从没给蜂群用过药物,蜂群也没有患过白垩病.前两年因换种染上了白垩病,期间用不少方法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有些蜂群经治疗后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可痊愈,但蜜粉源一过又复发.最后换上高抗白垩病蜂种才将全场白垩病消灭.首先在我换种前留下的原蜂种群中挑选各种性状良好,并在全场发病期间没有发病的群做父母群进行育王换王,对有病群的蜂王全部进行淘汰,新王开产时紧脾使蜂多于脾.病情重的群换脾换箱,并用硫磺烟熏后再使用.经上述治疗全场白垩病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的蜂群第一次染上白垩病,当时我用了各种药物没能把病情控制住,最后没办法只能忍痛烧毁。2006年我的蜂群又发现白垩病,经过几次治疗,放在一边没管它,等喂越冬饲料时竟然病情好转。2007年春,蜂群出窖后,患白垩病的蜂群没有病症,第一批幼蜂出完,其中一箱蜂加到第六张脾时,蜂群不长也不降,20天后在边二脾上见到患白垩病幼虫。为什么蜂群大多在边  相似文献   

7.
白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虽然只是幼虫发病,成年蜜蜂不感染此病,但成年蜂是白垩病的主要传播者,它所接触的蜜、粉、水及所有的蜂具都是传播途径.由此而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治疗,其结果都是治好了复发,复发后再治,形成恶性循环.为此,笔者从2003年开始对饲料及蜂具等定期消毒,确保蜂群健康发展.所以,要让白垩病远离蜂场,就必须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消毒,才是治愈白垩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 白垩病的发生笔者于1992年春繁期间作了实验,证明在我区发生的白垩病是由玉米花粉引起的。选择了1991年未发生白垩病的6群蜜蜂放在周围2.5公里无蜂群的市郊,分成两组,每组3群。一组喂玉米花粉,另一组喂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生产的“人工花粉——泰山牌高效繁蜂灵Ⅰ号”。结果是:喂玉米花粉的3群蜂全部发生了白垩病,而喂人工花粉的蜂群都未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9.
各位蜂友都知道,白垩病很难根治,对蜂群危害很大。白垩病在低温或潮湿的蜂群繁殖期最宜发生。一旦发生,蜂群不但减产减收,还增加了防治白垩病的劳动强度和费用,致使养蜂者望病心烦,无法根治。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几年,蜂农朋友普遍反映蜂难养,容易爬蜂,病害多发。特别是春天,需要蜜蜂采蜜的时候,蜂群发展不起来,病多。2016年春季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许多蜂场爬蜂。2018年春季,湖北的蜂群多病,许多蜂场发生白垩病。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秋季治螨不彻  相似文献   

11.
对于白垩病,如果蜂群管理不善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计断子期).春季和晚秋发病较多,这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对患白垩病蜂群使用过的蜂箱、蜂脾及其配套蜂具没有进行严格消毒;(2)饲喂患白垩病蜂群生产的花粉;(3)脾多于蜂;(4)加脾方法不当.后两点是主要因素.下面就这4种原因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08,28(6):30-30
对于白垩病,如果蜂群管理不善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计断子期).春季和晚秋发病较多,这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对患白垩病蜂群使用过的蜂箱、蜂脾及其配套蜂具没有进行严格消毒;(2)饲喂患白垩病蜂群生产的花粉;(3)脾多于蜂;(4)加脾方法不当.后两点是主要因素.下面就这4种原因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4.
我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出入口 ,洋槐多 ,蜜源充足 ,是省内外蜂友的首选放蜂之地。每年春季 ,由于大量转地蜂群的涌入 ,我地蜂群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垩病的侵染 ,当地蜂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因此 ,白垩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 ,能使大幼虫及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 ,慢慢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 ,颜色由灰逐渐变黑。白垩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 .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蜜源不足或蜜蜂被蜜蜂球囊菌感染。2 .蜂群染病的箱内条件是:蜂种抗病能力差 ,巢内缺粉蜜 ,蜂数稀疏…  相似文献   

15.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5,25(6):23-24
白垩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病,是由真菌孢子引发的恶性传染病,发病率高,患病后很难治愈,严重影响蜂群的繁殖和生产。近年来,白垩病在我地大有流行的趋势,不论大小蜂场或多或少暴发此病。2004年,我在拉布达林放蜂时,发现当地有几个蜂场的蜂群患有严重的白垩病,虽然他们采用在箱底撒食盐、框梁撒苏打粉的办法,最终也没有将白垩病治愈,等到油菜蜜源期,不但没有采到蜜,连蜂群也没有发展起来。为此,笔者走访了多家蜂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现将其蜂群发病的内外因素分述如下,供广大蜂友参考。1蜂种抵抗白垩病能力低下据调查,凡是患有白垩病的…  相似文献   

16.
蜂幼康颗粒冲剂(简称"蜂幼康")是纯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研制成的新蜂药,应用临床取得较好的防治蜜蜂传染病效果.在曾发生欧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爬蜂病"、蜜蜂"白垩病"等传染病的地区,预防性给药有效防止了疾病的再次发生;对已发生这些传染病的蜂群给药治疗,平均总有效率达98.01%,其中治愈率为72.79%.由真菌引发的白垩病治疗效果稍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2.00%和23.10%.  相似文献   

17.
新王秋繁谨防白垩病·朱喜成秋季繁殖越冬蜂采用刚交尾产卵的新王,蜂群容易发生白垩病,尤其是当年有过白垩病史的蜂场,发病率普遍较高。笔者管理的一车蜂,1996年9月在云南省寻甸县的萝卜籽花期发生过白垩病,经过综合治疗后患病群基本痊愈。于是,在10月下旬培...  相似文献   

18.
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为对照,研究了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 简称喀蜂)抗白垩病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喀蜂比意蜂具有较强的抗白垩病能力,意蜂的发病率是喀蜂的5倍.喀蜂抗白垩病的机制是:1.喀蜂群内子脾间的温度通常都超过30℃、相对湿度一般低于80%,不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喀蜂清巢能力强,能有效地减少蜂群内的传染源;3.喀蜂幼虫能得到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温湿度,发育健康,增强了抗病力;4.喀蜂的王浆比意蜂的王浆具有更强的抑菌能力.研究结果为利用抗病蜂种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康龙江 《蜜蜂杂志》2005,25(12):28-28
白垩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虽然只是幼虫发病,成年蜜蜂不感染此病,但成年蜂是白垩病的主要传播者,它所接触的蜜、粉、水及所有的蜂具都是传播途径。由此而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治疗,其结果都是治好了复发,复发后再治,形成恶性循环。为此,笔者从2003年开始对饲料及蜂具等定期消毒,确保蜂群健康发展。所以,要让白垩病远离蜂场,就必须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消毒,才是治愈白垩病最有效的方法。1场地选择与消毒白垩病的发生以及病势轻重和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低温潮湿的春季和高温高湿的夏季都是白垩病多发时期,而干燥通风的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05年第7期与读者见面后,收到很多蜂友来信,询问怎样防治白垩病及小苏打治疗白垩病的具体方法,现借《中国蜂业》一角将此问题写出,也算是没有辜负蜂友的厚望。一、白垩病发病原因1.外部原因:白垩病是由真菌引起,阴暗潮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转地山区的蜂场,在低洼处的易发病,而设在通风向阳处的就不会发生。2.内部因素①蜂群抗病力弱:蜂群自繁自养,年复一年,品种退化,抗病力下降是蜂群染病的主要原因。②群势弱小:群小,脾多于蜂,幼虫营养不良,抗病力差易染病。③饲料短缺:常言道,饱暖蜂群壮。如果蜂群长期处在饥饿状态,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