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7):18-18
<正>中蜂个体小,原因是中蜂蜂房小,发育的幼虫受房孔的限制,从而培育的幼虫也小。如果房孔过大,中蜂王又会产出雄蜂。我用意蜂脾给中蜂产卵,培育出的工蜂个大、采集力强、飞行灵活,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2.
论蜂脾关系     
《中国蜂业》2011,62(9)
美国达旦公司出版的《蜂箱与蜜蜂》中没有关于蜂脾关系的论述,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第一线的养蜂人及老一辈养蜂家都高度重视蜂脾关系。可以肯定,蜂脾关系对蜜蜂饲养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直没有解读蜂脾关系与蜜蜂生物学规律的文章。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先后带过80多位学生,为上课及理论总结的需要,开始思考怎样从蜜蜂生物学角度去认识蜂脾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理论与实践得较好统一,并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2,32(4):13-13
中蜂是我国优良蜂种,缺点是易分蜂,不易养成大群。意蜂由于蜂王体形大、繁殖能力强,易于养成强群。我把意蜂的优点移植到中蜂,采用营养杂交的方法,培育出的中蜂蜂王,个大、产卵力强,一般这样的处女王,维持10框蜂没有问题。现把培育方法介绍如下:育种条件:要在分蜂季节或蜜源较好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蒋德曦 《蜜蜂杂志》2003,(10):22-22
广西冬季主要蜜源是八叶五加 (又名鸭脚木 )等。八叶五加蜂蜜产量约占冬蜜产量的 70 %~ 80 % ,此蜜源的特点是花期长 ,时间从 1 2月 5日至次年的 1月 2 0日 ,外界气温低。在八叶五加花期 ,如果天气好 ,蜂群管理措施得力 ,蜂群可取蜜 5~ 6次 ,4~ 5脾蜂的群势每群产量约 1 0~ 1 5kg ;一个蜂场以 40群蜂投入生产 ,则年产八叶五加蜜可达 40 0~60 0kg,收入 40 0 0~ 50 0 0元 ,经济效益是可观的。为确保八叶五加花期的高产稳产 ,必须抓好以下几项蜂群管理措施 :a.培育适龄采集蜂 ,组织强群取蜜在广西 ,中蜂经过漫长的度夏期 ( 7~ 9月 )后 ,…  相似文献   

5.
中蜂交尾失王后,如未及早发觉处理,工蜂会很快产卵,群内工蜂产卵后,与有王群合并就麻烦了。因此,交尾群失王后,应及早介入产卵王或成熟王台,也可从优良种群中抖蜂提一虫卵脾插入失王群中,让工蜂再筑台育王,并同时把有工蜂产的虫卵脾抖蜂换出来。如上述处理方法不成功,那只能与有产卵王的群合并。笔者以前饲养意蜂,现改养中蜂,经过几年饲养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对中蜂交尾失王工蜂产卵后巢脾的处理,用过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旭 《蜜蜂杂志》2021,(3):38-38
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环节。中蜂饲养者多为定地养殖,普遍年龄大、视力差、手脚不灵活,并且中蜂容易失王。有的养了20箱,失王8箱,失王率达40%,因为失王无王不会人工育王而十分头痛,面临着工蜂产卵、垮群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刘世文 《蜜蜂杂志》2011,31(11):26-27
非常感谢《蜜蜂杂志》作为养蜂技术信息讨论的平台,养蜂人可以在上面各抒己见,以得出一个正确的饲养技术与方法,对我国的养蜂事业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近期有报道说中蜂老法饲养技术的“诸多优点”,笔者认为顾此失彼的现象十分突出,现谈点个人的看法供蜂友们作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光同 《蜜蜂杂志》2018,(11):34-34
龚凫羌老师在《原理》一书中提到:在蜂群哺育力远不能满足蜂王产卵要求时,个别蜂王有独自离群外出现象,此称为“蜂王脱逃”。蜂王脱逃是笔者过去所称“莫名其妙”失王的原因之一,曾遇到过1次:在2013年秋天,笔者的1只旧蜂箱里来了1个超级“蛋群”(蜜蜂爬在脾上只有手掌大小的蜂群),笔者看到后还是喂了糖浆,蜂王也产卵了,之后我就不去打扰。大约1个月后,我去看蜂王莫名“蒸发”了,只剩工蜂在箱内。  相似文献   

9.
章立华 《蜜蜂杂志》2012,32(2):17-17
饲养中蜂的要点是新王、新脾。新王产子能力强,能维持较好群势;新王群采集积极,能提高产量,一般当年不会再分蜂,所以要尽量多养新王群。每年春季,在主要流蜜期到来之前,除个别特别优秀、仍有保留价值的老王外,其余一律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10.
11.
甘筱中  甘霖 《蜜蜂杂志》2008,28(4):23-24
在<蜜蜂杂志>中华蜜蜂栏目常读到中蜂易失王的术语,笔者仔细推敲几十年活框饲养中蜂的实践,认为中蜂易失王90%以上是人为造成的,只要养蜂人注意观察总结,熟悉中蜂的生物行为,中蜂易失王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的.下面谈几点本蜂场养蜂实践中对中蜂生物行为的探究总结、中蜂失王的诱因与对策,供对饲养中蜂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石鹏 《蜜蜂杂志》2011,31(10):22-22
目前,因气候异常,蜜源植物的泌蜜吐粉普遍不如以前,加上自然灾害、农药的滥用和难防治病虫害的猖獗,饲养西蜂已面临人不敷出的境地,饲养成本越来越高,效益却越来越差。我国饲养蜂群数量自1992年达历史最高点后,历年下滑,加上蜂产品市场混乱,蜂具价格飞涨,弃蜂改行者比比皆是,养蜂盈利者实际上还占不到养蜂人总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很多养蜂人对强群蜂王产卵力下降不理解,总以为是强群蜂王产卵就应该越多越快,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蜂群培育的子脾数量取决于蜂群内的哺育蜂数量和蜂王产卵力,在强群里,哺育蜂是足够的,那么蜂王产卵力生理局限性就是强群发展停滞的原因。蜂王产卵力达到生理极限以前一直提高,达到最高限度时,蜂王产卵力开始下降。强群蜂王产卵力不可能永远保持初期的高速,否则可能造成产卵不足,强群子脾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4.
“黑旋风”李逵勇猛过人,最厉害的就是他的“三板斧”。这三板斧一出,对手当即毙命。邓亚萍由于个子矮,跟个子高的运动员对垒很吃亏,于是她根据自身特点,练就了一身绝活,叫做打好“前三板”,从一开始就要稳、准、狠,在前三板内解决掉对手,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养好中蜂也有最关键的“三板斧”。养中蜂“三板斧”究竟是什么呢?第一“斧”——养王蜂群中的三型蜂,各司其职,但最重要的是蜂王。没有新的蜂王出生,蜂群无从分蜂。蜂王个体太小,产卵力高低,产下的工蜂抗病力强弱,决定了一群蜂群势大小,产量高低,分蜂多少。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蜂王产卵控制器,安台换王在移虫育王的第9~10天,将蜂王所在的脾尽可能是半蜜脾或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提到控制器里,最好是双脾控制器如图所示,可放2脾蜂。控制器的组装要严丝合缝,特别是底部不能有缝隙,巢框上两边的蜂巢赘蜡要刮净,盖严控制器盖子,打开工蜂出入网片,然后靠在蜂箱最边侧,外面依次为卵、虫、蛹、粉蜜脾,最后是小隔板和饲喂器盒。  相似文献   

16.
《蜜蜂杂志》2000,(3):14-14
伴随新千年的到来,世界文明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蛮荒时期,人们狩猎蜜蜂获取蜂蜜,此后,替代狩猎的旧法养蜂持续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直到19世纪,美国人郎斯特罗什发现了蜂巢中的“蜂路”,发明了活框蜂箱,使西方蜜蜂在1851年秋之后,实现了由旧法饲养到现代饲养的历史性跨越。此后,人们利用西式蜂箱与技术于东方蜜蜂,却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时至今日,东方蜜蜂的饲养大多仍处于旧法饲养状态。东方蜜蜂蜂种之一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在我国分布广泛。根据各方资料显示,目前中蜂在除新疆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自然生活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7.
魏福伦 《蜜蜂杂志》2007,27(9):9-10
在中蜂的饲养管理中,蜂群失王且工蜂产卵后,一般处理方法都是并入它群;实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3群失王且工蜂产卵超过23 d的中蜂群合并的同时,介绍蜂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费起充 《蜜蜂杂志》2010,30(11):27-27
<正>先说"多王多箱体"的"多"是几?"多"不是个定数,而是个变数。"多王"可以是二王,也可以是三王(不包括储备王);"多箱体"可以是三箱  相似文献   

19.
张明高 《中国蜂业》2009,60(5):26-26
1970年我开始业余养中蜂,1980年改养西蜂。退休后小转地养蜂。2008年4月,将蜂群搬回家定地饲养。4月7日中午,突然飞来一群中蜂,钻进一个开着巢门的空巢箱里,在纱盖下面结了蜂团。因事发突然,家里没有中蜂巢础,就放了2张意蜂老脾和1张未繁殖过的新脾。第二天检查蜂群见蜂王翅尖已破损,才知是个老王飞出群。  相似文献   

20.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20,40(2):17-18
<正>北方中蜂越冬每年都会有很大的损失。许多养蜂者从春到秋蜂群发展得都很好,但是经过越冬之后,就又回到了从前。特别是近几年来,暖冬的出现打破了北方地区原来传统的越冬方法,给蜂群越冬带来了很大困难,蜜蜂越冬死亡现象频频发生,让很多养蜂人感觉十分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一般养蜂资料上都介绍说要强群越冬,而近几年越冬死亡的却多是强群,弱群往往却能安全越冬。所以好多中蜂饲养者不知道什么时间进行包装?如何进行包装?本期就蜂群越冬包装的问题,和大家作一简单的探讨,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