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你还不知道,身边这位会摇尾巴的朋友其实是一位行为艺术家。就像它们原始祖先一样,狗狗们借助其身体的不同部位来相互传达各类精确的信息,并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学习这种复杂的肢体语言了。它们借助其所拥有的完美五感,完成了与我们的有效沟通,而对于任何一位想理解它们并能够与它们进行充分交流的主人都应该从这样一种最基础的认识开始步入我们狗狗读心术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模糊性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人们在实践中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人们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不确定的、不明晰的或不严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模糊限制语是语言现象中常见的一种,考察一个合格语言使用者是否具备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其是否能在语言交际中适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来判断。文中介绍了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并对它们在教师课堂用语中的语用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郑柏娟  刘婷 《警犬》2012,(7):55-57
警犬,机警威武、聪明神秘,它们是公安工作中极其特殊的一员,当我们试图了解它们的神奇时,却发现赫赫战功的取得源于他们的带犬民警,那些与它们朝夕共处的公安民警更加智慧和勇敢。杨志明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一员。  相似文献   

4.
警犬,机警威武、聪明神秘,它们是公安工作中极其特殊的一员,当我们试图了解它们的神奇时,却发现赫赫战功的取得源于他们的带犬民警,那些与它们朝夕共处的公安民警更加智慧和勇敢。杨志明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一员。  相似文献   

5.
窦光宇 《野生动物》2001,22(3):46-46
在童话故事中,动物是用人类的语言说话的。其实;在广袤的动物世界中,它们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不仅充分掌握了这些规律;还能够利用动物语言来为人类的进步眼务,不断取得喜人的成果。 生活在水中的各种鱼类,可以通过声音、化学物质以及光、电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鱼类语言对人类埔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外有一种有趣的钓鱼方法;在钩钩的周围拴几条金属假鱼,里面装上小铅弹。扯动系线;就会从假鱼中发出“沙拉拉”的声响。很像一些鱼索食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正是吸引鳕鱼、鲶鱼等鱼类上钩的最好诱…  相似文献   

6.
塑人 《野生动物》2001,22(4):43-43
每当考察队员踏上南极大陆时;首先迎接他们的就是企鹅。企鹅似乎成了南极冰雪世界中的“主人”,成了南极的象征。俗语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企鹅群体也有它们丰富多彩的“语言”。多年来,海洋动物学家对企鹅的行为作了仔细研究,发现它们的行为“语言”有一定的规律性。 企鹅的行为“语言”;主要利用姿势、动作和叫声来表达。其中最典型的是阿德利企鹅。 当行人或贼鸥靠近时。阿德利企鹅会紧收项颈羽毛,在头顶处形成褶状隆起,转动的眼圈下,上露眼白,这表示它心里紧张,但又不希望与对方争斗。接着它收拢颈毛,慢慢地前后扇动…  相似文献   

7.
犬既不能写字,也不能说话,但它们是真正的"雄辩家",它们有多种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方式。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训犬员,了解了犬的"语言",会使你的训练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善待生命     
形容一个人心狠手辣、手段恶劣,我们常说他毒如蛇蝎。而生命之中,竟也包括了蛇、蝎、虎、狼……为什么还要善待它们呢?难道是忘了《农夫和蛇》的故事?当然下是。只是,与产生那些寓言的时代相比,人类的强大,已到了随意宣判一种生物死刑的地步。对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人类而言,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动物被我们捕杀光了,植物同样被我们恣意地挖掘和砍伐,那么,有朝一日,除了滚滚的黄沙和滔滔的洪流之外,谁还能到我们身边来,与我们作伴?与我们依存?只因一个小小的善念救助了一子落魄的白蛇,三千年后,当年的小牧童竟获得…  相似文献   

9.
胡景江 《饲料广角》2011,(10):48-50
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出版了一部名为《大趋势》的畅销书,自此,“大趋势”这个概念开始盛行。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我们经历了电气化、质量运动、全球化、信息技术浪潮等种种大趋势,商业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笔者探讨的是中国农牧业的大趋势。它们会导致农牧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改变源于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而且许多因素都会引发或者增强这一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语言、文化和思维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语言相对论是对这一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语言相对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本文从其哲学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和近几十年来其在国外的发展情况等几方面对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历程做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麻雀     
记不清那两只麻雀是什么时候在对面屋顶筑窝的。对面那幢楼只有四层,屋顶正好斜对着我家饭厅的窗口,有天正在吃饭的儿子无意中抬起头来,一下子就看见它们,井大声叫嚷起来。我和妻子顺着儿子的小手望去,却什么也没看到,见我们一脸不信的祥子,儿子似乎有些委屈,大声说:真没骗你们,我一叫,它们就飞了! 为了证明自己没说谎,那天儿子竟一直守在窗前,直到中午时分,才轻轻摇醒正在午休的我们,轻手轻脚把我们拉到窗前——果真有两只麻雀站在对面的屋脊上,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警觉地四处打量,好一会儿,终于发现躲在窗口的我们,…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语言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这样的语言文化,陌生的是称谓上的不同。隐性语言知识是在习得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对隐性语言理解的过程中伴随着学习者的主观判断和曾经学习过的知识的积累,最终通过个人的理解所形成的知识。在中国,这种文化知识我们称之为中国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3.
野牛寻踪     
丁向东 《野生动物》2003,24(4):35-36
野牛是目前地球上仅小于大象的陆生动物,身高可达2米以上,重达1500公斤。它们最显的特征就是从膝盖以下为纯白色,仿佛每条腿上都套着一只白袜子,所以当地老百姓和许多专业人员都形象地把它们叫做“白袜子”,而野牛却往往被忽略。野牛在我国仅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丛林的几个特定地区,我们这次来,正是为了找到它们,并对它们的生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养殖技术》2006,(1):13-13
对每一个从事和关心兽医(药)行业的人来说。2005年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它们或考验、或推动、或改变了中国的兽医(药)行业。《新兽医》编辑部、《农村养殖技术》编辑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网、央视国际网站农业频道.中国牧业网、农博网共同推出了“2005中国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的八大事件”评选活动。截至2006年1月12日,共有5000余人通过网络等方式投票。评选活动完满结束;我们还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对入选事件进行了点评,在此对各位热情参与的人士和专家学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年末岁首。看着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身影,我们不得不陷入沉思:2007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我们到底经历了哪些事情?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我们的畜牧业产业又将面临怎样的形势?我们为此做好准备了吗?值此,我们邀请了一些业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就我国2007一年来在饮料、兽药及猪、鸡、牛、养几大产业做一简要回顾,并对2008年行情走势作一分析和判断。希望这些文章能给广大的读者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6.
捕鼠之猫     
《猪业科学》2006,23(9):55-55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擅于捕老鼠的猫,这只猫擅于捕鼠,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作父亲的却说:“祸害我们家中的是老鼠不是鸡,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损害我们的家具,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所以必须除掉它们!没有鸡大不了不要吃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相似文献   

17.
隐性白羽祖代肉鸡的引种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江西中国乌鸡研究开发中心从以色列卡比尔(Kabir)种鸡有限公司引进隐性白羽祖代肉鸡K2700和K900母鸡各500羽,为了观察它们的生产性能和在本地适应情况,我们对这2个品系的饲养管理、生长发育和早期产蛋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和资料汇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98年11月引进了第一批法国曾祖代獭兔后,引起了国内新闻界和兔业界人士的重视。先后多家报社、刊物的记者来电话联系,想亲临场家采访,因为在隔离检疫期内不能如愿。现在通过45天的隔离检疫后,笔者有幸看望了这些不远万里来落户的兔中之王(獭兔)。场区设在大海边,一眼望去是看不到边的大海,除涛声外,场内极为安静,进入兔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谈话声,惊动了这些宠儿,它们一个个站立起来,向外探望,也许是它们对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以示欢迎。自从首都机场笔者亲自迎接它们后,至今已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先形成一个早期胚胎,继而形成组成动物体的所有类型和的体细胞。在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从中取一个细胞的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就能看到该细胞分化到这个阶段时,其胞核中DNA是否有不可逆的基因修饰。1996年我们报道了第一只“克隆”羊的情况,该羊由已分化的胚胎细胞系,经诱导,使该细胞进入GO期后,经过核移植产下,现在,应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获得了几只羊羔,它们分别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也是要求综合能力较高的学科。永远没有最好的翻译,只有更合适的翻译。因此,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衡量价值的事物。可作为翻译者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原文的内容用另外一种语言给再现出来。不仅要考虑到原作者的语言,还要体会到原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如果能把一篇文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翻译者所需具备的条件不仅仅拘泥于语言的优美度上,而且还要求丰富的感情因素。通过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一书,同时结合《日本战犯回忆录》的翻译,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翻译的艺术性。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翻译观,重新给予翻译一个定位,在了解翻译的本质的基础上,给予翻译以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