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该区域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对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京津冀三地农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且这种不平衡性具有扩大的趋势,三地应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优势和农业特色,进行区域产业布局,按照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构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入手,通过分析河北省在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河北省实施京津冀农业协调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PC域经济-体化进程中农业协作发展是必然的.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有以下障碍性因素:区域利益呈非合作博弈、缺少区域协作观念、区域协作战略和规划难以整体设计等.通过区位商的计算,得出京津2市农业对河北省的依赖性加强、京津冀农业合作可行性强的结论.提出京津冀农业合作的6种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园区技术转移模式、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政府论坛协商模式、行业协会复合协作模式、生态流域补偿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和协调发展对横向生态补偿的影响过程,厘清了京津冀地区横向森林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公平、高效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从"输血式"补偿向"造血式"补偿转变,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春  白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72-10174
介绍了京津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统筹我国区域发展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选择。京(北京)津(天津)冀(河北)在区域合作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差距过大,影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缩小区城发展上的差距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重点。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新疆与内地发达地区和疆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形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经济差距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的浙江省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源协调、产业协调、社会协调3个指标组、12个具体指标对浙东北平原农业区、浙东南沿海农业区、浙中盆地丘陵农业区、浙西南丘陵山地农业区、浙西北丘陵山地农业区、沿海岛屿渔农区6大农业区域以及浙江全省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农业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区域农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区际间亟须建立新的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制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京津冀区域法制一体化的必要性,阐述了京津冀区域法制一体化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卫新  孙永朋  王美青  徐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70-10771,10779
加快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互促协调发展机制,是新时期浙江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重点、难点.该研究从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区域产业特色出发,对浙江省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4条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科学发展路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特色集群发展道路、创意提升发展道路、区域协作发展道路,并对这些路径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华北地区经济的繁荣。由于法律政策、行政体制及传统观念、科学技术的束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在分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打破区域束缚、加强合作、推进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玲  贾启建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33-19735
根据京津冀农业系统的特征,选取人口压力、资源利用、建设能力为一级指标,下设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制品、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复种指数、耕地有效灌溉率、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比重等14项指标,建立了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理论体系,对京津冀农业协作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处于初期,应执行思想意识是前提、各项规划要先行、交通运输是基础、提升品牌是重点的协同发展策略。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增强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战略定位意识;推进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规划工作;构筑现代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产品档次。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近年干旱成因的水汽场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接使用2002~2006年国家气象中心以MICAPS格式下发的比湿、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实况物理量资料,分析了5年间京津冀地区中低层(主要为500、700、850和925hPa4层)大气空中水汽场的逐月变化、时空分布及输送特征以及对京津冀地区近年干旱的影响,为开展该地区气候预测和安排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5年间京津冀地区空中静态水汽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变化趋势为1~7月逐月增加,7~12月逐月减少,全年表现为南部大气水汽含量大于北部地区。6~8月在孟加拉湾以北的15°~30°N,80°~100°E区域,存在1个45g/kg的比湿大值中心,是京津冀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之一,其强弱变化影响着京津冀地区夏季降水量。②受南海水汽通量大值中心轴和次大值轴位置和强度影响,京津冀地区1月水汽通量最小,之后逐月增加,7月达到最大值,8月以后逐月减小。京津冀地区4~9月位于水汽通量大值轴西北侧,水汽通量自东南向西北呈减少趋势,与之对应,京津冀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自东南向西北也相应呈减少趋势。③京津冀地区低层水汽为净辐散,水汽辐合出现在中层,并且中层辐合明显弱于低层辐散。由于水汽主要集中在低层,水汽辐散远远高于水汽辐合是造成该地区水汽失散大于收入,干旱加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低层大气空中水汽场的逐月变化、时空分布及输送特征以及对京津冀地区近年干旱的影响,对开展该地区气候预测和安排农业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贺玲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90-21293
[目的]分析2010年1月1~4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NCEP/NCAR每日4次的2.5°×2.5°的格点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1~4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地面高压底部暖湿气流与高空槽后强冷平流的共同作用是造成这次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深厚的湿层与强烈的水汽辐合为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以及涡度的动力耦合作用为强降雪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动力上升运动条件;近地面层θse陡峭密集区、低温以及高层逆温的存在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量条件。[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降雪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但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滞后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针对河北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背景分析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针对怀柔都市农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怀柔都市农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外部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怀柔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是冷水鱼产业、林果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等发展日趋规模化与品牌化,但是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产业比重小、深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缓慢等劣势,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及当前休闲需求快速发展等机遇,迎接由资源环境、土地制度等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生态优先、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等怀柔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为怀柔未来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以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2005—2014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碳源、碳足迹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呈下降趋势,近10年降幅为6.6%,年均固碳量为485.5万t·a-1,碳汇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粮食作物中玉米与小麦的经济产量及种植面积。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年均727.8万t·a-1,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碳排放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农业化学品中氮素化肥的施用量。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年均为161.2万hm2·a-1,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19.
京津沪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比较,提出了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