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我国的海水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和这些尾水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对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各种方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尾水处理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本项目采用"三池两坝"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养殖面积8%~10%的占比建造尾水处理净化设施,合理安排尾水处理容量,通过滞留、沉淀、过滤、曝气、生物吸收等方法,有效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养殖池塘相比较,生态池pH值更稳定,生态池的总磷、总氮平均值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56.6%、39.8%,悬浮物平均值降低15.2%,主要水质指标符合SC/T9101尾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北方海水养殖以鱼、虾为主,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排放到尾水池塘后,对池塘水体、底泥等造成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随着国家“环保风暴”升级、养殖污染监管措施的加强,水产养殖亟须探索一种尾水处理新模式,既能生态处理养殖尾水,又能对尾水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对工厂化鳗鲡精养殖水体水质的原位改良能力和养殖尾水的氮磷减排,通过对鳗鲡养殖尾水处理池中采集的淤泥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聚磷菌。经16S rDNA序列鉴定分析,确定为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tandoii),将其命名为坦氏不动杆菌PP-1。开展了菌株PP-1对鳗鲡养殖水质总磷和硝酸盐氮降解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在12 h、24 h的总磷降解率分别达到56.31%和81.82%,硝酸盐氮降解率分别达到65.5%和90.37%。开展了菌株PP-1在美洲鳗鲡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水力停留时间在24 h的总磷和硝酸盐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8%和56.1%。研究表明,坦氏不动杆菌PP-1有助于降低美洲鳗鲡养殖水体的总磷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促进美洲鳗鲡的生长,同时具备良好的应用安全性。该研究为解决鳗鲡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同步降解问题提供了新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在尾水处理池塘的水面架设浮床,并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利用植物的吸收对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再利用,是提升尾水处理效果的有效手段。笔者利用水芹菜、空心菜浮床进行池塘尾水处理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养殖基地,该养殖基地的养殖尾水处理包括由沉淀区、过滤区、曝气区构成的沉淀曝气池和池塘底部种植沉水植物的生物净化池,排放量约为36米3/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的养殖尾水若未能得到科学处理,会严重污染周围水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最终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3种常见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并分类叙述了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可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集中连片池塘排放尾水中氮磷经尾水处理系统各净化功能区的削减状况,分析尾水处理系统氮磷的削减机制,比较论证养殖尾水在各净化功能区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具有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小区,对总氮(TN)和总磷(TP)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时空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沟渠和湿地+净化池塘组合构成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6~10月间,对养殖尾水TN显著削减43.02%,TP显著削减30.39%。养殖小区排放水TN(1.318±0.408 mg/L)、TP(0.325±0.160 mg/L)符合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夏秋季与沿程交互作用对TN有显著影响(P0.05),夏秋季与沿程对TP不存在交互效应,夏秋季对TP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湿地+净化池塘组合对TN的净化效果优于生态沟渠,生态沟渠是TP的主要净化功能单元,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秋季对TN的削减优于夏季。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既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通过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等设施,运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建立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取得了良好效益。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养殖尾水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现有的海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海水养殖企业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更高效地处理养殖尾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水产养殖系统中尾水处理的现状背景进行了阐述,以此提出运用各类技术解决养殖水体污染问题的必要性;围绕机械过滤技术、物理调水技术、凝絮剂应用技术、藻类净水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等技术手段,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角度提出了水产养殖系统尾水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海产品工厂化养殖是现阶段全球蛋白质供应的主要途径,但其尾水资源化再利用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通过原位采样和高通量检测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永丰河和养殖尾水排水渠中不同样点原位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发现,细菌方面永丰河上游与排水渠源头的优势菌属一致,以Gillisia(25.44%~60.35%)和Psychrobacter(4.26%~7.36%)为主;下游和入海口沉积物中主要为Psychrobacter(23.27%~56.73%)和Proteiniclasticum(16.24%~39.58%)。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发现,永丰河与排水渠沉积物中细菌群落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代谢分析发现,排水渠中受到养殖尾水影响有大量有机物亟待处理,导致其中特异性降解的增加,而在入海河口附近,维持渗透压是沉积物中细菌生长的关键。古菌方面,上游沉积物以Candidatus Nitrocosmicus(7.14%~22.98%)和Methanosaeta(13.08%~25.69%)为主;污染源头以Marine Group II(3...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烟台滨海地区以高密度、集约化为特点的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模式发展迅速,据统计,2021年烟台市刺参养殖面积58.9万亩,年产值达到60.6亿元。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尾水直排入海、排放量大以及尾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特征指标较高的问题,对排放区域周边海洋环境构成较大压力。目前,国内对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缺少技术研发和成熟案例,本文依托烟台某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基地,研究构建适合的尾水处理系统并实施应用,有效提高了尾水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烟台青鳞铺区域海水养殖入海排污口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建设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池塘梯度利用工程、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工程、池塘进排水控制工程、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工程、池塘岸堤绿化工程,打造海水养殖尾水梯度利用和现代生态渔业示范项目,提升了渔业基础设施质量,提高了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能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保障水产养殖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研就目前如东县域范围内现有的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四种模式分别为:长沙镇采用的生物净化和生态沟塘相结合的尾水处理模式、大豫镇采用的四级逐级过滤的尾水处理模式、南通外向型农业开发区采取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水处理模式和丰利镇采取的综合应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尾水处理模式,上述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养殖单位或个人应因地制宜,在实际养殖生产的采取科学合理尾水处理手段,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调研了江西省水产养殖尾水产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方法,提出了江西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主要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尾水大多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沧州对虾综合试验站于2016-2017年利用海水虾塘养殖尾水养殖卤虫,变害为宝,既利用了养殖尾水,又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17.
正水产养殖尾水及其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海宁市海昌街道水产养殖区块采用人工潜流湿地结合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等综合性净化系统来处理养殖尾水,实现氨氮最终净化率72.57%~90.54%,总磷最终净化率83.18%~93.97%,高锰酸盐指数最终净化率10.23%~53.02%。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通过在池塘流水槽后端建设水道、旋涡集污区、底排污设施,改进流水槽吸污装置,优化池塘水体原位、异位修复技术,开展尾水治理效果试验。研究表明,流水槽粪污收集外排率提升至63%,NH3-N、NIT、TP、TN分别降低68%、68%、55%、51%,实现了集约高效养殖和尾水达标排放、循环利用,为推动沿黄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模式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水产养殖中,黑鱼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投饲强度大、尾水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尾水治理较其他水产养殖品种难度大。本文以笔者所在地某黑鱼养殖园尾水治理及其循环利用实践工程为例,针对黑鱼尾水特点,优化了传统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各处理单元工艺参数,研究了各阶段相关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探究养殖尾水中氮元素在海水人工湿地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ous)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氮的迁移转化,并采用质量平衡法定量不同脱氮途径对人工湿地脱氮的贡献,以全面评估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硝态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经21 d循环运行, NO3--N氮去除率可达(92.81±1.21)%,湿地各基质层中煤渣层δ15N值最低,为(203.58±2.87)‰,珊瑚石层δ15N值最高,为(303.66±2.22)‰;植物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各层基质氮含量,平均氮含量为(2.68±0.38)%,其单位质量吸收氮素的能力最强,绝对丰度平均值为(105.61±14.65)×10-3 mg/g,远高于各基质层。系统初期基质、植物及微生物转化对系统脱氮的贡献率分别为44.70%、21.90%、18.11%;稳定期微生物转化则成为主要脱氮途径,贡献率高达60.77%,基质贡献率为6.46%。本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海水养殖尾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率和迁移转化过程,可为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