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河北地区采用在大宗淡水鱼坑塘中设置网箱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模式,4月份网箱放养大口黑鲈鱼种75尾/m2,规格126~158 g/尾;10月份网箱产量41.44 kg/m2,平均规格595 g/尾,成活率92%,饲料系数1.33,利润294.48元/m2,投入与产出比1∶1.32。网箱外坑塘大宗淡水鱼鱼种平均产量11 115 kg/hm2,饲料系数为1.08。该模式当年投放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可当年养成,当年销售见效益。  相似文献   

2.
从场址选择和建设、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丘陵坡地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丕浩 《河北渔业》2023,(12):16-18
基于一实际案例,从养殖条件、鱼池消毒、鱼苗放养与日常饲养、尾水处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北方地区利用陆基高位池循环水保温棚养殖罗非鱼的技术模式。该案例平均产量达到6.88 kg/m2,平均利润60.29元/m2。实践证明,采用该模式既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又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也证明了北方地区养殖罗非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  相似文献   

5.
<正>因粮食生产“稳产保供”、防止耕地“非粮化”以及环保等政策要求,很多地区较难找到成块且具规模的土地,用于新建传统水产养殖场。陆基式帆布高位圆池,是指区别传统的水泥高位圆池,采用高强度铁皮围成的圆柱形鱼池,池内铺设防水帆布和装配其他设施后,最终形成的高位圆池。陆基式帆布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具备建设占地面积小[1]、同等条件下选址容易、建造灵活、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生态化水产养殖新模式,提高淡水鱼蛋白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开展了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鱼类试验,初选湘云鲫、黄颡鱼、加州鲈3种经济鱼类进行高密度养殖。经过5~7个月的养殖试验,常规水质指标正常,藻相稳定,最终起捕单位面积产量为湘云鲫109.3kg/m2、黄颡鱼68.6kg/m2、加州鲈63.3kg/m2,利润均为5万余元,取得了不错的试验效果,为广大养殖户利用工程化循环水渔业设施进行鱼类高密度养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小型池塘(1.2×667m2)改造成养鱼区和水质处理区的方式设计了一套新型“洁水循环”系统—“陆基分区”养殖系统。并验证了该系统的养殖效果,光唇鱼经过330d的养殖成活率为84.8%,饵料系数为1.59,单位产量为10.6kg/m3;加州鲈经过180d的养殖成活率为85.33%,饵料系数为1.37,单位产量为12.19kg/m3。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水体循环养殖,达到低占地面积、低排污的养殖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养殖技术,提高养殖单位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拓展河北省冷水鱼产业链,有效提升冷水鱼肉质品质及养殖效益,引进平均规格200 g/尾优质大规格史氏鲟鱼种,进行鲟鱼工厂化盐度驯化高效养殖试验,咸化后鲟鱼平均规格1.165 kg/尾,成活率92.3%,平均产量10.75 kg/m2;比常规养殖鲟鱼平均产量增加2.35 kg/m2,单位产值提高200元/m2,按目前市场价格估算,效益增加75元/m2,效益提高70%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2.05。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氧化状态、肌肉营养品质和代谢功能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40.63±0.13)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设置低密度组(40 g/m3)和高密度组(120 g/m3),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养殖90 d。养殖结束后采集肌肉组,测定生化指标,并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组;游离氨基酸中,高密度组丙氨酸、组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脂肪酸组成中,高密度组∑SFA、∑MUFA、∑PUFA以及n-6 PUFA含量显著增加,而n-3 PUFA/n-6 PUFA值降低。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组间共鉴定出186个差异显著代谢物,主要富集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以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等代谢通路。转录组学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组间共鉴定出688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等途...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尾,667 m2产617.5 kg。全年“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达到了667 m2产2012.5 kg,每667m2利润10192元的养殖效益,对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宜的养殖密度,设置55、65、75、85、95尾/m2等5种养殖密度(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组),进行了63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体长日增长率、饲料系数、体质量均匀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和主要养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次低密度的A2组(65尾/m2)至密度最高的A5组(95尾/m2),试验鱼的体长日增长率基本上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最高的A2组比A3、A4和A5组分别高了31.6%、82.9%和92.3%,并且差异显著(P<0.05);(2)从A2组至A5组,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3)A2组的饲料系数比A1、A3、A4和A5组分别降低了16.7%、28.6%、55.4%和56.9%;(4)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均匀度均在A2组达到最高。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成鱼养殖阶段较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5尾/m2。  相似文献   

12.
<正>设施渔业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方式。设施渔业一般认为是集现代工程、机械设备、生物、监考仪表等多学科为一体,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在陆上、海上及大水面等营造出适合水生动物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把水产养殖动物置于人工控制状态,以科学的精养技术,实现养殖鱼虾全年稳产、高产[1]。设施渔业按养殖空间分布,可分为水基(海上、大水面)设施渔业和陆基设施渔业。目前国内设施渔业的主要产业形式有:陆基高位圆池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工厂化养殖、棚式养虾、池塘工程化养殖、集装箱养殖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拟通过养殖实验确定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最适养殖密度;同时,利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组,分别为0.15 kg/m3 (50尾/桶)、0.24 kg/m3 (80尾/桶)、0.34 kg/m3 (110尾/桶)、0.42 kg/m3 (140尾/桶)和0.50 kg/m3 (170尾/桶),每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周期为42 d。结果显示,当养殖密度从0.15 kg/m3 逐渐升高到0.50 kg/m3 时,厚颌鲂幼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最大密度时(0.50 kg/m3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0.34 kg/m3 密度实验组(P<0.05)。同时,最高养殖密度处理组(0.50 kg/m3 )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中低密度实验组(0.15、0.24和0.34 kg/m3 )(P<0.05),说明过高养殖密度不利于厚颌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实验表明,提高养殖密度并未影响厚颌鲂幼鱼成活率(P>0.05),各组存活率均较高(>97%)。当养殖密度为0.34 kg/m3 时,厚颌鲂幼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密度实验组(P<0.05)。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受到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其中,0.24和0.34 kg/m3 密度处理组鱼体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最低密度组(0.15 kg/m3 )和高密度组(0.42、0.50 kg/m3 )(P<0.05);最高密度实验组(0.50 kg/m3 )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最高值出现在0.34 kg/m3 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最低密度实验组(0.15 kg/m3 )厚颌鲂幼鱼肠道细胞色素P450(CYP1 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较高密度实验组(0.42 kg/m3 )(P<0.05);最高养殖密度组(0.50 kg/m3 )鱼体肠道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相对表达量最低,与0.34 kg/m3 密度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养殖密度过高时能引起鱼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表明,体重为0.45~1.36 g的厚颌鲂幼鱼最适养殖密度为0.34 kg/m3 ,该结果可为提高厚颌鲂苗种培育效率,促进其种质资源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高宣州区河蟹池塘养殖效益,积极探索创新河蟹高效养殖新模式,推动宣州区河蟹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为宣州区渔业“两强一增”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方向,2021年我们在安徽听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口20亩池塘蟹池高效混养新技术,每亩投放蟹种500只,规格120只/kg,每亩放50尾/kg大口黑鲈鱼种1,200尾,每亩收获商品蟹82.5kg,大口黑鲈551kg,总产值为557,880元,总利润为284,580元,平均每亩获利为14,229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水库、河道网箱的拆除及传统鱼塘养殖废水不达标被禁养等,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受到了一定冲击。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工作部署,临沂市积极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加快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从2018年开始,开展了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异育银鲫等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加州鲈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区小水库水位深、水质优良的特点,结合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环保、高效的优势,开展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罗非鱼试验,在水槽中放养平均规格100 g/尾的罗非鱼1.7万尾,放养密度170尾/m2,养殖4个月,平均规格达0.85 kg/尾,平均单产138.72 kg/m2,水库的年纯收入为7.32万元,投入产出比1∶1.23。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工厂化养殖综合效益,探索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错季双茬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在试验点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错季双茬试验示范,实施了苗种放养、饵料投喂、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与传统单一工厂化南美白对虾相比,错季双茬养殖模式平均产量提高11.93 kg/m2,平均售价每公斤提高34.5元,平均效益提高1 053.05元/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巧煌  林楠  元丽花  季静  林丹 《水产学报》2022,46(5):825-835
为探明2021年3月福建某水库养殖大口黑鲈疾病暴发的原因,实验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优势菌,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并综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和质谱特征等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同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从病鱼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该菌株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剂量为3.8×105 CFU/尾;该菌株携带yrP1、yhl A、yhl B等毒力基因,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相对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的感染造成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鲁氏耶尔森氏菌对养殖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可为养殖大口黑鲈鲁氏耶尔森氏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