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湿地公园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生事物。湿地一般指水深不超过6 m,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汾河湿地公园是太原市首个在市区内建设的湿地生态系统,经过2 a的建设,以"自然、生态、野趣"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不仅能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因此湿地资源保护势在必行,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同时要注重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高寒湿地地下水咸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季节性地表积水区和常年干燥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设对照、微咸水、咸水和盐水4个矿化度,地下水NaCl含量分别为0,2,6,23 g/L,使用湿筛的方法将土壤团聚体分成不同的粒径.结果 表明: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对0-10 cm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卫根  廖夏林 《土壤》2008,40(1):57-60
郡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生态湿地.鄱阳湖湿地包括丰水期和枯水期所形成的高低水位消落地域及附近的浅水区,总面积10594 km2.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风格独异,其水域风光、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和遗址遗迹等在世界生态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驰名中外的候鸟栖息地,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可进入性强、景观组合度高的开发优势,在开发中应坚持综合开发、可持续开发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本文设计了"水陆"并进的,以观鸟、垂钓、休闲、运动和学习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以构建南昌-九江-庐山-鄱阳湖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水域及湖滨湿地区总面积1513 3km2,由大湖、小湖群、湖滨湿地三部分组成。20世纪60~90年代,区内降水处于平水年,加上人们围湖造地、乱割滥牧、污染物排放,致使湖面、湿地面积萎缩,植被稀疏,湿地严重退化,水质变微咸,环境质量降低。针对该湖水域、湿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积极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博斯腾湖水域及湿地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博斯腾湖水域及湿地,曾被大量筑堤围垦为农田,湖水水面缩小,湖泊容积减少,仅存部分湿地,肆意放牧、滥割芦苇,造成湿地面积萎缩,盐碱化加剧、芦苇产量下降,环境质量退化。加强对博斯腾湖水域及湿地的保护,将对博斯腾湖水质和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乃至对下游孔雀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021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水"。日前,重庆市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开展了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通过线上活动,让公众了解湿地的重要性,鼓励公众共同为保护修复湿地努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七星河湿地保护 利用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北与友谊县、富锦市相邻,东、南与宝清五九七国营农场接壤,沿七星河南岸由西向东走向分布,土地总面积200km2,其中芦苇面积140km2,泡沼40km2,常年积水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5%。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由于微地形发育,区内形成了以芦苇为主、草甸、湿草甸、浅水沼泽、深水沼泽、水域等三江平原较为典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是目前三江平原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湿地景观,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齐全,蕴育着丰…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棉产区和工业基地,同时又是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储量丰富,但大量咸水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且广泛分布的咸水已日益突出地成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河北平原地下(微)咸水分布储量、咸淡水界面运移的变化,为缓解河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压力,变害为利,根据咸水的分布状况、咸水农业利用和咸水养殖利用的适宜性、咸水改造方法和补源条件等,提出咸水开发利用与改良规划应"以用为主,以用促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不同矿化度的咸水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改良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咸水安全利用农田调控技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淡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开发利用地下咸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微咸水或咸水代替部分淡水进行农业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淡水资源的不足,但咸水和微咸水灌溉带来的土壤积盐和作物减产等问题始终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咸水或微咸水灌溉带来的潜在土壤盐渍化危害入手,就如何应对咸水和微咸水灌溉带来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通过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减轻土壤盐渍化对作物危害的各种途径,从微咸水灌溉和咸水灌溉两个层面就优化农田管理农艺措施、生物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咸水或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优化田间管理农业措施(如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覆盖、深耕等),土壤中施入有机物质(如植物秸秆、有机肥、绿肥、生物质炭等)和无机土壤改良剂(如石膏、沸石等)、施用根际促生菌肥、种植盐土植物和耐盐作物品种等,以及咸水结冰灌溉、暗管排盐等水利工程措施,这些都是降低咸水灌溉带来的土壤盐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微咸水或咸水补灌为核心,结合雨水资源利用,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品种、增施土壤微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配套垄作和地膜覆盖等降低土壤蒸发措施,抑制土壤盐分表层积聚,配套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蓄雨淋盐和养分快速提升,集成微咸水安全高效灌溉技术模式,制定规范化的技术应用规程,有机地结合各种改良措施,可有效控制咸水和微咸水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达到咸水资源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利用,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水密不可分。湿地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的双重作用。针对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北京市的湿地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必须考虑水资源条件,在山区建设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湿地,而各级水务管理部门在湿地保护和建设中应发挥主要作用,并在水务建设与管理活动中多一些"生态意识"和"湿地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湿地、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以前一提到湿地,就会立即联想到远离城镇的沿海地带和低洼之地。可是大连市内却有一片被环保人士誉为"城市中内绿肾"的湿地公园,它就是大连前关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湿地赏莲炎炎夏日,笔者走进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湖后安庆沿江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安庆沿江湿地不同历史利用方式(水耕和旱耕)和不同退耕还湖方式(自然水域且水产养殖-白荡湖和自然水域无水产养殖-菜子湖)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退耕后白荡湖湿地土壤容重、粘粒含量和大多数养分含量均下降,而全磷含量有所增加;退耕后菜子湖湿地土壤粘粒含量和大多数养分含量均增加,而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下降;历史水耕的菜子湖湿地土壤除有效磷含量外,土壤粘粒含量和大多数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历史旱耕湿地。退耕还湖为自然湿地相对于水产养殖更有利于湿地土壤生态恢复;相对于历史水耕土壤,历史旱耕湿地土壤生态恢复较为缓慢;土壤粘粒、有机质和全氮是评价湿地土壤生态恢复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湿地农业的基本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陆地与水域之间具有过渡性质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农业是在大面积湿地集中分布区域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传统的单一种植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湿地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农业的特点,提出湿地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措施包括保护湿地景观,建设微型湿地保护区,充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水质对咸水滴灌土壤盐分淋洗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咸水和淡水对咸水滴灌不同区域土壤盐分的淋洗过程及脱盐效果。结果表明,淡水淋洗的入渗速率明显高于咸水;咸水、淡水淋洗后咸水滴灌不同区域土壤含盐量均大幅下降,均可达到良好的脱盐效果;不同区域咸水滴灌土壤滤出液电导率(EC)均呈"快速上升-快速下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对咸水滴灌风干土淋洗的滤出液EC却呈先快速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从淋洗滤出液到达稳定电导率的体积来看,咸水对咸水滴灌土壤盐分整体淋洗效果优于淡水。  相似文献   

16.
微咸水混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2002~2005年的冬小麦微咸水混灌田间试验资料,以淡水为对照研究了矿化度分别为3、4、5 g/t,的微咸水混灌对土壤积盐率、土壤饱和浸提液钠吸附比(SAR)、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灌溉水矿化度上限.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后土壤积盐程度与灌溉水矿化度呈正相关;微咸水灌溉会使土壤饱和浸提液的SAR升高,且影响深度因灌溉水矿化度而异.通过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可得,在非偏早年利用微咸水灌溉的矿化度不宜超过3 g/L,偏旱年不宜采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或灌溉后应采取措施缓解盐分胁迫,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矿化度呈负相关,综合各种因素可以认为3 g/L是当地微咸水灌溉的矿化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17.
李秀霞  马维遥  徐龙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29-232,237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心。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Markov链对吉林西部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吉林西部的林地、建设用地、水田、旱地的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了153.44,227.05,1 479.79,80.29 km2;草地、水域、沙地、盐碱地、湿地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1 569.44,493.35,60.07,1 029.82,389.71 km2。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不断退化是造成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要适当增加草地和林地比例,合理保护湿地和水域,限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应变化规律,为该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重庆市2011—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7%,-0.01%,-1.98%,0.67%,6.77%,-2.54%;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248.89提高至250.1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2.73亿元。[结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呈现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在这阶段总体处于发展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减少,生态环境轻微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分析了1993~2000年河北省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减少,而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在增加,因水域和湿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7年间河北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3年的157.3116亿美元减少到2000年的152.3503亿美元,减少率为3.15%,净减少值4.9613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半咸水人工湿地净化越冬养殖循环水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拓展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该文研究了半咸水人工湿地的循环水越冬系统中暗纹东方鲀越冬养殖效果和净化效能。结果表明,经过166d越冬养殖,暗纹东方鲀越冬成活率(76.94±13.87)%,饵料系数5.49±1.77。在无任何外源能源加温的情况下,系统水温保持在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生存最低温度以上。在半咸水环境下(7.6‰~9.9‰),人工湿地对养殖水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总氮去除率为30.5%、总氨氮为69.6%、亚硝酸盐为96.1%、硝酸盐为9.7%、总磷为18.4%、COD为38.8%、总悬浮物为79.7%,循环水经过人工湿地后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越冬期间,越冬养殖池水质状况良好;除TN和NO3-N在越冬期间的去除率比在夏季的明显低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与夏季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在试验负载范围内,系统去除量随进水污染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出湿地养殖面积比值0.36~0.97,与实际值1.26相比,养殖密度尚有提高的空间。因此,人工湿地能持续有效地去除暗纹东方鲀越冬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要污染物,说明该系统能在越冬养殖生产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