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山西寿阳县的玉米和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尺度推绎方法开展机械化与传统耕作方式下区域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与小麦适宜种植面积皆要大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下两种作物适宜种植面积,而无论是机械化种植还是传统耕作小麦适宜种植区面积皆大于玉米种植适宜区.(2)两种作物种植适宜区空间分布呈两极化特征,即高度适宜区与永久非适宜区占据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3)两种粮食作物高度种植适宜区基本集中在寿阳县北部黄土高原的塬、沟地貌区及坡度较小的山区。建议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下皆是中、高度种植适宜区域采取机械化种植方式,而在仅适宜传统耕作的种植适宜区采取传统方式耕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熟种植是中国重要的农作制度之一,对于提高中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适应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总结21世纪以来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状况,在介绍中国多熟种植概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复种指数提升,区域模式多样化、投入产出高效化、机械作业科技化等方面,同时还总结了中国多熟种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熟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多熟种植的水分效应、多熟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多熟种植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最后,笔者认为,发展多熟种植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国多熟种植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多熟种植为主体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化多熟种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生产,并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二倍体水平上选育水稻无融和生殖种质的难度较大,而在多倍体水平筛选水稻无融和生殖新种质已成为水稻无融和生殖研究新的生长点。研究者已明确提出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主要目标,即全显性和简单性、专一性和自发性、兼有性和致死性、多倍性和杂和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二倍体水平上选育水稻无融和生殖种质的难度较大,而在多倍体水平筛选水稻无融和生殖新种质已成为水稻无融和生殖研究新的生长点。研究者已明确提出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主要目标,即全显性和简单性、专一性和自发性、兼有性和致死性、多倍性和杂和性。  相似文献   

5.
陈冠铭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79-285
为分析三农微观层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系统地提出完善措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举办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三亚市崖州区的三农现状及焦点,收集和分析崖州区的基本经济数据。结果表明:三农问题是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弱质农业、弱势农民和薄弱农村的矛盾集合,主要表现在农业系统复杂多变、政府行为全局性不强、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存在瓶颈、农民问题棘手而艰巨、农村金融不健全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薄弱等。通过分析完善了农村治理“三维一体”和谐结构,提出三农微观系统运行机制,并建议地方党委、政府需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国家政策的作用,在三农微观层面深化改革,优化和整合资源,针对问题出台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改善三农内外部软硬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去具体化解三农矛盾,帮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成都平原林盘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盘是成都平原独特的乡村聚落,它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充分反映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近年来,林盘不断遭受破坏,政府部门和科研学者投入大量关注和研究。笔者归纳和总结了林盘的内涵、演变规律、价值特征及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林盘面临的问题,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1)林盘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研究及权衡分析;(2)林盘保护、改造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与技术;(3)破坏型林盘利用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探析。以上研究不仅可以为林盘的保护和改造提供依据,也可以为类似复合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化的新农村、新城镇建设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温带、亚热带最重要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之一,在我国广泛栽培.近20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白三叶的种子萌发、栽培管理、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应该是选育具有某种优良特性的白三叶品种、白三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与进化对策、白三叶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机制与分子育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国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现状,为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以及为农作物种植方案和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的常用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中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5种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中国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已逐渐深入,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安排生产措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AXENT模型、GIS技术、积分回归法、层次分析法等技术各有优缺点,现有方法的综合运用及新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为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中国的水稻育种学家在水稻天然杂交率、亲本选配、杂交结实率、杂交技术、杂种后代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于193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杂交品种中山1号,从此开启了中国水稻育种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
益生菌可以改善人体肠道菌群、提升肠道健康水平,但经过胃酸和胆汁的作用后,进入肠道活性降低,无法发挥其作用。通过不同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可对益生菌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综述不同的包埋壁材形成的单层、双层和三层结构的特点,总结不同包埋结构的优缺点,并从包埋原料、设备和工艺3个方面对未来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干旱半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该区目前碳循环研究现状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归纳了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碳循环的环境因素(辐射,温度,水分条件等),并总结了目前该区域碳通量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最后提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1)不同时空尺度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2)碳源/汇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的研究;(3)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4)制定统一的野外监测与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太岁是一种多菌类复合体,其生物活性成分在抗癌、抗菌、细胞毒性及生理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由于生物技术限制,目前对不同太岁样品的生物活性成分及菌群结构只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分离鉴定太岁菌种构成,对做好太岁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距规模化开发利用太岁还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通过综述太岁的微生物组成、药用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微生态制剂方面的应用,对太岁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太岁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借鉴法.  相似文献   

13.
色泽是肉制品评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肉制品中加入发色剂可使产品色泽良好,提高产品品质。传统肉制品中通常添加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通过综述肉制品发色剂的使用现状、新型肉制品的研发状况,展望肉制品发色剂的开发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物耐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农作物耐旱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渗透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农作物耐旱性在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阐明了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作物耐旱性强弱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农作物耐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田黑土质量指示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黑土,维持黑土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农田黑土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因此,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田黑土的质量指标的研究状况,包括土壤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其中农田黑土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研究较早,研究方法已趋于成熟,而生物学指标(包括微生物、酶,土壤动物)研究起步较晚,但生物学指标能较迅速地评价不同农业过程的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较为灵敏,但到目前为止农田黑土质量评价体系中还没有利用生物学指标的统一标准。在农田黑土质量指标的研究中除了要结合生物指标外,还需要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快速灵敏的检测土壤质量,这才能为农田黑土的质量检测及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标记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以实现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归纳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上的应用研究系统性还不强、基础分子信息比较缺乏、遗传图谱还不精细,建议在实用新型分子标记开发、核心种质分子信息库建立、优良作图群体及精细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加强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利益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体现出整体主体多元化、重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注重生态景观美化等理念和制度特点,这也为其具体操作中的利益分配奠定了基础。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概念与内涵、模式分类、驱动力、效益评价等问题上。对各类整理模式的整体性特点,尤其是不足之处的研究有所涉及,但较薄弱。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鲜有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少数学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体现出要关注此问题的思想萌芽。探讨合理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各整理主体利益,将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当前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研究力度不够,缺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新型保护措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认为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继续深化农业种质资源研究;(2)农业文化遗产地良性运转的生态学机理和动态保护;(3)平衡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关系;(4)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能源植物小桐子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寻找更加生态、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桐子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植物,因其种子含油量高,可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逆境不仅限制小桐子的地域分布,而且对小桐子的产量及品质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为此,对小桐子的各种逆境,如低温、干旱、高盐、高温、重金属等伤害与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小桐子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及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小桐子抗逆性分子机理研究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稻鳖共作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对于技术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稻鳖共作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技术应用角度来说,不同地区的不同学者均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明确了技术规范,部分地区形成了技术规程。部分学者还开展了“稻-鳖-鱼-鸭”“、稻-鳖-鱼”等进一步的创新工作。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在4个方面对该项研究进行了展望,分别是稻鳖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对鳖品质质量的研究、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地区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