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收获机械为何火不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几年最吃香的农机将是玉米收获机械,但在近三五年内,玉米联合收割机还火不起来,就像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最根本的一条理由是,短期内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我国的玉米种植基本是一年一熟,春夏季种秋季收,因此收获的季节性不强,农民大多是利用农闲时间来收,而且晚点收获还有好处,籽粒更成熟,起到晾干的作用。我国玉米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7省。由于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且玉米收获的时间要求不是太迫切,加之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效…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将近2666.7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1.1%,但将近50%的玉米生产工序(主要是玉米收获)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玉米青贮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包头市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饲草料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2003年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达20.4万亩)。现有的青贮加工机械数量少,老式机型多,不能满足目前饲草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国家“生态移民”建设,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牧民青贮、收获难等问题;包头市农机推广站引进了不同结构形式的青贮玉米收获机,并推广使用。下面就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三大种植作物,种植面积2400万hm2,且分布广泛。近年来,围绕玉米生产关键环节—玉米收获机械化,全国各地在不断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突破。1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研制始于1960  相似文献   

5.
平遥是玉米种植大县,每年种植面积2.68万hm2。现仍沿用人工摘穗、收割,时间紧、强度大、劳动占用率高,限制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小麦收获机跨区作业市场的逐步萎缩,玉米收获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平遥人新的关注点。1.平遥县引进玉米收获机考核情况分析2005年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平遥县筛选出2名对购买玉米收获机积极性高、有创新意识、会经营、懂管理的农机手补贴购买了2台不同机型的玉米的收获机,其中,1台为山东产玉丰4YW-3型背负式收获机,另1台为天津富康4YW-Q型背负式收获机。(1)平遥县杜家庄乡闫长头村王树林购买的天津富康4YW-Q不…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近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国内玉米收获机械产品  相似文献   

7.
玉米收获机械推广实践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30万hm^2。耕整地和播种环节机械作业面积达到70余万hm^2,化肥深施、中耕、植保、脱粒等环节机械化程度也逐年提高。但收获机械化水平还不足2%,仍沿用人工摘穗剥皮,劳动强度大、效率极低,尤其是中、南部一年两作和两年三作区,玉米收获后更需要抢时争日赶最佳种麦期,因而对玉米机收的要求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三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列第三位。目前看来,玉米生产在整地、播种、施肥冲耕、运输、脱粒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玉米机械收获环节发展较为缓慢,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因素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近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区域差异性较大,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而目前所使用的玉米收割机主流机型都要求对行收割,对玉米种植行距的要求比较高,机械与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为2%~3%,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00余万亩。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其它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只有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2009年玉米机收面积只有59万亩,占可机收面积的34%。玉米机收成为制约全市粮食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瓶颈。2010年,北京市为推进玉米机收发展采取了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自治区地方和兵团玉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万hm^2,而机械收获玉米面积只占3%,成为制约我区玉米种植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及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于2005年12月17日至18日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2005年新疆玉米收获机械应用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1农机与农艺的配合 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机组才能正常作业。我国玉米种植区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行距相差很大(400~700mm),有些地区还采用大、小行距的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玉米收获机的设计应该依据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农机设计有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北京4YZ—3B/C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该机(见图1)由北京收获机械集团北京市机械设备厂研制,经过2年的田间试验和不断改进,已通过北京市经贸委组织的鉴定,现已批量生产。该机可1次完成摘穗、果穗收集、集箱、茎秆粉碎还田等项作业。在收获玉米时,收获机沿着玉米行间行走,玉米茎秆被茎秆扶持器导入茎秆导槽,再被喂入链抓取进入摘穗装置,又被拉茎辊拉过摘穗板的工作间隙,这时果穗被摘下,而茎秆被粉碎装置切断并粉碎还田。摘下的果穗由喂入链送到果穗搅龙输送器,再由果穗搅龙输送器送到升运器,通过除杂后送入果穗箱。…  相似文献   

14.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选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及农艺要求、玉米收获机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玉米收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受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影响,玉米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黑龙江省玉米呈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收获机数量迅猛增加,机收程度快速提高趋势。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7800万亩扩大到2013年的11000万亩;收获机保有量由7190台猛增到近23500台;机收率由32.0%快速提高到64.3%。玉米机收技术也同步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玉米机械收获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机械收获的意义 玉米是高产、稳产、高效、抗灾能力较强的旱地作物,在抗灾能力和经济效益上比较,除了水稻就是玉米了,所以依安人确定了支撑农业半壁江山的两大铁杆庄稼,即玉米和水稻。但由于水稻种植受水源、地下水及地理位置影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仅为14.6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68%,而且分布不均,发展空间有限;玉米的种植就相对广泛了,尤其2010年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又经受住了低温、病虫害的考马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用户越来越多,然而,农民对玉米收获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还比较缺乏。本文针对这一情况简要介绍了玉米收获机保养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1  4YW— 3型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由天津富康农业开发公司与北京比得益机电技术应用中心合作开发研制。 1 999年通过农机新产品鉴定 ,已投入批量生产。获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还被列入国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程政府采购名单。该机采用国内首创的新型摘穗装置 ,有简单可靠的独立结构 ,作业行距可调。由于采用特殊的摘穗装置 ,使前割台结构简单、重量轻 ,突破了拖拉机前悬挂割台只能 2行作业的限制 ,实现了工作幅宽大于整机宽度 ,免去了人工辅助开割道的作业工序 ,达到了作业效率高(比同类机型提高 1 /3 )、含杂率低、…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专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利文献中蕴含着关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专利保护范围以及谁拥有专利、专利是否有效等内容和信息,专利信息不仅提供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还反映了最新科技信息,而且还具有市场信息源及预警作用,能使企业避免或减少由于对市场的变化未估计到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玉米收获机械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竞争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玉米收获机械已经开始走近农民,并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关注。认真分析研究玉米机收技术引进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