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生态绿当量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之中。结果表明,城区的实际总绿当量为0.940,小于最佳林地覆盖面积对应的生态绿当量,须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所以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上述模型的城区土地利用优化建议。经计算,优化后的城区总绿当量为1.026,符合最佳绿地覆盖要求,表明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达到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计算湖南省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各类用地的绿当量和总绿当量,探讨了生态旅游系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生态标准,以评价其生态旅游环境。结果表明,目前岳麓山生态旅游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略低于最佳森林覆盖率,林地分布不均,生态体系不够完善,但其整体绿当量(1.13)高于最佳森林覆盖率对应的绿当量(1.00)。岳麓山生态旅游景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较为合理,但林地分布不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措施,1)通过提高岳麓山脉以外地区的绿地面积,促使岳麓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理想水平;2)在符合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行人文景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理论,构建土地利用结构模型,利用乌海市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出乌海市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用以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年、2010年乌海市生态绿当量都小于1,生态环境较差;②优化方案需要通过林地、园地、城市绿地及绿化带的增加来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梅州市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各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用以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①1986年-2006年,梅州市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改善;②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绿当量模型,以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核心区绿当量总面积为51.11 km2,覆盖率为31.17%;核心区现状土地绿当量较大,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建设生态城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线性规划法优化贵州钟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使其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为各项建设提供土地支撑,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荣常 《北京农业》2012,(3):154-155
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目标基础上,以江西省新建县土地发展现状为依据阐述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并立足实践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20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数据和农业成本收益数据,根据当量因子法的研究框架对研究期内西安市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修正,估算研究时点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并对其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0—2020年西安市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均呈现出递减趋势,人类活动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明显加深,土地利用综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影响下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且对生态系统价值系数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效益的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线性规划法,基于生态功能绿当量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需要通过园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目标,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减少幅度不大,建设用地中除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外其余用地均增加;为同时满足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部分地类的面积有所减少(如耕地),在满足生态效益最大的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开展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开发整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挖掘非农建设用地的绿当量和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现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效益优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及其与县域经济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了影响绩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因素,最后提出土地结构优化后的维护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县域尺度对桃江县耕地空间布局、作物种植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不同地区的耕地结构优化研究提供案例,可以完善耕地结构优化框架体系,同时桃江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城,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广大同类地区耕地结构优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开展县域尺度耕地结构优化研究,研究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探索耕地资源最优配置,分析耕地结构优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区域耕地的动态平衡与区域调控,实现区域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对农业优势地区的耕地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安泽县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且趋向复杂化.该研究根据2005和2010年安泽县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比较该县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的数据来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该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不同步,土地利用方式与其适宜性的一致性较差.提出了整合农村居民点、提高植被覆盖率、适当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等建议,以达到土地利用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李智强  吴诗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71-11374
通过对铅山县土地、经济、环境基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FAO提出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月健  丁武泉  谢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33-4734,4815
借助线性规划法对轮台县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方案可使轮台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不同程度的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下降,有利于轮台县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及生态效益目标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新建县1998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统计数据,运用马尔科夫与GM(1,1)两种预测方法对研究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为耕地持续减少,林地持续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加速增长,未利用地减少速度放慢;草地和水域相对较稳定。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化县土地生态质量分区及其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以154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结构、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问题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大化县划分为土地生态质量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一般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差的区域.分析了各土地生态质量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对策,旨在为大化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