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据日本《科学》杂志1990年第11期报道,利比亚正尝试一项独特的绿化沙漠的计划,即在沙漠造林地带栽植苗木的同时,栽植一些经过特殊设计而制成的塑料树,以此来促进绿化进程。 塑料树高7—10mm,采用耐火性聚乙烯材料。塑料树的硬质管状树干内部是具有吸水性的聚乙烯,并利用毛细管现象中的吸水力,使塑料树如同真树一样,在树干内储存露水和潮气中的水分。白天,塑料树自动地慢慢排放出水分,经长年后就可改变气候,降雨于沙漠地带,最终达到绿化沙漠之目  相似文献   

2.
徐凯 《新疆林业》2002,(3):31-32
瓶景(BottleGarden),又称瓶园或瓶栽。是在一个玻璃瓶或透明塑料闭合容器内栽植有生命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室内装饰品,故人称微型花园。目前瓶景是欧美及世界各国的艺术品。瓶景由于栽培在特定的玻璃容器内,所以它具备一个温暖、湿润的小环境,可大大减少浇水的次数。若精心管理,一年内仅需浇水二十几次,因花叶和土壤蒸发的水分可凝集在花瓶壁后形成水滴返回土壤。同时,瓶景还不受外界气候及空气污染的影响,晚上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到白天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循环往复,所以说,瓶景是一个平衡的整体。1.瓶景的制作…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发明者Antonio Ibanez Alba发明了一种塑料树,这种人工树可以吸收在寒冷的沙漠夜晚凝聚在“树干”上的湿气,并在白天将湿气再缓慢地释放出来以冷却空气。这种“树”用耐火的聚氨基甲酸酯和酚醛泡沫材料制成,高7—10米,可以模仿天  相似文献   

4.
在农田周围营造防护林带,是改善农田水分循环、防止风沙干旱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防护林带会使农田小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一般来说,在辐射型天气条件下,防护林带减弱了近地空气层的乱流交换作用,白天比旷野温度低,夜间则稍高。林带内白天虽然土壤蒸发比旷野小些,但农作物蒸腾量比旷野大,总的蒸散量比旷野大,可使温度降低。夜间,林带內蒸发量比较小,相旷野的热量差异不大。此外,林带与农田的空气交換,促使田间白天降温,夜间升温。早上和傍晚由于林带的遮阴,还可降低靠近林带农田的温  相似文献   

5.
盛夏时节,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不时地会被那些柏油马路和混凝土建筑产生的热辐射以及从空调的室外排气扇中散发出来的热气搞得头晕脑胀、呼吸不畅。有些地方的气温甚至可高达45℃以上,真好像是生活在热带丛林。这时,如能钻到树荫下,一定会大舒一口气。要是能到公园里的树林中呆一会儿,更是倍感凉爽。不过这并不仅是因为树木遮住了强烈的阳光,还因为树叶上有无数个空气的出入孔———气孔,水分从那里蒸发到外面。这些水分蒸发到大气中时,能吸收大气中的热量,使树木周围的温度下降。在森林中,白天气温不会过分升高,到了夜晚,由…  相似文献   

6.
正确使用Li-6400进行森林土壤呼吸测定是保证测定精度的前提.本文以落叶松林为例,对Li-6400使用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圈至少应该测定前12小时进行设置,以减少土壤CO2涌出效应对呼吸的影响,而且塑料圈插入深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当塑料圈插入过浅时横向气体扩散及塑料圈不稳定而造成测定时CO2的再涌出效应使土壤呼吸测定值偏高;而当插入深度过深时,切断根系导致根系呼吸下降,最活跃的土壤表层呼吸受塑料圈阻隔导致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测定值下降,这些现象共同造成显著低估土壤呼吸测定值.此外,在晴天白天大部分时间内目标[CO2]值设定为外界相应时段的[CO2]平均值,可以保证测定误差小于5%,而在清晨和傍晚进行测定时,则应该及时调整目标值为外界[CO2]保证测量准确性.这一测定原则在实际测定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一、适时早造。进入四月,我区大多数树木经过一冬休眠,逐渐开始恢复生长。在这个时候栽树,幼树就会很快发出新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满足幼树发芽、放叶等需要。如果栽植晚了,苗木在树芽开放前,还没有生根,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树叶大量展开,枝叶蒸发水分和根系吸收水分不能达到平衡,苗木就会因缺水而生长不良,甚至干枯死亡。从土壤水分条件来说,春季,土壤水分的变化有一个一高一低的过程。随着气温的回升,天气变暖,土壤表层白天解冻,下层仍然固  相似文献   

8.
春季,在果树的树盘(树根下周围的树坑)上覆盖一层塑料地膜,可以改善果树的生长状况,进而促进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这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共原因是:一、保持了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覆膜后,减少了树盘下水分的蒸发,保持了土壤湿度,同时可减少灌水次数,保持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良好的通透性,也节省了灌水的用费和用工.  相似文献   

9.
空间蒸发技术应用在草浆废液浓缩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技术吸收了卧式式喷淋蒸技术的优点,采用有利于实现蒸发液在蒸发液在蒸发器内空间蒸发的结构和调控条件,通过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三种工质的试验,证实本装置具有空间蒸发、不易在传热管上结垢,除垢容易等特点,蒸发强度大,传热系数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省16个站1961~2011年蒸发量监测资料,对蒸发量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年蒸发趋势,呈增加分布的是在北部和中东部,特点为前期蒸发较小,后期1981~2011a蒸发增大,其中逊克蒸发增加最大;蒸发趋势呈减少分布的是在中部和南部地区,特点大部前期蒸发较大,后期1981~2011a蒸发减少,其中,甘南蒸发减少比较多;年蒸发基本为北增南减,可能是由于北部气候变暖增温高于南部增温,气温增高蒸发量加大的缘故;从5~9月蒸发空间分布来看基本与年蒸发分布形势一致,由西南向东北和西北递减。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空气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日益严重,以及相应排放法规的日益健全与严格,研究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规律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活性炭罐是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分析汽车蒸发排放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温度、流量和体积等因素对活性炭罐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炭罐性能试验及燃油蒸发密闭室试验,验证了改进后的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在炭罐工作能力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上具有更优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都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猪、牛和羊等家畜总是在白天活动的,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猪、牛和羊开始人睡时,猫才伸伸懒腰.活跃起来了。鼯鼠的“作息时间”有一点和猫类似.它白天呆在树洞里,夕阳西下后才钻出来活动.一直忙到天将破晓.才回洞穴休息。  相似文献   

13.
土壤蒸发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的难点,为此,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对土壤特性、土壤蒸发和气象因子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比草地土壤年蒸发量低80.99%,林地土壤年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4.16%,而草地占98.02%。在土壤蒸发旺盛期,林地和草地土壤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80.87%和85.47%;在土壤蒸发平稳期,林地和草地蒸发量分别占全年的19.13%和14.5 3%。(2)与各气象各因子相关性的平均值比较,林地比草低平均低出3.15%。(3)林地比草地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高出7.31%、7.63%、4.29%。本文通过林地和草地的土壤蒸发季节变化、土壤蒸发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土壤蒸发与土壤特性相关性等对比分析发现,虽然林地比草地土壤特性更有利于土壤蒸发,但气象因子是影响土壤蒸发的主成因子,林地形成的小气象环境抑制了土壤蒸发,使林地保持更多的水分供生长需要.本研究可为全面掌握森林生态水文学的水文循环机理和进行流域水量平衡计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蒸发研究的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回顾了世界上蒸发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总结了蒸发计算的多种方法,包括传统方法、模拟方法及遥感方法。也回顾和讨论了我国科研单位、农业和水利部门、水文及气象台站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在蒸发测定和蒸发计算领域的研究概况、进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土壤蒸发,蒸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陆地蒸发的机理和过程,提出下垫面蒸发的相似性的理论,并将陆地蒸发分为非限制蒸发和限制蒸发两种类型。然后利用器测法收集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土壤蒸发、蒸散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水分消退规律和蒸发力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喷射冷凝器由于兼具产生真空和冷凝蒸汽的双重作用,早已在其他化工、轻工、医药和食品等部门广泛应用。我国栲胶蒸发设备中,二次蒸汽的引出,大都使用混合冷凝器——真空泵系统。虽然有的栲胶厂也用了水射泵产生真空抽取不凝性气体,但仍然要与混合冷凝器配套使用。为了提高栲胶蒸发效率,简化蒸发附属设备,笔者于一九七九年在开远栲胶厂设计了一套水喷射冷凝器,首次在栲胶行业取代了混合冷凝器——真空泵系统,一机两用。操作简便,维修容易,而且抽气量大,提高了蒸发效率,使原二效蒸发气的蒸发强度平均达到73公斤/米~2·小时,使用多年,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蒸发是土壤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技术,对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砂石和秸秆覆盖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保水剂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中的影响,并就覆盖和保水剂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地下浸润灌溉条件下的土壤蒸发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该种灌水方式下的土壤进行了蒸发试验。以初始未饱和粉砂土为研究对象,在控制环境温度60℃和试样初始厚度15cm条件下,按一定量的灌水梯度逐步增大试样中含水率,得到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壤试样,从而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干燥试验。通过检测试样在干燥过程中失水量的变化,获得了试样的蒸发曲线。经对蒸发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初始含水率α≈30%时,其蒸发过程与初始饱和土体蒸发过程一致;当土壤初始含水率α≈25%时,其蒸发过程先后经过速率递减阶段与消滞阶段;当土壤初始含水率α≤20时,其蒸发过程属于消滞阶段。说明地下浸润灌溉蒸发过程主要取决于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多少;土壤初始含水率较小时,土体干土层厚度是影响蒸发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是干旱山地造林中,影响成活率和林木生长诸因素中的主导生态因素,即限制性因子。为此,人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整地蓄水保墒,在大气不太干燥的情况下还是很有效的,但在严重的干旱山区,土壤水分蒸发还是大于蓄积。造林后,因土壤缺水,使幼树失去生理平衡,形成栽的多,活的少,甚至全部死亡。国外一些林业发达的国家,为了解决干旱造林成活难的问题,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树脂、橡胶、塑料水乳液和塑料布等措施进行保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在我国塑料工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上先行一步,棉花、蔬菜、果树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20.
森林与雨量     
山深林密的地方,多云、多雾、多雨。群众说:“有林泉不干,天旱雨淋山”。为什么林多雨多呢? 降雨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在空旷地区,只有地表蒸发水蒸气,而森林区域,地表蒸发降低了,但有林冠、枝叶的物理蒸发作用,又有林木生理过程中的蒸腾作用。一棵树的枝叶在空间的面积,要比这棵树所占的土地面积大的多,这就大大增加蒸发的面积,也就增加了输送到空气中的水蒸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