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颂禹 《农家致富》2007,(16):31-31
香沙芋艿为天南星科芋属,在我国不少地方有种植.但海门市特有的犟黄泥土质条件下培育的香沙芋素以香、糯而著称,备受消费者欢迎,加上与其他作物的间套作,种植效益较高。采用这种栽培方式,一股亩产马铃薯1000公斤.亩产值1000~1500元;香沙芋艿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4500~5000元;豌豆苗700公斤,亩产值1500元左右,合计全年亩产值7000~8000元。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大棚内外环境温度、观测生育进程、测定芋头产量构成和品质等指标,对靖江香沙芋露地栽培(对照)和大棚错时栽培(两季错行种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2月份平均温度大于15℃,适宜香沙芋的错时栽培;错时栽培香沙芋的生育周期分别为209、216 d,大于露地栽培(193 d);在相同栽培密度下,错时栽培比露地单季栽培总增产35.42%,其中子孙芋增产21.60%;香沙芋错时栽培上市时期能前后延长2个多月;香沙芋延迟收获能增产,但提早上市价格高,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信息》2003,(11):29-29
红芽密节香沙芋顾名思义,红芽、密节是它最典型的外部特征。红芽是指它的芋芽呈红色,这一外部特征是不同的香沙芋品种都普遍具备的一个特征。而密节则是这种香沙芋独有的,它是指球茎表皮间距小于10mm,而其它香沙芋品种的球茎表皮间距都大于10mm,这也是红芽密节香沙芋与其它香沙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靖江地区观察靖江香沙芋的生长发育动态,为制定靖江香沙芋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靖江香沙芋分株萌芽期约为出苗后46 d(7~8叶);母芋膨大始期约在出苗后125 d(12叶),此时普遍形成子芋;出苗后约141 d(15叶)孙芋开始大量发生;出苗后约150 d(15~16叶)停止发生,之后直到成熟收获期,子孙芋鲜重快速增长9月初是靖江香沙芋由以营养体生长为主向以下块茎生长为主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5.
以地方主栽香沙芋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记录各生育期农艺性状、解剖观察等,研究了香沙芋生长发育规律,探索香沙芋叶片与子芋分化的同生关系,以期为香沙芋配套相应栽培新技术提供生理基础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香沙芋是一种喜湿喜热耐高温的夏季作物,4叶期以前为营养体的生长发育初期;5叶期至14叶期为香沙芋地下部块茎膨大期,其中9叶期子芋才开始充实膨大,12叶期各部位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14叶期后,植株生长开始进入衰退期,营养物质向地下部的子芋部位转移并积累;香沙芋表现出典型的2/5叶序特征,地上部可见叶片数目不超过5,植株地上部茎称为"叶柄"更适宜。  相似文献   

6.
以地方主栽香沙芋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记录各生育期农艺性状、解剖观察等,研究了香沙芋生长发育规律,探索香沙芋叶片与子芋分化的同生关系,以期为香沙芋配套相应栽培新技术提供生理基础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香沙芋是一种喜湿喜热耐高温的夏季作物,4叶期以前为营养体的生长发育初期;5叶期至14叶期为香沙芋地下部块茎膨大期,其中9叶期子芋才开始充实膨大,12叶期各部位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14叶期后,植株生长开始进入衰退期,营养物质向地下部的子芋部位转移并积累;香沙芋表现出典型的2/5叶序特征,地上部可见叶片数目不超过5,植株地上部茎称为"叶柄"更适宜。  相似文献   

7.
靖江香沙芋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栋梁  李志军  姚珙 《农技服务》2010,27(1):124-125
利用1978~2007年靖江气象资料,对香沙芋生育期各个阶段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进行分析,总结了香沙芋在靖江大面积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以及影响香沙芋优质高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8.
靖江香沙芋是泰州靖江市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随着大棚香沙芋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的逐年增加,生产上对其大棚种植技术需求有增高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作者对大棚香沙芋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香沙芋种植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大棚香沙芋高效种植配套技术,采用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香沙芋植株氮磷钾积累变化规律,以期为适宜的肥料运筹方式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同时影响香沙芋对磷和钾的积累转运。生育中期,追施氮肥225 kg/hm~2的处理,香沙芋地上部叶片及茎秆中氮磷钾积累量均最高。收获期,地下部母芋中氮磷钾积累量在追氮225 kg/hm~2的处理下最高;而地下部子芋及孙芋中氮磷钾积累量在追施氮肥375 kg/hm~2的处理下相对较高。中后期要重施氮钾肥以供应香沙芋地下部块茎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施肥模式对靖江香沙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香沙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针对靖江香沙芋种植过程中严重的连作障碍和当地施肥不合理的问题,利用土壤调理剂对当地施肥方案进行改良,通过连续2年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香沙芋生长、产量、病害发生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2种改进施肥方案均可促进香沙芋生长发育,处理Ⅱ使叶龄增加了2.03,还能促进茎粗、株高和叶片厚度的增加;改进施肥方案显著提高了香沙芋产量,其中处理Ⅰ2年增产率分别为16.67%和16.19%,处理Ⅱ为22.17%和19.37%;采用改进施肥方案后,香沙芋的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处理Ⅰ2年防效分别是38.63%和51.60%,处理Ⅱ达到50.75%和62.62%;同时,淀粉含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该研究为控制香沙芋连作病害提供了技术手段,对促进靖江香沙芋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靖江地区观察靖江香沙芋的生长发育动态,为制定靖江香沙芋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靖江香沙芋分株萌芽期约为出苗后46 d(7~8叶);母芋膨大始期约在出苗后125 d(12叶),此时普遍形成子芋;出苗后约141 d(15叶)孙芋开始大量发生;出苗后约150 d(15~16叶)停止发生,之后直到成熟收获期,子孙芋鲜重快速增长9月初是靖江香沙芋由以营养体生长为主向以下块茎生长为主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钾肥不同用量对靖江香沙芋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于2013年进行了香沙芋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在10~31.6 kg/667 m2范围内,钾肥施用量越大,香沙芋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香沙芋的病虫害种类,总结了影响其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虫害芋疫病、芋软腐病、红蜘蛛、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的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制定出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为保证香沙芋的高产、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技术效应及种芋扩繁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靖江香沙芋植株田间感病情况随机进行调查,发现具有明显感病症状的植株达到63.3%。利用芋茎尖脱毒技术,培育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苗,并采用花叶病毒(DMV)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芋花叶病毒检测,组培苗脱毒率达48%。脱毒组培苗移栽于全基质苗床,成活率为100%,且当代芋头产量达到52 500 kg/hm2。此外,提出了靖江香沙芋脱毒种芋扩繁体系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大棚栽培香沙芋间作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已在本地区推广。该模式栽培的香沙芋一般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40天左右,市场售价每公斤比露地栽培高2~3元,增产增效显著。一、茬口安排每年1月中旬在大棚内播种香沙  相似文献   

16.
香沙芋是启东市传统特色蔬菜,农业技术部门通过试验示范机械耕作起垄、大棚栽培、大棚越冬保种催芽等新技术,形成了适宜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标准,为本地香沙芋生产发展,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0,(6):17-17
江苏省靖江市红芽香沙芋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靖江市香沙芋产销协会,创立于2005年3月,由400多名种植户组成。2008年7月,成立靖江市红芽香沙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泰州市30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泰州市十佳专业合作社、泰州市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全市农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香沙芋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靖江香沙芋是泰州市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2012年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提高当地芋头种植机械化水平,实现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与推广,系统总结出靖江香沙芋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起垄—播种—喷除草剂—覆黑膜一体化作业、机械中耕培土、无人机植保飞防、机械收获与转运技术等。通过该项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可提高靖江香沙芋机械化生产能力,促进芋头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轻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覆膜芋艿套种蚕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一种特色种植模式,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与土壤改良有机结合。现将该技术模式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芋艿选用多子芋类香沙芋品种,如万年芋艿、靖江香沙芋等沿江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蚕豆品种选择通蚕鲜7号或通蚕鲜8号。二、茬口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