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广钦  樊巍 《华北农学报》1989,4(2):108-114
根据二十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着重论述条农间作在改变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增强物质能量循环以及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条农间作的合理配置、类型划分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文发 《茶业通报》2001,23(2):33-33
沿江丘陵茶园所产茶叶品质低下 ,产量徘徊不前 ,主要原因是土壤粘重 ,通气不良 ,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植被少 ,温湿条件差 ,不利茶树生长。茶树和泡桐间作后 ,由于受泡桐生物特性等有利因素影响 ,改善了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小环境 ,使茶园温湿度得到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调节 ,同时泡桐 (叶、花 )凋落物改善了茶园的营养状况 ,使各季节 (特别是夏、秋 )茶树代谢旺盛 ,茶叶干物质积累和有利茶叶品质物质大幅度提高 ,对沿江丘陵茶园茶叶品质和产量形成十分有利。1 调节茶园夏秋季光照泡桐盛叶期在 5月 1 5日左右 ,此时春茶已近尾声 ,不影响春茶对…  相似文献   

3.
木薯与花生间作产量效应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1997年对木薯、花生不同方式间作的产量效应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花生不同方式间作的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都比木薯单作显著提高。不同方式间作增产效果不同,木薯、花生1∶3间作产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1∶4和1∶2间作,再作是1∶1间作。可见,木薯、花生采用适当的方式间作,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木薯与花生产作产量效应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1997年对木薯,花生不同方式间作的产量效应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薯,花生不同方式间作的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都比木薯单作显著提高,不同方式间作增产效果不同,木薯,花生1:3间作产量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1:4和1:2间作,再作是1:1间作,可见,木薯,花生采用适当的方式间作,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皖南丘陵茶果间作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8,20(1):13-15
皖南沿江丘陵地区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茶叶品质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常年处于强光照和低湿度,使茶叶产生苦涩味较重、滋味不醇的弊病。只有根据茶树的生理生态特点,改善生态环境,方能提高茶叶品质。敬亭山茶场有大面积的果园和山林,发挥这些资源优势组合成新的生态系统,既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又有利于改善相互的必要生态位。为此,我们于1988年开始布置茶果间作和茶林间作二种类型生态系统,并对其生态环境和树种生育进行了观测,进而评判新的生态系统的价值。试验概况及方法敬亭山茶场位于安徽省宣州市西郊,有茶园5000亩,果…  相似文献   

6.
茶果人工生态群落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花生与芝麻间作模式的最佳种植配比和种植密度,明确不同种植配比和种植密度对花生、芝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花生与芝麻间作模式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以花生品种开农69和芝麻品种郑芝2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3种不同种植配比和播种密度,结合当年花生与芝麻的产量和价格以及投入成本,分析不同配比条件下花生和芝麻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行高密度花生配比1行稀密度芝麻的间作方式净收益最高,为17 249.40元/hm2;3行高密度芝麻配比1行稀密度花生的净收益最低,为6 546.90元/hm2。  相似文献   

8.
稻虾生态种养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2019年小龙虾产量达到177.25万t,养殖面积110.53万hm2。稻虾生态种养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减虫减害、提高土壤肥力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态效应。不仅可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小龙虾,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本文综述了稻虾生态种养的产量、面积和主要技术模式现状,从稻虾生态种养对土壤、稻田水体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稻田病虫草害影响方面综述其生态效应,从成本、收益和投产比等方面综述其经济效应,从增收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综述其社会效应,为我国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稻虾生态种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间作群体生态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间作群体的生态生理研究进展,对间作群体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间作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以及间作群体内的个体变化状况和效益做出分析,并对间作群体提出展望:向着粮、经、饲多元立体化产业发展;解决间作复合群体的各种矛盾,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择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可接受的开发模式是山区综合开发的关键。研究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价了湘西干旱山区木本药材+玄参/玉米→木本药材+烤烟、木本药材+玄参/春马铃薯→木本药材+烤烟、春玉米/春马铃薯→烤烟、玄参→烤烟4种典型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木本药材+玄参/春马铃薯→木本药材+烤烟模式具有最好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温光资源与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病虫害控制及水土保持效益好等方面;同时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是湘西干旱山区极具推广价值的一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茶果间作的增产效应初报:茶树仿生栽培的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笔者对茶梨问作的茶园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其生态、经济效益均好。现将该栽培模式的好处和技术要领总结如下,供茶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带状留茬间作对防治干旱地区农田风蚀沙化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糖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指出在农田防护林不完善的阴山北 麓旱农区,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具有良好生态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风蚀沙化,减轻风蚀危害,进而明确了不同类型退化农田应采用的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方式与增产增收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粮果间作复合群体地上部生态因子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果间作复合群体地上部生态因子变化动态的研究李增嘉,张明亮,李凤超,冷寿慈(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近年来山东、河北等地有关粮果间作的报道都充分证明,粮果间作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增加经济效益,在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缓解果树与粮食争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小麦品种、措施、环境三个方面的增产潜力和综合增产潜力,并对其能量平衡、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提出发挥品种、措施、环境的综合技术作用是实现小麦高产并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棉花天鹰椒间作施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棉田为对照,重点探讨了棉椒间作施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棉椒间作既维持了较高的棉花产量水平,又显著提高了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且对该地区现有可支撑水资源有明显适应性。750.0 kg/hm2K2SO4复合肥间作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更加稳定且较高,施肥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间作棉田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林英杰  刘永正 《种子科技》2020,(6):46-46,49
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是2017—2019年农业农村部主推的农业技术。通过玉米花生间作,充分发挥作物边际效应和花生生物固氮双重优势,解决小麦-玉米单一种植模式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多等生产问题,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实现粮油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8.
前言为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复合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研究农业生产、食物和农村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查,探讨种植业内部结构和合理布局对农业生产结构的综合影响,实现农田高产、稳产、高效率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1982年起,我们在湖南长沙县谷塘乡高岸村开展了种植业合理结构和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现就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直播稻若干问题及其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针对80年代以来在我国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兴起并迅速扩大的蕴含现代技术的直播稻栽培与生产实践、结合国外的发展动态,科学而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南方地区直播稻在品种、全苗保苗、抗倒伏、防除杂草以及农艺农机配套等技术环节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对策及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霍山县玉锦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开展茶-禽生态种养示范推广,通过在成年茶园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鹅,利用鹅取食茶园中的杂草,达到控制茶园杂草生长目的。同时结合茶园管理,推广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实现茶园绿色生产,达到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亩均效益的目的。模式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茶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茶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