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
廖海洋  张广谋 《养殖技术顾问》2012,(8):142+251-142,251
黄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主要特征是,患病羊口角、上下唇、鼻镜上周围、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又名羊口疮。6月龄内的羔羊较易发病,对羔羊危害重。初生羔羊发病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死率高达80%,羊只即使康复,发育也受阻,成年羊危害较轻。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北方、西北等养羊较我的地方也较常见。近年以来,清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羊的主要疫病之一。病原为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该病主要侵害羊的唇、齿龈、舌、鼻、耳、蹄、乳房等部位,以受损皮肤、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严重时溃疡蔓延至舌及喉部,引起病羊采食困难,逐渐消瘦,部分病羊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其致病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在畜牧业生产中危害较严重。1病因主要是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或者是健康羊放置于曾被病羊污染的牧场或厩舍而引起,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相似文献   

5.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此病在农户养羊中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羊口疮又称传染性脓疱、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等,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病。羔羊最易感,常引起整群发病。(一)病原体传染性脓疱病毒又称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种。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对温度较为敏感,对乙醚、氯仿、苯酚等较敏感。2%的福尔马林浸泡20 min及紫外线照射10 min  相似文献   

7.
<正>羊传染性脓胞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胞病病毒引起。在农牧区发生较广泛。主要病理过程表现为口唇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丘疹、脓胞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良性经过时,硬痂逐渐扩大、增厚,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向唇内牙齿周围和颊面扩展,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羊口疮病是传染病,是由羊口疱病毒引起的。通常绵羊和山羊都易感。饲养者应该了解羊口疮病的发生特点,并且掌握基本的防治手段,以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供参考。1流行情况羊口疮病的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羊舍周围环境中的病毒,传染性很强且能存活一年之久,如果环境温度低且干燥,病毒可以存活超过15年。生产中尽量避免从外场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所有养羊地区均有本病流行,国内也存在,尤其在西北牧区,在羊群中蔓延流行,羔羊多为群发,以口唇等处皮肤黏膜形成痘疹、脓疱、溃疡和  相似文献   

10.
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ecthyma)、羊口疮(Sore mouth)又名羊传染性脓疱皮炎(Scabby mouth)、羊溃疡性口炎(Orf)、羊传染性口膜炎,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羊口疮病毒(Orf virus)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以口腔粘膜发生脓疱、烂斑和疣状增生为特征的传染病[1]。  相似文献   

11.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脓疱病简称羊口疮,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状,其表面呈绳索结构,上下以若干“8”字形交织排列,颗粒外面有一层膜。该病毒可在牛、绵羊、山羊的肾细胞以及犊牛和羔羊的睾丸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夏季干痂在阳光下暴露30~60天丧失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经秋、冬、春三季仍有传染性;干燥的病料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也称羊口疮病毒)所致的山羊、绵羊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在病羊的口唇等处粘膜和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痂。2003年我区从外地引进种羊后,各镇相继发生羊传染性脓庖,现将诊治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羊口疮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主要致绵羊、山羊发病,当地农民俗称为羊口疮。主要危害羔羊,表现为急性接触性传染,特征是患病羊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疣状厚痂。影响羊只的采食,使羔羊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造成死亡,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点是病羊羞明流泪,结膜和角膜出现炎性症状。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的羊口疮病毒所致的山羊和绵羊的一种传染病。特征是患病羊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水泡、脓疱、溃  相似文献   

15.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被成为"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1病原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排列比较规则。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即使是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也需要在夏季阳光下暴晒30-60天才开始失去传染性,而且散落在地面上的羊口疮病毒可以成功越冬,次年春天仍然具有感染性,如果在比较低的环境中病毒的持毒能力可以  相似文献   

16.
正羊口疮病的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3~6月龄的羔羊是该病最易感的群体,通常会呈现群发的趋势流行,但是如果成年羊发生感染后一般是呈现散发的趋势,此外,猫和人也同样是口疮病的易感群体。羊口疮病在全年的任何季节都有发病的可能性,只是在春秋季节相对发病的比较多。因为口疮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强,所以一旦羊群感染发病,在之后的连续几年内该羊群都会继续出现口疮病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发生的绵山羊口疮,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已确认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为了扩大病毒来源,我们将采获的几株羊口疮野毒先后在犊牛睾丸细胞上进行培养试验,目的是以细胞毒代替组织毒,为进一步研究口疮病的免疫提供必要的条件。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颜新敏  张强 《动物检疫》2008,(11):51-53
羊口疮(orf)病毒又称传染性脓疮(ecthyma contagiosum)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能引起反刍动物和人发病.在我国西部地区流行比较广泛.是家畜疫病防控中重要的一种病原。  相似文献   

19.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为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羊以口腔、嘴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痂垢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一般羊群多呈群发性流行,且以3~6月龄以下的羔羊和幼龄羊最易感,未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疫苗的成年羊也可发病,  相似文献   

20.
<正>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 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对高热和常用的消毒剂均敏感,58℃条件下5 min可灭活,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