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广州地区的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以前已经鉴定了和报告了二类,即(1)甘蓝病毒2号的芜菁毒系和油荣毒系,以及(2)黄瓜病毒1号的两个毒系。1956年春,我们在广州冼村的甘蓝黄矮病株上,在广四县市郊小白菜的花叶病株上,和1952年在广州河南区西洋菜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一种与上两类病毒显然不同的病毒,从1956年开始,我们以采自广州冼村的一株甘蓝黄矮病株的毒株(毒株39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是物理性质、寄主范围和反应以及传染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及华东地区的油菜与十字花科蔬菜普遍发生花叶病。病原病毒經抗性(失毒温度、稀释終点、体外保毒期)測定和寄主反应測定,认为可以分作三大类型:分别为芸苔病毒2号,黄瓜病毒1号与烟病毒1号的株系。前两种病毒都能为害油菜、大白菜、白菜、芥菜、蘿卜等,但不为害甘蓝型的蔬菜,并都能引起菠菜和茼蒿的花叶,和在烟上引起局部枯斑。第一型在烟农特400号和心叶烟上不引起花叶,而第二型在烟和心叶烟上都能引起系統性花叶。第一型不为害心叶烟,而第三型可在心叶烟上引起小枯斑。第一型与凌立、楊演的油菜花叶病毒相近似,而和范怀忠、柯冲从十字花科蔬菜中所分离出的分离物1号最为相象。与裘維蕃、王祁楷在白菜上所发現的孤丁病毒的差别,在于不能侵害甘蓝类的蔬菜。第二型病毒与范怀忠、柯冲的分离物3号相近似,但与典型的黃瓜花叶病毒仍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病毒在油菜上所引起的症状却沒有明显的差別。  相似文献   

3.
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Mabr NPV)是甘蓝夜蛾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本文采用正交法研究影响Mabr NPV在甘蓝夜蛾体内增殖的主要因子及因子的主次顺序,确定互作因子并筛选病毒增殖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Mabr NPV产量的因子及互作因子主次顺序为C(饲毒虫日龄)C×D(饲毒虫日龄与收毒时间互作)B×C(饲毒剂量与饲毒虫日龄互作)B×D(饲毒剂量与收毒时间互作)B(饲毒剂量)D(收毒时间)A(温度)。明确因子C对病毒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因子C和D存在互作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确定Mabr NPV增殖生产的最佳条件为25℃下、以500 PIB/虫的剂量饲喂12日龄幼虫,9 d后提取病毒,平均单虫病毒产量为1.921×109 PIB,幼虫孵化到收集幼虫提取病毒的生产周期为21 d,病毒增殖3.842×106倍。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地区大白菜、不结球白菜、萝卜、甘蓝和花椰菜588份样本进行了病毒种类的鉴定,69.21%的样本感染了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并对其中33个TuMV分离物按抗病基因型进行了株系分化研究,均获得了台湾省报道的TuMV C1-C5 5个株系。TuMV-C4占分离物的42.4%,为主要株系,其余依次是C5、C1、C3和C2株系,这为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大白菜抗TuMV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外文摘     
利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植物病毒之新法=A New Approach to Plant Virus Identification by Light Microscopy/柯南靖(国立中兴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植物保护学会会刊(台)。—1988,30(1)-1~14 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病毒内含体只能诊断植物病毒群,进一步以一种新的免疫细胞学  相似文献   

6.
柑桔裂皮病发生情况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裂皮病(exocortis)是以枳、枳橙和檫檬作砧木的柑桔树的严重病害,它的病原是一种类病毒[4]。有的毒系引起砧木部树皮纵向开裂或翘裂,植株矮化,树势衰退;有的毒系仅引起植株矮化。此病除了嫁接传播外,亦通过修枝剪等与韧皮部接触传播。病害的鉴定,以利用指示植物为主。敏感的指示植物是Etrog香橼的USDCS 60-13选系和亚利桑那861选系[1、2]。此外,亚利桑那861-S-1选系更为敏感[3]。它不仅适用于鉴定一般毒系,亦适用于鉴定弱毒系。防治措施以通过茎尖嫁接脱毒或鉴定选择无病母树繁殖无毒苗木为主,亦要注意防止通过工具等的田间传播。  相似文献   

7.
 甘蓝枯萎病菌生理小种传统鉴定方法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在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1、2号生理小种各自的特异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并分别以10个甘蓝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2个2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孢镰刀菌其他专化型菌株及4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常规PCR扩增,筛选出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同时引入尖孢镰刀菌通用引物W106R/W106S,建立起一步三重PCR检测甘蓝枯萎病菌1、2号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该分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在一次PCR反应中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出甘蓝枯萎病菌DNA、罹病甘蓝组织和土壤中的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检测甘蓝植株是否感染枯萎菌及甘蓝种植区土壤是否受到枯萎菌的污染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东北大学农学研究所(仙台市),采集兰花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花叶病标样,经病毒提纯和蔗糖梯度密度分离,获得一种病毒分离物,该分离物的比重与CMV相近。经电镜鉴定和病组织超薄切片观察,该病毒的颗粒形态、大小及在细胞质和液胞中的病毒结晶体也与CMV相似,初步认为属CMV病毒组成员。但经琼脂免疫双扩散抗血清试验,该病毒的沉降线与PSV(落花生矮化病毒)的沉降线完全融合。还初步测定了寄主反应,也基本与PSV的寄主反应一致。因此,认定Crotalaria sessiliflara L.花叶病的毒病原是CMV病毒组的Peanut Stunt Virus(PSV)病毒(落花生矮化病毒)。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贵州省贵阳市发生严重的辣椒病毒病,症状复杂,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花叶、皱缩、畸形以及枯死斑,果实有坏死斑等,根据症状难以判断病毒种类。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田间自然发病的2株辣椒标样进行了毒源鉴定,发现样品1由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辣椒内源RNA病毒(Bell pepper endornavirus,BPEV)4种病原复合侵染;样品2中除鉴定到上述4种病毒外,还检测到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Y,PVY)。进一步通过反转录PCR(RT-PCR)对深度测序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其准确可靠。其中4个辣椒标样中均有的辣椒内源RNA病毒(BPEV)为贵州省首次报道。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是辣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是辣椒生产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基因推导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推导法和分子标记对我国主要麦区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结果表明,南30-10等15个品种(系)含有Pm8,新麦2号等9个品种(系)含有Pm4,中植4号等9个品种(系)含有Pm21,郑麦113含有Pm4b+5b,杨09-111和新紫1号含有Pm2+mld。研究发现,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基因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鉴定结果可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布局及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59年9月至1961年6月期间对广州地区的瓜类花叶病进行了鉴定研究工作。根据物理性状、寄主范围及反应、昆虫介体种类及交互保护作用等方面的试验结果,认为广州瓜类花叶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有三种,即甜瓜花叶病毒(Melon mosaic virus)的一个毒系,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一个毒系和一种新的病毒——白瓜花叶病毒(Oriental—pickling—melon mosaic virus)。白瓜花叶病毒 B_7是从白瓜上分离来的,其致死温度为85℃,体外保毒期为35—40天以上,稀释终点为  相似文献   

12.
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柑桔黄龙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試驗用萊檬(Citrus aurantifolia)及麻疯柑(C.hystrix)作指示植物,用两广黃龙病区病株接穗嫁接接种,表現脉明、叶脉木栓化、茎部凹斑、及矮化、小叶等典型退化病毒(tristeza virus)所致症状,可知我国柑桔黄龙病与国外柑桔退化病(tristeza)系同一种病毒(或病毒群)所致。无病区的四川江津、湖南溆浦和北京的健康甜橙、桔类、及北京檸檬也带有黄龙病毒,可見黄龙病毒的分布远较病区为广。各种柑桔上所带黄龙病毒株系的強弱不同;在碰柑上的为强毒系,甜橙上的为强毒系或较弱毒系,桔类及北京檸檬上的各别为較弱毒系及弱毒系。  相似文献   

14.
在吉林省公主岭的蘿卜采种株上,分离到一种毒原(62-17-1号)。失毒温度为65℃10分钟,体外存活(20—22℃左右)16—19天,稀释限点1∶5,000—1∶10,000倍。其寄主范围不限于十字花科植物,与蕪青花叶病毒抗血清(白菜孤丁1号)不起沉淀反应,与蕪青花叶病毒(白菜孤丁1号)也不起交互保护反应。在十字花科多种植物上呈現环斑症状,故称为蘿卜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15.
从进境的蝴蝶兰上检出齿兰环斑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齿兰环斑病毒 (OdontoglossumringspotvirusORSV)是兰花上的主要病毒 ,可侵染多种兰科植物 ,在卡特兰和建兰上危害尤为严重。在蝴蝶兰上 ,叶表现轻花叶 ,花畸形或发育不良 ,严重影响花的数量和品质。 2 0 0 2年9月 ,我们从来自台湾的蝴蝶兰中发现可疑症状植株 ,经透射电镜观察和血清学检测为齿兰环斑病毒。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进境的蝴蝶兰苗 ,花叶坏死症状 ( 1号样品 )、没有症状的 ( 2号样品 )取叶片进行检测 ;2 %的磷钨酸 (厦门大学化学系提供 ) ;血清学试剂和阳性对照由国家质检总局动物检所提供 ;本实验室保存的无病毒蝴蝶兰植株…  相似文献   

16.
PCR法鉴定郁金香病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 ,鉴定郁金香病毒多使用抗血清的 EL ISA法 ,但是 ,这种方法须制作抗血清 ,非特异反应多 ,而且 ,鉴定 2种病毒时须制作 2种抗血清 ,作业复杂 ,精度不高。对此 ,日本富山县农技中心利用 PCR法鉴定 ,方法简便 ,感度高 ,非特异反应少 ,并且能同时鉴定 2种病毒 ,现将此法简介于下。   PCR法鉴定程序是 ,比较 TBV (郁金香花叶病毒 )与TBV百合系的基因排列 ,分别在 2基因的共同部分与差异部分设计、合成 3种引子 (图 1) ;在共同部分的引子 A转录2基因 ;用 TBV百合系特异引子 C与进行 PCR的 TBV百合系反应 ,频带约为 370 bp;用 T…  相似文献   

17.
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影响甘蓝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培育是防治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根肿菌4号生理小种为菌源,对花椰菜、结球甘蓝、青花菜、芥蓝和苤蓝6个甘蓝变种共306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甘蓝类抗根肿病材料缺乏,仅在青花菜中发现1份高抗(HR)材料,感病(S)和高感(HS)材料比例占65%以上,中抗(MR)材料在松花菜和结球甘蓝中所占比例均在30%以上。对抗病比例和平均病情指数2个指标的联合评价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整体抗性水平高于其他变种,芥蓝和苤蓝抗性最差。另外,对结球甘蓝‘先甘336’(R)×甘蓝/青花菜杂交后代及花椰菜‘托尼’(MR)×青花菜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相对于父本病情指数都有所降低,抗性相对提高,且父本病情指数越低,后代表现较高抗性的概率越大。鉴于此,在今后抗病组合的选择与选配过程中,父本和母本最好都具有较高的抗性。本研究将为甘蓝类蔬菜抗根肿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麦胚人工饲料饲养甘蓝夜蛾幼虫,饲料添毒接种生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东北农学院分离的菌株)。以2×10~6PIB/ml接种8龄末期幼虫为最佳接种条件,增殖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4.55×10~9PIB/虫。自制MbNPV可湿性粉剂,室内毒力测定的LC_(50)为4.89×10~4PIB/ml,杀虫效力明显优于液剂。  相似文献   

19.
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甘蓝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北京市延庆县9个甘蓝生产基地采集甘蓝枯萎病病样96份,分离获得来自甘蓝病株根、短缩茎、叶片等器官的30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GLW3和GLW8为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GLW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GLW8为轮枝样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利用镰刀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保守性和变异性,分别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和镰刀菌属及轮枝样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对GLW3和GLW8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轮枝样镰刀菌作为甘蓝枯萎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对枳砧森田脐橙利用选出的柑桔衰退病毒(CTV)和脉突病毒(CVEV)弱毒系对CTV强毒系的交叉保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CTV M—15A和M—16A预先接种的植株,树势强健,且果大。此外,用和CTV多克隆抗血清无反应的No.145及CVEV NO.1605弱毒系预接种植株生长也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