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磷素是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的三大要素之一。水稻要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磷,而土壤中含有的磷往往是不足的,在自然界土壤中一般含磷素(全磷)为0.01—0.22%,变幅较大。辽河下游滨海稻田的各类土壤都普遍缺磷,尤其是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更少,就是比较肥沃的土壤,随着水稻产量的提高,也需要相应的增施磷  相似文献   

2.
对红树林自然分布区域北缘区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秋茄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乔木层+林下植被+死地被物+土壤碳)约为221.8 t/hm2,人工林约为154.6 t/hm2,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林;(2)无论天然林还是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是主要碳库,分别占总碳储量87.0%和93.5%;乔木层碳储量次之(天然林12.8%;人工林6.5%),林下植被和死地被物对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微小,仅0.01%~0.12%;(3)与林外土壤碳库相比,红树林湿地碳库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花生应用多元复合液体肥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复合液体肥是近年研制的新型肥料,其含有氮(N)17%,磷(P_2O_5)5%,钾(K_2O)5%,锌(Zn)、镁(Mg)、铜(Cu)、铁(Fe)、锰(Mn)、钙(Ca)0.01~0.015%,钼(Mo)0.001%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养分全,应用广、见效快等特点。通过在水稻、甘蔗、蔬菜等作物上应用,证明该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为探索该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直接提取8个红树林土壤的总DNA,用放线菌门的特异性PCR引物进行扩增,通过构建16S rRNA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获取新颖放线菌菌株.结果发现,有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30.2%)、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 (68.0%)、红蝽菌亚纲(Coriobacteridae)(1.1%)和去腈基菌亚纲(Nitriliruptoridae)( 0.7%)成员,没有红色杆菌亚纲( Rubrobacteridae)成员.仙农指数和Chao1物种多样性指数(Schao1)表明,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多样性.以16S rDNA基因的相似率≥97%作为临界点,45.1%可能代表新候选种(candidate species)(未培养、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获取新颖的红树林放线菌资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泰花8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JM1(0.01 mm强化耐厚膜)、JM2(0.01 mm PPC膜)、JM3(0.01 mm PLA膜)、JM4(0.008 mm PLA膜)、JM5(0.006 mm PLA膜)、JM6(0.01 mm PBAT膜)和CK1(普通白膜)、CK2(普通黑膜)、CK3(露地栽培)处理,研究生物降解膜对花生产量以及收获后田间土壤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收获前,JM2、JM4、JM5和JM6膜型自然降解均达4级(70%)以上,而JM1、CK1和CK2在土壤中仍保持完好。CK1、CK2、JM1对花生生育促进和增产效果均最好,JM3和JM2稍次。通过对JM2、JM3、JM6和CK3土壤样品进行全元素检测和热裂解分析,检测结果中重金属元素均处于安全范围内,且JM2、JM3、JM6土壤样品中主要成分均为CO_2。  相似文献   

6.
阐明橡胶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影响因素,对制定橡胶林土壤管理措施、培育土壤有机碳库和评估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气压分离技术(Ba PS)研究了橡胶林砖红壤的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水分及碳氮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温度(10~30℃)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土壤孔隙度水(WFPS)为35%~60%时,土壤呼吸速率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448,p<0.05)。WFPS为60%~90%,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923,p<0.01);与不施氮相比,低量硝态氮的添加(0.5、2.0、4.0 g/m~2)显著促进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高量铵态氮的添加(10.0~40.0 g/m~2)则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硝态氮、铵态氮(4.0~40.0 g/m~2)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0.282,p<0.05;R~2=0.345,p<0.05);与不施碳相比,添加碳(1.0~40.0 g/m~2)激发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307,p<0.01)。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设计亚硒酸钠施用量CK (0g Se·hm 2)、S1(500 g Se·hm-2)、S2 (1000gSe· hm 2)和S3 (2000 g Se·hm 2)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茶叶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硒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施硒处理,当年茶叶硒肥新稍吸收率在0.040%~0.066%之间,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中硒的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创造高产土壤环境,跟踪大豆群体动态发育,探索地下部养分平衡,水分动态及对地上部分群体植株的发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顷产3750kg大豆的土壤有机质为2.623%,土壤养分全氮0.198%;水解氮5.404mg/100g土;全磷0.166%;速效磷7.058mg/100g土;速效钾8.598mg/100g土,土壤容重为1.0—1.1g/cm~3;土壤孔隙为56—60%。土壤水分含量在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21%、23%、27—28%、28—30%和27—28%(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4%)。研究认为在花荚期及鼓粒期土壤含水量低于24%应及对灌水。 绥农四号大豆品种公顷产3750kg的大豆群体生育动态植株日生长量(株高)由出苗(VE)到分枝期为0.64cm/日,分枝到初花期(R_1)为1.2cm/日,初花期至盛花期(R_2)为1.11cm/日,盛花期至结荚期(R_3—R_4)为1.33cm/日;叶面称指数(LAI)自出苗到盛花期不断增长,结荚期(R_3)最高达5.5左右,黄熟期(R_6—R_7)仍保持3.5—4.0;干物质积累苗期42.6g/m~2,分枝期104g/m~2,初花期149g/m~2,盛花期351g/m~2,结荚期709g/m~2,鼓粒期(R_2)916g/m~2,黄熟期1197g/m~2;公顷产3750kg大豆群体产量结构为790—888荚/m~2,1767.5—2072.7粒/m~2,粒重375.1g/m~2以上,百粒重18.9—22.4g。  相似文献   

9.
<正> 磷石膏是磷铵工业的副产品,其成分含P_2O_5 0.36%、CaO 29.4 9%、SO_3 40.64%、Fe_2O_3 0.28%、Mgo0.05%、Al_2O_3 0.44%、F0.24%、结晶水18.30%。依据磷石膏中含有作物可利用的磷、钙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具有较强的酸性这一特点,早在七十年代苏联就已广泛应用磷石膏改良土壤,(?)作为改良土壤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匈牙利、罗马尼亚、美国等也应用磷石膏改土增产。我国磷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土壤最大持水量60%和温度28℃),研究了福建省5种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和紫色土)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并探讨了影响土壤硝化作用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5种茶园土壤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趋势,具有3~7d的延滞期,符合指数方程N=N0ekt (p<0.01);茶园土壤净硝化量(△N)、硝化强度(Nt)、硝化率(Nr)和硝化常数(k)分别为7.70~98.23 mg·kg-1、0.22~2.81 mg·kg-1·d-1、55.41%~95.67%和0.151~0.328 mg·kg-1·d-1,高山草甸土和黄壤茶园△N、Nt和Nr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p<0.05),潮砂土和紫色土次之,红壤最低;培养结束后,茶园土壤pH值下降了0.11~0.30个单位,酸化明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硝化势(N0)、△N和Nr均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NO3--N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C/N、pH、砂粒和粉粒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研究中5种茶园土壤硝化作用较强,均存在硝化作用延滞期(3~7d),土壤有机碳、全氮、NO3--N和土壤容重是影响酸性茶园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杉木纯林及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est)的土壤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INV)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造林模式同一林龄不同土层间,4种酶在土壤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CAT活性无差异性。(2)同一造林模式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变大,但不同酶的变化趋势不同。(3)同一林龄同一土层不同造林模式间,杉桐混交林的土壤ACP、URE及INV活性总体高于杉木纯林。(4)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用量特贝钙土壤调理剂(以下简称特贝钙)对春季花生产量、土壤基本肥力及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处理相比,施用不同用量的特贝钙可使花生产量增产7.5%~25.5%;并提高果园耕层土壤的有机质4.6%~36.5%、碱解氮13.4%~56.5%、有效磷13.2%~71....  相似文献   

13.
快丰收是一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多种农作物上均有明显增产效果。受漳州快丰收有限公司委托,1990年进行本项研究,通过试验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现简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1、土壤:属肥力较高,且具有水浇条件,通透性良好的沙质壤土。2、药剂:为纯品,含有萘乙酸钠1.2%、复硝钠1.65%。本品由福建漳州快丰收有限公司提供。3、供试品种:鲁花9号。  相似文献   

14.
<正> 甘肃垦区地处河西走廊的国营农场,位于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水系河流中下游,融祁连山雪水灌溉农田,土壤普遍含有盐碱,虽经历建场三十多年的垦殖经营,面貌大有改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但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现在仍有低产农田(亩产粮食150公斤以下)面积2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这部分低产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石灰石粉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石灰石粉用量增加,土壤pH升高,交换性铝和铝饱和度下降。施后7年仍可发挥其效果。(2)施用石灰石粉,显著增加每株蒴数和千粒重,增产幅度为17%—6l%。(3)土壤pH升高到6.0以上、交换性铝含量降至1.0me/100克土以下,芝麻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施用磷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施用磷肥的技术,其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性和校验研究表明,Olsen—P是反映土壤供磷力的理想指标。其供磷力低、中、高、极高的临界点(ppm)分别在2、5、12、40。与小麦的肥力指标并不相同。 2.马铃薯磷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24.7-5.691nx,r=-0.567(n=20)。因土施磷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决定性措施,经过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个估产测土确定磷肥用量的便查表。 3.磷作基肥(种肥)优于追肥。其利用率提高10%,产量提高13~17%,每亩纯收益增长17元。 4.施肥部位以全层集中穴施(或条施)效果最优,全面撒施效果最差,利用率相差7%,每亩纯收益相差26.9元。 5.氨磷配合,腐磷混施分别可提高利用率8%、3%。氮磷配合的相互作用因土壤而异。低肥力土壤有每亩93公斤的正连应效果,中肥力土壤无连应,高肥力土壤出现负连应。腐磷混施有每亩40~45公斤的正连应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试管中用无菌小块茎保存无病毒马铃薯样本的方法,所用无菌小块茎来源于人工培养基的试管植株。以品种“村童”的健壮植株作试材,此品种是经温热法和顶端分生组织培养法育成的。用改良的 MS 培养基栽培切条,该培养基分别含有2%(处理1)、3%(处理2)和3.5%(处理  相似文献   

18.
柠檬酸渣是生产柠檬酸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还含有一定士的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将柠檬酸渣用作土壤调理剂,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为生产厂家提供了一条变废为宝途径。据试验,柠檬酸渣施入土壤后,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透水性增强,表土渗透速度提高8-10俗,土壤由人白色变为深棕包,雨后地面不积水,易于耕作,土壤申盐碱成分降低,耕作层PH值降伏0.9—1.毛,碱化及由59%降为15%.由于土江理化性状的改变,江高了作物的出苗率,小麦、大五、高粱分别提高14%、36%、70%,林花可提高2倍.柠檬政法了基…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卢旺达的旱季和雨季,利用早熟和中熟马铃薯品种,就不同土壤上N、P、K的施用量对薯块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地海拔高度在2200米以上。表1中的11个处理表示N,P、K各自用量,分别来自尿素(45%N)、重磷酸盐(44%P_2O_5)、氯化钾(60%K_2O)。肥料一次性施于垄沟中,并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试验持续3个旱季(生长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微生物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赤霉病的防控作用以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作用,以扬麦20为供试材料,进行"金菌冠"微生物肥不同用量(0、600、900、1200、1500、1800 kg/hm2)的配合处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微生物肥可以显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施用量为15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增产达10.37%;对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52.54%.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该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提高1.44%~9.80%,碱解氮含量提高4.42%~13.42%,有效磷含量提高5.33%~28.40%,速效钾含量提高4.79%~21.92%,pH值降低2.94%~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