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豆出苗后30-50天进入开花期,开花期的标准是50%的大豆植株见花朵.从始花到终花的时间一般为18~40天。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生育阶段,也是干物质形成和积累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大豆要求有充足的养分、水分供应,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2.
蚕豆开花结荚期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般可长达40~50天.这个时期要有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及良好的光照条件,叶片才能正常地进行同化作用,以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花荚形成和茎叶生长.这个时期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进行的时期,对光照、水分、养分都有强烈的要求。该期的主攻方向,是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满足大豆开花、结荚发育的需要,促进多开花、多结荚,防止早衰,控制徒长,增花保荚,减少脱落,为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间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 一、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间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  相似文献   

6.
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问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  相似文献   

7.
我省是大豆的生产区,大豆面积占全国大豆的30%~35%,为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适时施肥是一个重要措施。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为前期,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收钾的高峰在结荚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间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1.田间管理1.1苗期管理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1.1.1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相似文献   

9.
陈冬辉 《河南农业》2008,(15):28-28
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为前期,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钾高峰在结荚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大豆施肥要求667m^2施氮2~5kg,磷5~7.5kg,钾7.5~10kg。即尿素8kg.过磷酸钙20~25kg,氯化钾或硫酸钾10kg。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此时期是大豆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为争取花多、花早,防止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在田间管理上应主要加强肥水管理,供水供肥要充足。1.大豆田间管理方法1.1苗期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1.1.1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云南农业》2002,(1):13-13
1.合理灌水。蚕豆花荚期是水分的临界期,同时也是蚕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要灌好花荚水。结荚鼓粒期是蚕豆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充足的水分能促使蚕豆籽粒饱满,粒重增加,要灌好鼓粒水。 2.预防霜冻。蚕豆开花期若遇霜冻,对产量影响很大,要根据天气预报,采用灌水、人工造雾等预防霜冻。 3.整枝打顶。播种过密,生长茂盛的田块,开花期要及时间苗,花荚期适时清除无效分枝和弱枝。开花末……  相似文献   

12.
大豆的吸肥规律.大豆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全生育期90至130天,其吸肥规律为:吸氮率.出苗和分枝期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15%,分枝至盛花期占16.4%,盛花至结荚期占28.3%,鼓豆期占24%.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氮的高峰期.吸磷率.苗期至初花期占17%,初花至鼓豆期占70%,鼓粒至成熟期占13%.大豆生长中期对磷的需要最多.  相似文献   

13.
1大豆吸收肥料的特点 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收钾的高峰在结荚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  相似文献   

14.
落花落荚是制约大豆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经田间调查,一般大豆花荚脱落率在45%~70%。开花后3~5天落花最多,开花后7~15天落荚最多。大豆落花落荚与品种、密度、营养及机械损伤和病虫危害有密切关系。了解落花落荚的原因和机理,采取科学的防止措施,能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1品种落花落荚与品种类型有关,一般有限结荚习性或生育不繁茂的品种脱落率较高,无限结荚习性和生育繁茂的品种下部叶片受光不足,光合作用弱,导致营养不足而花荚脱落;无限结荚习性和生育不繁茂的品种开花结荚后期营养不足,植株中上部有部分花荚脱落,但比前者落花落荚率低。对策是,有限结荚习性的植株较矮、茎秆粗壮、节间短,应种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上;无限结荚习性的植株高大、节间长、株形松散,应种植在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上。2种植密度栽培密度过大,易引起徒长,过早封垄,枝叶荫蔽,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植株下部受光条件差,致使叶片黄化脱落。由于叶片减少,营养供不应求,造成花荚大量脱落。对策是,根据大豆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土壤条件和气候确定适宜的密度,晚熟分枝品种、土壤肥沃的地块宜稀植,否则密植。3营养调节大豆出苗到开花一般需40天。开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大豆既要...  相似文献   

15.
落花落荚在大豆开花结荚期都有发生,但多出现在开花后期和结荚期,即出现在开花后15—20天左右,脱落率一般达40~60%,高者达7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一、适时适墒立早苗,促进大豆营养生长 夏大豆适播期在6月5~10日之间,推迟播期至6月下旬,大豆营养生长时间短,生育天数90天左右,尤其苗期至初花时数只有29天,分枝少,大豆花芽分化也不足,造成开花结荚数目少,会对生殖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适时早播,达到一定的生育天数,是取得大豆高产的首要措施.解决早播立苗,首先是要机械力量充足,二要秸秆打捆腾茬,三要有水源灌溉立苗,四要适时适摘抢种立苗.  相似文献   

17.
于微 《新农业》2023,(20):4-5
<正>我国北方地区拥有良好的大豆种植条件,能够进行较大规模的种植。为保证大豆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需要重视大豆在种植过程中落花落荚问题。1大豆花与大豆荚生长规律大豆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生成大豆花与大豆荚,其开花结荚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花朵主要由苞叶、花萼、花冠和雌雄蕊组成,品种不同大豆数量也并不相同。在前期生长过程中,大豆荚的生长较为迟缓,当进入到结荚期时,生长会加快。为保证大豆能够健康成长,需要注重大豆开花结荚期的种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荚期要求植株生长稳健,茎秆粗壮挺立。叶片厚实浓绿。青秀无斑点,不卷曲,在盛花期封行,主茎和分枝节数多,花簇茂盛,花荚脱落少。田间管理的任务是防止早衰,控制徒长,增花保荚,减少脱落。主要措施是:1.巧施花肥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增施花肥满足大豆花荚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可增产15%以上。施肥方法:在大豆初花期(长势差的提早、长势旺的延后),每亩用尿素3—5公斤加水稀释后穴施,施后覆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和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熟期大豆品种早(垦18)、中(黑农41)、晚(吉育60)熟3个亚有限型品种为试材,对其开花和成荚进程以及在主茎上的垂直分布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始花期、单节花数、单节成荚数、结荚期差异不大;花期、总花荚期、开花和结荚节数、花荚重叠期、单株花数和成荚数差异大;吉育60结荚期后移18~20 d,各节成荚期变化平稳,垦18和黑农41主茎各节的成荚期自下而上明显缩短;吉育60中、上部节花多,成荚数多,荚同时伸长节数多;吉育60中、上部节荚伸长的同步性较差.吉育60花期长,开花节数多,单株总花数多;总花荚期长,花荚重叠期短;结荚期后移,成荚节数多,成荚速度快是其单株成荚数多于垦18和黑农41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1大豆吸收肥料的特点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收钾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