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乔樵  沈善敏  曾昭顺 《土壤学报》1979,16(4):329-338
田间观测比较证实:耕地黑土的水分状况和农田水分循环过程不仅受气候因素所控制,同时也明显受作物种类不同所影响。因此,不同作物下黑土农田的水分状况,表现在土壤湿度水平、各水分时期出现时间、作物收获后残留土壤中的水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小麦地蒸发强度大,蒸发高峰出现早且具有最大的年总蒸发量;大豆、玉米等中耕作物蒸发强度弱,蒸发高峰出现晚且具有较小的年总蒸发量。因此,在同一年里小麦地土壤湿度通常要比大豆、玉米地低,残留在土壤中的水分因而也最少。  相似文献   

2.
黑土区春旱主要危害小麦,常可造成严重减产。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田块条件不同或采取了不同农业技术措施,即使并无灌溉条件也可收到差异悬殊的产量效果。如九三地区红五月农场在1965年特大春旱年,十万余亩小麦单产平均只获得103斤/亩,不到常年产量的一半,但全场各地块的小麦产量未必不可能创出较高的产量水平。比如有5个地块1,725亩小麦的产量达到了300斤/亩以上,有9个地块8,460亩的小麦单产达到200-300斤/亩。1968年再次大春早,由于及早发出预报并采取了综合防旱措施,这一年该场小麦的平均单产达到了247斤/亩,为1965年单产的两倍以上。这一事实也说明在大春旱年采用抗旱保墒农业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樵  沈善敏  周绍权 《土壤学报》1963,11(2):143-159
土壤形成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始终是在土壤水分的参与下进行的.同时土壤水分又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研究土壤中水分的保持、运行、消耗及其年循环的基本规律,对于了解成土过程的本质以及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等,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燥红土的水分状况及节水农业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钦绳武  刘芷宇 《土壤学报》1984,21(3):238-246
植物根系吸收性能与土壤养分、水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影响着近根微区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和有效性。近年来在这一方面有了不少进展[5]。在本项研究的第Ⅱ报[1]中,我们曾对棉花等旱作根际钾的亏缺与富集及与土壤条件和作物种类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但是,根际氮的状况除了从微生物的角度做了一些工作外,对植物根系吸收过程中氮肥的亏缺与补给,以及影响范围的论述还很少。Harmsen和Jager[6],在旱作根际土壤中曾对氮、碳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根外土壤作过比较,认为近根区存在富集现象。但是,由于试验是全量分析的结果,因此只能归结为近根土壤中有微生物和某些生物残休的聚集,不能了解有效氮的动向。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物蒸腾减缓,树木遮荫降温,均有利于复合系统自身土壤水分协调平衡。二者水分竞争主要表现在7~10月份干旱季节,但上层土壤水吸力差值较小,表明种间吸水竞争不甚明显,复合系统造成的种间水竞争负面影响不是抑制花生生育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