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志光  于天仁 《土壤学报》1963,11(2):160-170
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多相体系,土壤中的很多化学性厦,随位置而异.从微观的角度看,土壤胶体颗粒周围的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已为大家所熟知;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看,由于通气情况不同所造成的团聚体内外部的差异,由于施肥、耕作等措施所造成的土壤性质的局部差异,以及由于植物的吸收和分泌所造成的根际土壤与外部土壤间的差异等,都在植物生长和实际农业措施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已有的材料和几年来在江西所进行的一些其他的大田测定拮果,我佣深深地感觉到,对于土壤性质的微域变化的研究,应该是问明植物生长的实际土壤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养分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状况及生产力的大小。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和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大气氮沉降的增加会改变土壤性质,从而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为合理利用氮沉降所带来的养分及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对氮沉降的响应、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对氮沉降的响应3个方面就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可变电荷土壤中铝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仁扣  季国亮 《土壤学报》2004,41(1):144-147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植物生长不良的主要限制因素,铝的生物毒性与铝离子的化学形态有密切的关系[1, 2],而铝的化学形态又受包括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3, 4].低分子量有机酸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非常活泼的物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会不断分泌出各种有机酸,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和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均会产生有机酸[5, 6].一些有机酸阴离子可以被可变电荷土壤吸附,并影响土壤的某些表面化学性质;另一方面某些有机酸阴离子能够与铝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改变铝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对可变电荷土壤中铝的吸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良荒漠化土壤的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土壤恢复与改良急需解决的两个关健问题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提高和土壤中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为此,用高分子黏结剂将高吸水树脂和高分子化肥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备成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沙土的改良。对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测定和应用于沙土种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沙土中施用0.5%的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可提高沙地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种植的植物生产量获得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选择三江平原小叶樟湿地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逐月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和分析植物-土壤系统硫素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小叶樟植物体不同器官总硫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根>叶>叶鞘>茎,这种分布和植物各器官的功能相一致。植物各器官总硫含量均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地上各器官总硫含量在生长季内均单调下降。根中总硫含量呈波动性变化,这种变化与植物的生长节律相一致,根中总硫含量明显高于植物地上各器官总硫的含量,即根是硫的重要储库。小叶樟湿地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即沿着剖面由上到下逐渐降低,这种变化和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密切相关。不同层次土壤总硫、有效硫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镍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攀  伏毅  刘绵学  王艳  黄敏 《土壤》2019,51(1):11-18
土壤健康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人类活动给土壤造成的污染亟待治理。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镍具有较大的毒性。目前我国土壤中镍污染比较严峻,应尽快响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来改善土壤中镍污染状况。本文综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在镍污染土壤中对植物生长状况、有效态镍含量以及植物吸收镍的影响,对寻找合适的植物和微生物修复镍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将有机酸运用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镍污染土壤中、建立PGPB库和寻找我国超富集植物等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献义 《土壤学报》1979,16(2):184-189
土壤酸碱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往往根据土壤的pH值决定树种适生的土壤类型。在测定土壤pH的方法中,电位法的精度较高。混合指示剂比色法的精度较差,一般认为其误差在0.5个pH单位左右。关于我国常用的几种混合指示剂在使用上的问题和优缺点,袁可能和朱祖祥(1956)已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植物内生菌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区系是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对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本文重点综述了植物内生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调节作用,调节机制及潜在应用,指出了植物内生菌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一些植物内生菌不仅对植物生长有益,还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主要表现在对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这可能是内生菌在土壤中和植物体内引发的多种效应的综合。植物内生菌可以在土壤中作为腐生菌与土壤微生物存在生态位竞争,通过产生某些抗菌活性物质和有机酸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通过降解复杂有机物如木质素、酚类化感物质等调节微生物区系,并吸收和转运重金属降低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危害等等。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铜胁迫退化土壤对其适生植物的选择过程和驱动力,以及适生植物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铜元素是铜富集退化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在铜元素的胁迫下,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和葛藤(Pueraria lobata)将成为这类退化土壤的适生优势植物,楸树(Catalpa bunge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梓树(Catalpa ovata G.Don)的生长受到抑制,呈局部散生,而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将被逐步淘汰;适生植物生长初期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pH值无明显改良作用,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能解析土壤固定态磷和钾并较快地吸收磷和钾元素,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脱氢酶活性的提高,有效降低土壤中铜元素含量。植物与土壤的耦合响应表现出高度不对称性,即土壤往往通过自身某一极端因子就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植物对土壤多因子可同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重庆茶园土壤酸化及肥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云  杨剑虹  魏朝富 《土壤通报》2004,35(6):715-719
本文主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重庆茶园土壤的酸化特性和肥力特征作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在不同pH值区段内的化学性质随pH值的变化差异明显,特别是当土壤pH值处于4.55.0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明显减弱,其盐基离子的脱除速度也显著增加,交换性阳离子中致酸离子比例增大,而当土壤pH值处于5.0以上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则明显增强,盐基脱除速度也迅速下降,交换性阳离子中致酸离子比例下降。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其致酸离子的含量也在增加,这也就促进了土壤盐基的迅速脱除,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另外,茶园土壤中的肥力特征在各pH区段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在整个茶园土壤中,磷、钾、锌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而以磷、钾的缺失尤其严重,这充分说明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对茶树生长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土壤通报》2015,(4):1003-1010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不仅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而且参与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的许多光化学反应,因而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作物生长对土壤N2O排放影响的研究状况,为认识植物生长与土壤N2O排放的关系,调控和减缓土壤N2O排放提供依据。作物生长下的土壤N2O排放受植物类型、生长阶段、生长状况和人为管理等方面影响,植物通过引入光合产物到土壤,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改变土壤环境而影响土壤N2O排放,适当的人为管理措施可以调控和减轻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73,自引:12,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建峰  林先贵 《土壤》2003,35(1):18-21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根系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植物的根系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土壤微生物反过来也促进了植物根系的发育,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本文就土壤微生物生长特性,从7个方面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短期和长期中水灌溉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短期室内中水灌溉土柱模拟和长期中水灌溉区大田定位调查,对中水灌溉后对植物体内营养元素、毒害离子以及重金属的增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中水灌溉使绿地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孔隙度增大,容重及田间持水量减小;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且与清水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盐离子在土壤中得以积累,含量增加;毒害离子和重金属含量呈增大或减少的趋势,与不同离子种类有关,但其含量极少,累积效应变化缓慢,且由于自然降水等因素的稀释和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吸收及降解,一般不会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及对植物的生长胁迫。  相似文献   

14.
酚类物质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酚类物质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之一,它对植物的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酶活性以及生长环境中的土壤、微生物等都存在影响。本研究对酚类物质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机制、植物生态系统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分布、酚类物质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展望农林生产实践中酚类物质的研究趋势,为解决农业和林业生产中因酚类物质的影响引起生产力下降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生态学及其发展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珊眉 《土壤》1991,23(4):198-201
本文论述了土壤生态学的发展简史、有关概念及其研究近况。作者认为,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作为生物能源的植物凋落物,动物、微生物残体Ⅱ等,经土壤中生物的作用,部分养分释放后供给植物生长。营养物质在系统中进行循环,对土壤肥力。系统生产力及系统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生源要素之一,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湿地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氮含量的多寡,对植物的生长、演替和初级生产力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湿地植物在富氮土壤中生长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力;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湿地植物氮含量主要受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制约;建坝、农耕、放牧、排水等人类干扰活动也可通过改变湿地土壤氮含量而对湿地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壤藻类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白菜、红薯、薯蓣等3种植物在灭菌、不灭菌以及额外加入了藻类的3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以及以纯净的活性炭为基质,以磷矿石粉为唯一磷源,以重蒸水作为溶剂的SH培养基(去磷)作为小麦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来源的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藻类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植物生长及基质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藻类对基质中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基质肥力的提高以及植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1.前言降水中的硫酸根离子等阴离子在被土壤吸附时,可使土壤中的氢氧离子(交换性氢氧离子)析出,这种氢氧离子又能与降水中氢离子相结合,从而降低土壤中氢离子含量。因此,通过测定土壤对硫酸根的吸附量,可弄清土壤对交换性氢离子的中和能力[(A—NC)a]。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植物有效硫的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土壤硫素形态及有效性、土壤有效硫的测定方法以及不同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硫与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土壤有效硫的测定主要考虑表层土壤可溶性和部分吸附态硫酸盐,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硫含量和组成、土壤机械组成、pH值以及下层土壤硫素状况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统一方法能够合理评价土壤有效硫状况。今后应进一步研究不同土壤的供硫特性,并对不同有效硫评价方法进行筛选,找出适合我国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有效硫评价方法和指标,以期为合理施用含硫肥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离子交换和运移的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养分离子由粮区淋失和对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性,以及污染性离子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潜在性污染等问题要求有效地模拟离子在土壤-水系统中的动态。本文就土壤系统中离子交换和运移模拟模型,参数确定,研究现状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