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潮土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土有机质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应用微机处理了1978 ̄1982年全国土壤普查和1993 ̄1994年土壤养分普查取得的2.8万组有关潮土的化验数据,结果表明,潮土耕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集中分布在1%左右,随地形由高到低,土壤质地由沙至粘,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并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几种主要养分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质的年际间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8种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砂岩外,其余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稀土元素总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其中又以Q2粉砂岩、Q1砂岩、老红沙3种母质的红壤表现最为突出。除了铥、镥和铈外,11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广东红壤轻组镧系元素(LREE)和重组镧系元素(HREE)的比值较大,其平均值为15.6。各母质土壤中的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与中国土壤平均值相接近;而Ce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δCe平均值为1.48,明显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偶数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出奇数稀上元素。广东红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受母质、成土过程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因其成土母质不同而富于变化,平均稀土总量(∑REE)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岗岩砖红壤、砂泥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所有母质的砖红壤Ece/∑Lu值都>6;砖红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为,各种不同母质砖红壤的平均稀土总量基本呈现B层>C层>A层的趋势,平均轻、重稀土总量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且∑Ce/∑Lu值均>1,表明轻、重稀土分馏比较严重.无论是不同母质的、还是同类母质不同层位的砖红壤,都显示Eu负异常;在各砖红壤垂直剖面中,A、B层都显示Ce正异常,C层均为Ce负异常,仅砂泥岩全部层位都表现为Ce负异常.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对贵州省六个主要土类有代表性的典型土壤68个剖面,204个土样中的稀土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264.44μg/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195.7μg/g),各土类稀土元素的丰度都遵守Oddo-Harkins法则,Ce富集明显,贵州典型土壤中轻稀土元素含量(199.01μg/g)亦高于全国土壤,属典型的轻稀土土壤类型;石灰土中稀土各元素含量大于其它土类。同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REE)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示踪元素,明确其含量随土壤颗粒粒径的变化特征,对准确量化土壤侵蚀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Samonova等采样测定的不同粒径范围(<1、1~10、10~50、50~250和250~1 000 μm)土壤/沉积物颗粒中的REE含量,分析了俄罗斯普罗特瓦河左岸河谷形态(“U”和“V”形谷)、地貌部位(坡面、沟坡/沟壁、沟道底部和洪积扇)、侵蚀(坡面、沟坡/沟壁)和沉积(沟道底部和洪积扇)环境对土壤/沉积物REE含量、富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U”和“V”形谷四类地貌下,轻稀土(LREE)、重稀土(HREE)和总稀土(?REE)含量均随颗粒粒径变粗呈降低趋势。在相同地貌部位,“U”形谷细颗粒中(<50 μm)中LREE、HREE和?REE含量较“V”形谷分别低14.6%~24.7%、10.0%~33.5%和14.2%~21.1%。(2)无论河谷形态和地貌部位,LREE和HREE均明显富集在细颗粒中,尤其是“V”形谷,LREE和HREE主要富集在<10 μm的颗粒中。(3)对比侵蚀和沉积区,“U”和“V”形谷沉积区细颗粒中LREE和HREE的富集程度均显著(P<0.05)大于侵蚀区。可见,无论河谷形态、地貌部位和侵蚀沉积区,REE均主要富集在细颗粒中;但河谷形态和侵蚀、沉积对REE含量的粒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典型潮土剖面主要性质和微量金属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石灰性潮土剖面主要性质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垂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耕种的菜地和旱地0~15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pH和CaCO3含量低于下层土壤;表层土壤Cd已明显积累;但Cd、Pb、Cu、Zn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几种微量金属全量在菜地和旱地表层土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菜地表层土壤DTPA可提取态Cd含量显著高于旱地。从微量金属的剖面分布看,石灰性潮土全量Cd和DTPA可提取态Cd、Pb、Cu、Zn均有明显的表聚现象,这种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pH和CaCO3含量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该区域耕作土壤环境分析样品的采集以表层土壤0~15cm多点混合样品为宜。  相似文献   

7.
黄土不同粒级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镇地区下蜀黄土和北方黄土高原黄土进行系统的分粒级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北方黄土还是下蜀黄土,REE分布均存在明显的粒级效应:北方黄土的REE主要在细粒端(4μm)富集,粗粒端(64μm)富集不明显;下蜀黄土在细粒端(4μm)和粗粒端(64μm)均呈明显的REE富集特征,且粗粒端的富集更加显著;(2)北方黄土和下蜀黄土在细粒端(4μm)的REE富集主要由风化成壤作用所控制,细粒组分中富集重稀土(HREE)的特征可能与Fe-Mn氧化物对HREE的专性吸附作用有关;(3)下蜀黄土在粗粒端(64μm)则主要以富集轻稀土(LREE)为主,这可能与下蜀黄土母质来源中多近源的区域性特征矿物(榍石等副矿物)有关,揭示下蜀黄土中的粗颗粒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近距离搬运。64μm可能是凸显下蜀黄土和北方黄土REE差异的敏感粒级,该粒级中LREE富集与否是区别两者的有效标志,这为REE应用于黄土的物源示踪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章海波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10,47(4):639-645
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馏特征对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归宿以及生态效应都有重要的影响。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表面作用已被认为是表生环境中元素活化迁移和污染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亚热带北端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亚热带南端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水稻土和潮土剖面为例,探讨了铁锰体系对土壤稀土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分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中以晶质态氧化铁与土壤稀土元素的结合作用为主,并且对潮土的作用要比水稻土更为显著。游离态氧化铁对水稻土Ce富集和Eu亏缺均有积极贡献;锰氧化物可能会通过对二价Eu的氧化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亏缺程度。水稻土和潮土中稀土元素在剖面中的分馏程度也受到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影响,低含量的铁锰氧化物会使不同发生层之间稀土元素的分馏差异增大。Eu在铁游离度高的南亚热带水稻土中会通过还原并随Sr元素一起淋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滨海盐化潮土小麦—玉米轮作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有机土壤改良剂(OSA)和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CSA),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水稳性大团聚体(R_(0.25))、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分形维数(D)、有机碳储量(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SOCS)和有机碳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organic carbon)。结果表明,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主要以0.25 mm粒径为主,改良剂施用后土壤R_(0.25)显著提高,其影响主要集中在5 mm和2~5 mm粒径级,OSA处理2个粒级团聚体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7.38%和59.00%,CSA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17%和100.66%。施用OSA与CSA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值,说明2种改良剂的施用均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施用改良剂2年处理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高,OSA处理以1~2 mm粒级提高最多,CSA以2~5 mm粒级提高最多,且前者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改良剂可促使土壤有机碳向大团聚体富集,显著提高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93.62%~109.76%,降低或显著降低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20.55%~24.92%。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改良剂施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还可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储量,是加强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积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赣南某些作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华  李远华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56-357,364
对赣南地区(我国稀土元素高背景区)烟、茶、柿、枣典型产地植物样品(叶、果)和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稀土含量具有烟叶>枣叶>柿叶>茶叶>枣果>柿果的特点,这除了与产地土壤稀土丰度有一定关系外,主要受各种作物对稀土的吸收富集强度控制;同时,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过程引起了稀土的分馏作用,在烟、枣、柿的叶片中轻、中稀土得到分馏富集,而茶叶呈现弱的重稀土分馏富集;稀土元素H0表现出相对强的植物生理活动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初步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是与常量元素(或称大量元素)相对而言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范围为n×10-4-n×10-3%,除了锰以外,一般不超过n×10-1%.有的微量元素是动物和植物生长和生活所必需,土壤中微量元素供给过量或过少的地区会引起植物和动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新疆土壤中Fe,Mn,Zn,Cu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分布.Fe的全量0.3-5.1%(平均值为2.4%),有效态含量0.16-504.00ppm(18.20ppm);Mn的全量59-1550ppm(564ppm),有效态含量0.38-41.60ppm(4.86ppm);zn的全量9-216ppm(75ppm),有效态含量0.08-11.84ppm(1.00ppm);Cu的全量5-145ppm(28ppm),有效态含量0.06-19.20ppm(1.22ppm).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广西、贵州和云南省境内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也有一定面积的石灰岩山丘地区.各地的石灰岩均为泥盆纪—三迭纪的沉积灰岩.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锌、锰、钼、硼、铜在土壤中供给不足或过剩时,都可能引起植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生长发育受阻,诱发出各种特殊的生理病害。明确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及其有效性问题,有助于采取措施来调剂微量元素的供应水平,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维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1978-1979年关于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的条件模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泽浦  王学军 《土壤学报》1998,35(3):423-429
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土壤母质成分和外源输人长期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一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地统计学中的条件模拟方法由于同时考虑了分布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变量整体上的空间结构特点和局部的不确定性,因而在研究变量的空间分布、变化和相互联系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并在有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地统计学原理,对北京东郊污灌土壤表层微量元素含量的小尺度分异进行了条件模拟,为考察该方法的特点,同时进行了克里格括值以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前人从气候、地形、生物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入手,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迁移及其转化的地球化学规律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对于地质构造体与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关系,构造运动对土壤中微量元素迁移及富集的影响,即内力作用方面,几乎完全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7.
Total amounts of Mn, Fe, Ni, Cu, Zn, As, Bt, Rb, Si, Y, Zr and Pb were determined in soil samples from approximately 250 profiles. Examples of automatically plotted maps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of these elements in topsoils and subsoils.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s is related to land units based on underlying rock-type and air 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 these units distinguish soils of different lithological and drainage status and many are dominated by a single soil subgroup. Agricultural and pollution aspects of the work are discussed. The survey indicates the present levels of the elements, and may be used as a comparison in future pollu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李本银  刘月娟  汪金舫 《土壤》2005,37(5):551-554
采用不同灌溉水量和施N量,研究了尿素在潮土中的淋溶和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结合灌溉施尿素后,NH4 -N在40cm以上土层中积累,不会产生深层淋溶。而土层中NO3--N含量有较大变化,相同灌溉水量下,施N量越大,NO3--N向下层淋溶越深;相同施N量下,灌溉水量越大,NO3--N也有淋溶越深的趋势。在麦季,即使在超过当地的施N量(N180kg/hm2)和灌溉水量(750m3/hm2)条件下,收获时所有处理的NO3--N主要积累在130cm以上的土层中,NO3--N淋溶深度不超过130cm,不会产生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山东省土壤中B、Mn、Zn、Cu、Fe有效态含量及分布。有效硼含量0.04-6.79ppm,平均0.48ppm;易还原态锰9-1345ppm,平均169ppm;有效锰1.5-175.9ppm,平均17.1ppm;有效锌0.04-14.56ppm,平均0.54ppm;有效铜0.03-20.64ppm,平均1.08ppm;有效铁1.6-162.0 ppm,平均12.6ppm。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主要特征为:棕壤、褐土缺硼,潮土、砂姜黑土缺锌,水稻土富铁、锰、铜,盐土富硼。其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可分为山地丘陵(鲁东和鲁中南)低硼、中锌、高锰区;泛滥平原(鲁西北)低锌、中硼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