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明珠 《土壤》1983,15(2):59-64
我国红壤系列,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及黄壤等土类,是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关于这类土壤的发生分类指标是否具有地带性问题,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丁昌璞  保学明  潘淑贞  吴又光 《土壤》1992,24(1):28-28,45
本工作应用电化学方法在田间原位测定了热带砖红壤和砖红壤性黄壤以及亚热带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还原性物质、亚铁和二价硫的数量,试图以大量野外原位测定结果作基础,概括氧化还原状况的特征,并讨论它与物质转化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玄武岩发育的几种红壤的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梅茵  杨德湧 《土壤学报》1991,28(3):268-275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理化性质及矿物组成。粘粒中氧化铁的含量都很高,为16.98±0.83%。砖红壤与赤红壤粘粒中高岭石与非晶物质的含量相近,它们之间的差异是赤红壤中没有三水铝石,而含有7—11%蒙皂石。红壤粘粒中高岭石和非晶物质的含量都低于砖红壤和赤红壤,而水云母和蒙皂石的含量较高,也没有三水铝石。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硅铝率、硅铁铝率、铁的游离度和风化淋溶系数等都反映了土壤风化程度上的差异,它与水热条件特别是年均温和积温有关,进一步说明生物气候因素引起的土壤性质及矿物组成变化比其它因素强烈。砖红壤与砖红壤性水稻土的差异是在氧化铁形态上;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相比,后者粘粒中蒙皂石含量略高,水云母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4.
鲁苏北地区包括山东全省和江苏的新淮河以北及安徽宿县地区。该区域年平均气温为10.5~14.6℃,绝对低温为-20.2℃,绝对高温为39℃,≥10℃的年积温为3500~4250℃,年降水量为478.5~927.2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小时以上。该区域山楂栽培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甘蔗增施黄磷炉渣肥的肥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甘蔗区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热带北缘,土壤多为砖红壤、赤红壤等,是易受冲刷淋洗的地区;加上多年连作,又未施硅肥,造成土壤缺硅面积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富铝化土壤发生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富铝化土壤,主要包括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及黄壤等土类.这类土壤跨越我国热带亚热带,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发展粮食、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与林木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土壤学者,曾对富铝化土壤进行过大量研究[1,3,4-7],但迄今有关这类土壤的成土条件,发生过程及基本属性,特别是与此类土壤分类有关的发生诊断特性与指标仍未能完善地阐明.本文企图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着重讨论我国富铝化土壤的发生过程与有关化学诊断特性,为这类土壤进行定量分类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7.
华南植物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利用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维垣 《土壤学报》1986,23(1):89-92
华南植物园位于广州市东北郊,约在北纬23°10'与东经113°21'附近,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为丘陵河谷平原,海拔在20—30米之间,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是赤红壤。园内分为植物展览区和试验区两大部分,引种栽培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但在火炉山和青山等丘陵、台地仍有次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一部分灌木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基地,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同时也可作为我国南亚热带土壤,植被特征的一个代表。因此,对该园土壤的研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和热带土壤的磁化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亚热带和热带土壤的磁化率X变化大,高的达2000—6000单位(昆明玄武岩红壤),低的只几个单位(沼泽土、强还原性水稻土、磷质石灰土)。大体上是:自型土>潮土>水稻土>沼泽土。在自型土中,砖红壤、红壤的X值大于石灰岩土和紫色土。红壤的磁性受母岩和发育度的影响大。各地的玄武岩红壤的X值为3×102—6×103单位,其他红壤多为100—40单位(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多数沉积岩),或40—10单位(一部分石灰岩、凝灰岩)。灼烧土壤而得到的X-t曲线和“转化率”E,可粗略地反映磁赤铁矿生成的相对程度,进而估计红壤化的程度,似可在红壤的诊断、鉴定中试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本文应用顺序脱胶法,对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有机和无机胶结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水稳性团聚体共分>5,3-1,1-0.5和<0.25毫米四级。结果表明,红壤开垦后随着粘粒活度的增加和无机胶结物含量的降低,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和土壤结构系数逐渐降低。但是,一旦采用合理的施肥和管理方法,这些物理参数又会逐步恢复和增加。此外,还研究了土壤结构稳定性与土壤地带性的关系。作者认为在中亚热带的红壤上施用有机物料以增强它的结构稳定性比热带砖红壤上施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陇东黄土高原,地处北纬34°50′—37°10′和东经106°20′—108°40′之间。境内东有子午岭,西有六盘山,辖庆阳、平凉两区大部分县(市),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86.39万,耕地102万公顷。年平均气温7—10℃,≥10℃积温3,000℃左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  相似文献   

11.
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黄棕壤和灰潮土上进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变化的研究表明:1.水改旱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矿质部分的复合,增加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旱改水则使游离态有机质增多。2.水改旱后,土壤所复合的腐殖质中紧结态的相对较多,同时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的易氧化部分增多,能促使结合态腐殖质的氧化更新;旱改水后,松结态腐殖质相对增多,以及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的难氧化部分增多。3.水改旱后可导致土壤腐殖质组分上的差异,即HA-B/FA-B的比值升高;HA-A/FA-A的比值下降。4.水改旱后土壤碳、氮含量除细粘粒复合体中有增加外,其他粒径复合体中的都减少了,而磷、硫含量在粗粘粒和细粘粒复合体中均有明显增加,说明水改旱有利于缩短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硫养分的循环周期,促进其易矿化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硼的含量和分布的规律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铮  朱其清  唐丽华 《土壤学报》1989,26(4):353-361
  相似文献   

13.
酸性水稻土有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是合理施用磷肥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壤中磷素含量的局部变异较大,不同的田块常不相同;加之各种作物对土壤磷素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选择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效磷水平的化学方法,在当前生产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贵州植烟土壤有机质与氮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秦松  闫献芳  冯勇刚 《土壤》2004,36(4):416-419
利用 GPS 定位,3 年在全省 50 个烟叶主产县采集 9340 个植烟土壤耕层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全 N 含量变幅大,平均含量分别为 29.6 g/kg 和 1.75 g/kg,达丰富水平,两者处于最适宜含量范围的土壤样本分别占 48.4 %和 64.1 %。速效 N含量平均 50.6 mg/kg,处于最适宜含量范围的土壤样本占 42.4 %。不同植烟土壤类型有机质和全 N 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较高,紫色土较低。植烟稻田全 N明显高于旱地。  相似文献   

15.
水稻(Oryza sativa L.)铝毒害与耐性机制及铝毒害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陈荣府  沈仁芳 《土壤》2004,36(5):481-491
铝 (Al) 毒是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的主要的生产力限制因子之一。水稻Al毒害主要发生在新开垦的旱地酸性土壤上。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 (1) 水稻发生Al毒的环境条件,水稻Al毒害的可见症状和Al毒害的部位;(2) 水稻耐Al指标,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对水稻耐受Al毒害的影响,以及Al胁迫下根系分泌物、根际pH的变化等对水稻耐Al的贡献,水稻耐Al基因的定位等;(3) 水稻Al毒害的缓解作用机理及可能的解决措施。最后对水稻Al毒害和水稻耐Al机制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A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rapeseed (Brassica juncea L.) during 2005–2006 in a typical lateritic soil (Alfisol) of West Bengal, India revealed that sources of sulfur viz. gypsum and magnesium sulfate and levels of sulfur (0, 20, 40, 60 kg S ha?1)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rain yield, total biological yield, sulfur concentration in grain and stover, total sulfur uptake, oil content and oil yield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maximum grain yield (18.28 q ha?1) and oil yield (8.59 q ha?1) was obtained with magnesium sulfate followed by gypsum yielded the grain yield of 17.99 q ha?1 and oil yield of 8.22 q ha?1 at 40 kg S ha?1. Overall, the best performance was recorded when sulfur was applied at 40 kg S ha?1 either as magnesium sulfate or gypsum. Results revealed that magnesium sulfate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better source of sulfur than gypsum to raise the mustard crop in sulfur deficient acidic red and lateritic soils of West Bengal and if farmers apply either magnesium sulfate or gypsum to soils, the possible deficiency of sulfur and magnesium/calcium in soils and plants can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7.
Using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various forms of gibbsite are described in some tropical soils. In a lateritic soil from Zaire gibbsite occurs on argillans, in randomly oriented crystal sheets, as nodular aggregates infilling vughs and on ped faces. The mineral also surrounds quartz grains and kaolinite pseudomorphs after biotite. In other soils gibbsite occurs as silt-size particles disseminated through the matrix, as large nodular aggregates, and as anatomizing sheets associated with crystal chambers. It is clear from these observations that alumina must be a mobile constituent and was probably translocated through the soil in 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石灰土物质来源的判别——以黔北、黔中几个剖面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传统看法认为石灰土是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产物,然而由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特殊性,在宏观上难以直接甄别土层与母岩的关联性,以至引发出了很大的物源争议。因此,物质来源判别将是石灰土研究的关键内容。基于此,本文选择黔北遵义官坝、安顺天龙和贵阳花溪上水村4个石灰土剖面为实例,进行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粒度分布特征对比分析,旨在对分布十分广泛的贵州省石灰土的物质来源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各剖面土层与下伏的碳酸盐岩具有明显的物源继承关系,石灰土是碳酸盐岩风化作用-酸不溶物残留、堆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与氮淋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好气培养和土柱模拟淋洗培养试验,研究了氨基氮肥加入对热带亚热带4种不同性质和利用方式酸性土壤硝化、氮及盐基离子淋溶、土壤及淋出液酸化的影响。4种土壤分别为采自花岗岩发育的海南林地砖红壤(HR)、玄武岩发育的云南林地砖红壤(YR)、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江西旱地红壤(RU)和第四纪下蜀黄土发育的江苏旱地黄棕壤(YU)。结果表明:4种土壤硝化作用大小表现为YU>RU>YR>HR。HR主要以可溶性有机氮(DON)和NH4+-N形态淋失,YU土壤的氮淋溶形态以NO3-N为主,YR和RU土壤的氮淋溶形态NO3-N、NH4+-N和DON兼而有之。盐基离子总淋失量与NO3-N淋失量显著正相关,但各盐基离子淋失由于离子本性和土壤性质差异并不完全一致。Ca2+在缓冲外源NH4+-N硝化致酸和平衡...  相似文献   

20.
徐明岗  季国亮 《土壤学报》2001,38(2):204-211
研究了我国典型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在陪伴阳离子分别为K+、Na+、Ca2+时和1mmolL-1KCl、K2SO4支持电解质中NO-3的吸附.结果表明,NO-3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减小.在添加相同浓度NO-3时,3种可变电荷土壤对NO-3的吸附量顺序为Ca(NO3)2>KNO3>NaNO3>KNO3+KCl>KNO3+K2SO4;在初始NO-3浓度0.5~5mmolL-1的范围内,吸附量随浓度变化的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由此求出与NO-3吸附结合能有关的常数(K)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下数值较小且差异不大,因此认为不同陪伴阳离子和不同伴随阴离子对NO-3吸附的电性机理影响不大,只是改变了土壤表面的正电荷数量从而使吸附量发生变化.4种恒电荷土壤对NO-3的吸附量通常很小,其中在Ca(NO3)2介质中较在其他介质中稍大,最大吸附量仅为1.5mmolkg-1左右,约为可变电荷土壤的1/10,且在浓度较低时常观察到负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