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永明  汪寅虎 《土壤》1986,18(3):120-125
自从张守敬和Jeckson(1957年)提出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以来,国内外许多土壤农业化学家对土壤有效磷与各级无机磷之间的关系[1],作物吸磷状况与土壤无机磷组成的相关性[2],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效磷增加的机理[3],以及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组成的影响和转化等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4]。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着一种具有灰白色紧实结壳的土壤,群众称为瓦碱(或岗瓦碱)。这种土壤在冀[1]、鲁[2]、豫[3]、苏[4,5]、皖[6,7,8]五省都有分布,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碱化土壤,但其性质及形成过程还不够清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碱化土壤多分布于栗钙土、黑土及棕色荒漠草原土带,至于褐土带地区浅色草甸土发生碱化过程,在土壤学研究中还是一个新问题。因此,我们曾对山东、河南某些瓦碱进行了一些工作,今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工业废水[1,2]或饲料[3]等样品中的氰是快速而简便的方法,但用于污染土壤中氰的测定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4.
胡荣梅  陈定一 《土壤学报》1961,9(Z2):129-132
土壤吸收性能的研究,自上世纪Way,Bemmelen 以来,吸引过很多土壤化学家的注意,诸如К.К.Гедройц[1],А.Н.Соколовский[9].Н/П/Ремезов[8],Н.И.Горбунов[3]等。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磷肥施入土壤后,能迅速地转化成难以被作物利用的状态.武玫玲等人[1]指出,可溶性磷酸盐施入土壤2小时后,有40%转化为0.5N HAc不能溶解的状态,经过一个月增加到80%以上.许多研究亦指出,土壤可溶性和交换性盐基的性质和含量[2]、土壤粘土矿物组成[3]、土壤的pH值[4]、影响化学平衡的时间、温度和水分舍量等[5],都可影响磷肥的转化过程.陈魁卿等[6]认为,黑土中的活性铁铝合量与磷酸的吸收没有规律性;而白浆土<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与磷肥吸收关系较大.综上可见,磷肥肥效受到土壤诸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无结构土壤透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硕 《土壤学报》1958,6(2):123-136
土壤的透气性是指土壤让空气穿透本身的能力。透气性是土壤很重要的物理性质,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土壤与大气间空气交换的速度[1],而且和土壤的持水性有关[2],测定土壤的透气性还可以了解土壤其他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如排水的能力[3]、地表迳流的速度[2]、耐蚀性、空气容量[3]及其结构性的程度等等。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方向与强度、种籽的发芽、根系的发育及其吸收能力、土壤中养分的状态[4]和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其他重要土壤因素都有赖于土壤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7.
陕西地区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人和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早已证明,土壤和饲草中过量的硒会导致牲畜中毒而罹患“碱质病”和“盲跚症”,而土壤和饲草硒含量过低则会引起牲畜白肌病等多种缺硒病[9]。近年来国外又有资料报道食物和饮水中的低硒容易使人体产生癌症、心血管病、关节炎、婴幼儿碎死症等多种疾病[6]。鉴于在土壤一植物一动物和人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对土壤硒的研究在许多国家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对土壤硒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对人体地方性疾病的研究,现已证实,地方性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发生与环境和机体缺乏硒有密切关系[1,3,11]。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氧化铁的转化及其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何群  陈家坊  许祖诒 《土壤学报》1981,18(4):326-334
氧化铁虽是土壤粘粒中的次要矿质成分,但它具有较高的活性,对土壤性质有重要的影响。作为胶结物质之一,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亦起重要作用[4,8]。某些水稻土中细孔隙增多,土块趋向紧实等问题[1,2],似乎与土壤中氧化铁存在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土壤空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生 《土壤学报》1965,13(3):344-353
土壤空气是土壤物理学研究领域内比较薄弱的一个分支学科[3].但是,它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和土壤肥力的培育过程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Вернаднский[7]曾以“无气体不成土壤”这句话来表达土壤空气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土壤湿度计,又名张力计[4]、负压计[1],是测量土壤吸(水)力的一种仪器。  相似文献   

11.
土壤分类分级中的综合数值分析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兆宏  万洪富 《土壤学报》1982,19(3):283-295
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某些数学方法与土壤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8,9]。然而,在切实解决土壤分类问题方面,特别是土壤性质的分类界限指标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数学中有许多方法,各有其适用情况。但就分类精度而言,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优。这在土壤分类中是如此,在遥感信息分类中也是如此[6]。虽然它可以获得比较严密的土壤主成份方程,但是要完满地解决土壤分类问题,单靠它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绘制散点图上类间界线及其数学方法的问题;对于土壤类间理化性质数据的分类界限指标等问题,主成份分析就无法解决。因此,尚须寻找适于土壤分类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机物料对苹果根际营养元素动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胜蕊  束怀瑞 《土壤学报》1999,36(3):428-432
有机物料的施用,影响着土壤的理化特性与生物性状,也必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与土壤直接接触区域是根际微域,要了解有机物料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必须先探讨其对根际微域的作用。研究与揭示很际微域环境状况对增加土壤养分供应,促进根系对养分吸收、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及提高产量与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果树根际微域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少[1,2],为此我们研究了两种有机物料对苹果砧木根际微域中土壤酶活性及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壤速效氮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鸣铮  于文涛  方樟法 《土壤》1976,8(Z1):316-323
土壤速效氮测定的实验室方法可分为培养法与提取法两大类。培养法或称为矿化率法,早在四十年代已有研究[1]。至五十年代,有很多人对好气培养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3,4,5]。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盐渍土主要类型、性质及其形成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昌华  何万云 《土壤学报》1963,11(2):196-209
松嫩平原是我国内陆盐清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这里的盐清土从很早以前就已开始受到注意.川岛[17]池田[16],[18]宋达泉[6.10]、陈恩凤[1-3]熊毅[4]、B.A.柯夫达[7,9]И.П.格拉西莫夫和焉溶之[5]、程伯容[8]等的研究对这个地区盐清土的剖面性态、理化性质、发生分类和地理分布砚律方面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土壤中若干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昭华  黄衍初 《土壤学报》1984,21(3):314-319
土壤中的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1],但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能力各不相同。为了寻求土壤中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元素间的相关分析法是良好的方法之一。例如,Ure等[6]测定了苏格兰不同母质的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讨论了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Pilotte等[5]用相关性分析法对河口地区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进行判断,浅见辉男等[4]用元素相关性描述了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梁伟[5]用元素相关性对土壤背景值进行判断等。本文根据天津地区土壤表土中16个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探讨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元素间的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屠梦照 《土壤学报》1963,11(4):370-381
到目前为止,虽然累积了大量有关热带和亚热带土壤的研究资料,但无论从国内或国外的有关文献来看,对这些土壤形成过程的认识和观点还很不一致。例如,刘海蓬[1]认为,福建某些地区土壤中的铁盘是古土壤的残迹——过去砖红壤的铁结皮,在它们上面发育着近代的土壤。黄瑞采[2]认为,在黄壤和红壤之间有着共同的风化特性,它们之间颜色上的差异决定于铁化合物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7.
陆长青 《土壤学报》1965,13(4):442-448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状,与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已经知道,线型分子对土壤颗粒的团聚化有着特别良好的作用[1].腐殖物质是土壤中主要的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18.
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鄒国礎 《土壤学报》1965,13(3):253-261
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前人已做过不少工作.早在1899年B.B.道库恰耶夫便提出了土壤地带性学说[1],继后,普拉索洛夫等先后论述了土壤水平地带、垂直地带的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提出了土壤相性(省性)的科学概念,从而为研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1,2,3].解放后,马溶之等运用B.B.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原理,结合我国土壤分布的具体特点,研究了中国土壤地理分布的普遍规律,为研究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打下良好的基础[4,5].  相似文献   

19.
吴志华 《土壤学报》1964,12(3):338-345
土壤腐殖质组成对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已为前人所肯定[2,3,7]。土壤腐殖质组成决定于植被、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性质和土壤水热条件,不同土类之间由于以上几方面因子的不同,腐殖质组成亦不相同,各类土壤都有其特点,这方面的工作,已为丘林及科諾諾娃等总结过了[7,2],至于在同一类土壤上植被或耕作利用等的不同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则研究尚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对于拟定控制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方面,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土壤酶活性的总体在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中的作用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土壤酶学的研究,从一开始便与土壤肥力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世纪五十年代初,Hofmann[5]提出了用土壤的酶活性作为衡量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和生产力的指标.其后,Lajudie与Pochon[8]指出,根据土壤蛋白酶活性进行的分类,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的表观肥力.Moureaux[9]在研究了许多土壤的转化酶活性后,也提出了类似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