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周传槐 《土壤》1981,13(4):126-129
1978年5月全国土壤分类会议认为:研究土壤基层分类应以土种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土种的划分和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的土种划分进行了全面总结。明确了土种的概念,提出了土种划分的6项原则和10项指标,并对土体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砾质度,特征土层的部位、特殊土层、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及构型、特征土层的发育度、盐渍度、碱化度这10项指标提出了数量化的划分标准。在土种命名上,提出了总结提炼群众的土壤名称并在其面附加典型剖面所在地名的土种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单元划分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正确地认识不同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现象的特征,寻找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规律,从流域的尺度效应、流域相似性以及流域的空间单元划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套兼顾尺度效应的以等级系统为基础的流域单元划分方法,同时以辽西下河套小流域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应用,进一步充实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离心泵网格划分中Sliver单元的消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liver单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离心泵网格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离心泵网格划分中可能出现Sliver单元的位置。介绍了目前两种主要Sliver单元消除方法并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通过加密消除Sliver单元算法的原理,指出现有算法并不能完全消除Sliver单元。对一种现有较优的消除算法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其判断Sliver单元的准则,从而使其能在加密后完全消除Sliver单元,进而显著地提高了网格的总体质量,并将该改进算法应用于离心泵网格划分中。实例验证,改进后的算法严密有效、执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紫色土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对重庆市境内的41个紫色土典型剖面进行鉴别、检索和分类定名,并与其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41个紫色土典型剖面分别被划归为4个土纲(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6个亚纲、12个土类和19个亚类等系统分类高级单元,被划归为雏形土土纲的剖面最多,其次为新成土土纲,仅有9个剖面被划归为紫色湿润雏形土或紫色正常新成土;雏形土土纲和新成土土纲均分别对应紫色土发生分类的3个亚类(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而淋溶土土纲则仅与酸性紫色土1个亚类相对应;地形、海拔、母岩和人为活动与紫色土的土壤水分状况、剖面发育、颜色以及其他理化性质等关系密切,是影响重庆市紫色土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划分的重要因素;针对多数紫色土个体达不到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色调标准以及铁质湿润雏形土的下设亚类不能充分反映紫色土属性(如石灰性、酸性等)差异等问题,建议适当放宽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颜色要求或增设石灰铁质湿润雏形土和酸性铁质湿润雏形土2个亚类。  相似文献   

6.
周传槐  李桂荣  胡锡九 《土壤》1983,15(5):195-197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它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的中国土种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平  宋歌 《土壤》2016,48(6):1246-1252
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汇总成果的中国土种数据库是目前最全面的全国性土壤数据库。它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主要土种的分布、面积、性状、土地利用情况和生产性能等资料。自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始建设基于Web的中国土种数据库,构造了一个包括地点与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关系和依据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系统的分类层次关系的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E-R)数据模型,形成了具有2 473个土种典型剖面、8 751个发生层及物理化学性质的数据产品。该数据库可通过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土地退化评估、环境影响研究以及土壤碳储量研究,亦可作为基础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斜坡单元划分在彭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斜坡单元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单元,能够综合体现各种控制与影响因素的作用,适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阐述了斜坡单元划分的基本原理,基于ArcGIS,采用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对彭阳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区划,分区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斜坡单元划分方法可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提供参考,具有现实的防灾减灾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德成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2011,43(4):623-629
本文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变性土诊断标准,对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的砂姜黑土所有土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归属判别。结果表明:总共的54个土种中(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20、6和15个),34个可以划归为变性土(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7、16、5和6个),合计面积228万hm2(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1万、59万、24万和14万hm2);26个砂姜黑土土种可划归为砂姜钙积潮湿变性亚类,8个为钙积潮湿变性土,其余属于雏形土或盐成土。对砂姜黑土的系统分类应该主要依据其黑土层的特性,而砂姜的存在与否只是决定亚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特征土层与土系划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简述了用于土壤分类的各类土层、发生层与诊断层的含义、区别和应用 ,重点探讨了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划分土系的特征土层 ,含义特性及具体应用 ,供我国土系划分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